第九十五章 城內

壽州城頭上,知州劉致遠揹負雙手眺望着綿延數十里的流賊大營,心頭沉重異常。在他身後,同知汪衛、通判許攸、壽州衛指揮使李隆正在悄聲談論着什麼。

寬闊的城牆通道上,在幾名衛所千戶的指揮下,數百名青壯正在來回奔忙,搬運着守城用的各種器械,每座雉堞下面堆積着灰瓶、礌石,每隔一個垛口另外放置滾木,上千名壽州衛的軍卒以隊爲一組坐地歇息,保存體力等候流賊攻城。

汪衛上前幾步向背對着他的劉致遠拱手道:“大人,看情形,流賊暫無攻城跡象,大人還是回衙等候消息,守城一事交於李指揮使便可。”

李隆拱手大聲道:“還請大人回衙歇息,這裡有俺老李盯着就成!大人儘管放心,賊人要想破城,非得踩着俺的屍身過去不可!”

他數代世襲,家就在壽州城內,妻妾兒女數人,奴僕十多人,也算頗有家業之人。爲了保住祖宗數代的積累,他也非拼命不可。

劉致遠緩緩轉過身來,肅聲道:“從今日起,州衙搬到箭樓中,衙中各曹房主事俱到此處聽命!本官吃住均在此!除非流賊破城或別走他處,否則本官絕不離開!”

汪衛和許攸互相看了一眼後,拱手領命。

劉致遠接着開口道:“着令刑房主事,即刻召集捕快、衙役、差役,分作十組,每組二十人,輪流巡視四座城門既城內主要街道,城內百姓無事不得出門!但凡有乘機作亂者,殺無赦!此事交由許大人負責!”

許攸拱手後匆匆下城而去。

劉致遠看向汪衛,開口道:“汪大人,城內原有之官紳,以及近日舉家逃到城內的各地鄉紳,皆有守土之責!值此危急存亡時刻,衆人應當齊心合力,衆志成城,共同守衛家園!請汪大人代表官府出面,召集官紳士紳捐獻錢糧,以便自城內募集青壯守城!相信以衆人的眼界見識,自不會在鋼刀加頸之時還貪戀些許財物!之後你用募得之錢糧在城內廣招人手,前來聽命!”

汪衛鄭重拱手應道:“請大人放心,下官自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爭取募得更多的錢糧!招募更多人手!”

劉致遠點點頭,汪衛轉身匆忙離去。

李隆拱手道:“大人,何不趁着賊人都在南面,放開北門讓城內百姓撤離呢?”

劉致遠苦笑道:“一旦打開城門放百姓離去,你覺得守城的軍士還有幾分士氣?人心惶惶之下,賊人無需費多大力氣便會破城,到時逃離的百姓能跑多遠?況且大多數百姓心存僥倖,以爲就算賊人破城也不會丟掉性命。豈不知賊人視人命若草芥,就算逃離,賊人追上去,百姓有幾人得活?”

李隆不以爲然道:“百姓可以逃往荒僻鄉里,也可逃進山中,總比城破後任人宰殺要好!”

劉致遠點頭道:“你說的倒也未嘗不可。本官之所以下令嚴防死守,也是接到鳳陽巡撫陳大人的手令,陳大人言明會遣援軍前來,望我等死守壽州,務使流賊破城,待到援軍趕至,定可保壽州安然無恙!”

劉致遠作爲從五品的文官,其實沒必要向一個衛所指揮使解釋,但這個時候士氣最爲重要,說出援軍一事,能給士卒們帶來希望,在這種精神力量的支撐下,士卒們會爆發出更強大的戰鬥力。氣可鼓不可泄就是這個道理,雖然他也不知道援軍何時纔會趕到,但有希望總比沒有強不是?

他也知道陳奇瑜之所以下令死守,也是想將流賊擋在壽州這座鳳陽的門戶外。太祖當初不知道怎麼想的,堂堂龍興之地居然未建城牆。鳳陽就像一個全身赤裸的美人,就等着流賊們上去蹂躪摧殘。可能他老人家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子孫會淪落到被土匪欺負的地步。

李隆一聽有援軍,果然興奮不已,他揚聲笑道:“哈哈,原來大人早有準備啊!既然有援軍,老子還怕這些土賊作甚!本來老子打算闔家殉國,這下不用死了!哈哈!能活着真好!”

李隆嗓門洪亮,周圍坐地的士卒聽到他說的援軍二字,本來早就膽寒的軍卒們頓時膽氣壯了起來,緊張擔心的神態一掃而空,個個臉上都露出了笑容。很快,有援軍即將到達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城牆,士卒們興奮的情緒也傳染給了正在忙碌的民壯們,一時之間城牆上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

劉致遠不知不覺也被這種歡快的情緒感染,本來異常沉重的心情也感到輕鬆了一些。他望着這一張張淳樸鮮活的面孔,心中慨嘆:一場大戰下來,這些面孔自己還能看到幾張?他們家中的父母妻兒往後會有多少時日,活在痛失親人的無盡苦痛之中?

州衙的二堂之中,頭戴烏紗,身穿青色鷺鷥補服的汪衛坐於主座之上。這個位子向來屬於知州,作爲副貳官的同知哪有機會坐倒這裡,今日劉致遠放權給他,汪衛終於有機會品嚐到主位的滋味。戶房的書辦和幾名書吏坐在一側,面前的案几上擺放着筆墨紙張,準備用作記錄之用。

堂下兩排座椅上,坐着數十名城內官紳和躲避流賊逃進城內的鄉紳,一些臨近相熟之人正在竊竊私語,話題無非是城池能否守得住,以及州官召集來的目的等等。

汪衛神態威嚴的打量一下衆人,然後清咳一聲,開口道:“本官乃壽州同知汪衛,今日受知州大人所託,召集諸位先賢士紳前來議事。想必諸位也能猜到下面所議爲何事。流賊已至,壽州處於淪陷之危!我等所議便是如何守住壽州,守住家園,守護黎民百姓,守住家中老小的性命!”

位居左排首位,曾任南京工部侍郎一職,現已致仕歸家,年已七旬的於騰蛟微一拱手後開口道:“汪大人不必多言!流賊禍亂大明爲時已久,所到之處如蝗蟲過境,無數士紳百姓慘遭屠戮!現今賊既已至,無他,捨命耳!命即可舍,何況財乎?!朝廷養士兩百餘年,該是我等報恩之時了!老朽捐銀五千兩,糧一百石!”

坐在他下手的是曾任雲南按察副使,現已致仕,年已八旬的周鳳翔,老頭鬚髮皆白,但聲若洪鐘,他大聲道:“毀家紓難方爲豪傑!老朽捐銀三千兩,糧兩百石!”

汪衛三旬年紀,正值熱血之年,眼見二位如此做派,不由血脈僨張,他雙手猛地一拍,大聲道:“好!二位老大人實乃我輩之楷模!本官自會建言知州大人向朝廷上本稟報此事!以爲天下朝官之榜樣!”

於騰蛟和周鳳翔手撫長髯,微笑不語,他們這個年紀對於一切都已看淡,汪衛的話並未讓二人心中有何波瀾。

二人的慷慨解囊帶了個好頭,餘下的不管是致仕官員也好,家族有人在朝爲官的士紳也好,背靠官府經商發財的鄉紳也罷,面臨生死關頭的衆人紛紛搶着表態,雖然捐資數額不能超過兩位致仕朝官,但捐獻的糧食卻是不少,最後統計的數目讓汪衛吃驚不小:此次勸募,到場的三十餘位共捐白銀八萬四千兩,糧食五千零兩百石。捐獻糧食最多的是壽州本地糧

商李金仙,他一人捐糧兩千五百石。

書吏將各人所捐錢糧數額彙總後交到汪衛手中,汪衛當即令戶房安排人手和車輛,將這些物資從捐助人府中搬運到衙門庫房中,並向劉致遠請示後,壽州衛派一百人守護庫房,任何人沒有知州衙門手令不得靠近,否則可以當場斬殺。

劉致遠還表示,等打退流賊後,將在州衙門前立碑,上面鐫刻衆人姓名和數額,以供後人追思敬仰之用,此舉博得一衆士紳的強烈好評,這個時代的人最希望的就是能青史留名。劉致遠的方法正搔在衆人的癢處,募捐活動至此落得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第十六章 平叛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