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

四海票號改名爲四海銀行後,按照朱由檢的指示,已經開展起銀行最基本的金融業務------攬儲放貸,經過錦衣衛數年持續性無差別打擊,私人發放高利貸的行爲已成爲歷史,四海銀行壟斷了大江南北的貸款業務,並從中獲取了鉅額利潤。

在各種宣傳活動的引導下,民間對將錢存進銀行,對方還支付利息一事,從懷疑到接受,整個過程足足花費了一年多時間。

嚐到了甜頭之後,四海銀行銀幣存儲量出現井噴的現象,許多地方的分櫃前,來存錢的人每天都是絡繹不絕。

尤其是家中有些積蓄並且收入穩定的中產之家,因爲缺少投資理念和渠道,眼瞅着大把的銀錢放在家中,是既開心又擔心。

開心的是從未想到居然能過上這種好日子,擔心的是,這多錢放家裡萬一遭賊怎麼辦?

現在既然有這麼個幫着保管銀幣,並且還給利息的地方,這可是天大的好事。

於是乎,在經過無數人的各種試探後,四海銀行終於被百姓們所認可和接受。

四海銀行的存儲利息與後世的制度基本一致,但額度要更多一些,最高定期五年的利息達到了百分之六,這個期限的品種現在也是最熱門的,也是最受那些豪門大戶歡迎的。

一萬銀幣五年定期,每年就有六百銀幣,那些中產家庭存二百銀幣,每年就有十二銀幣的收入,這十二銀幣相當於家裡每月多了一個一兩銀幣月薪之人,這種美事上哪找去?

四海銀行放貸採取的是等額本息還款,年利率在百分之九到十二之間,這中間的利潤累積起來是十分驚人的,後世的銀行都是最賺錢的行業之一,那還是在貸款利率不高、同行業間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在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的大明,四海銀行是名副其實的搖錢樹、聚寶盆。

存貸款高利率是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初期都要施行的政策之一,等到經濟高速發展一段時期後,存貸款的利率就會相應的做出下調,以便維持物價的平穩。

有關加大貨幣流通數量、促進和提高經濟內循環的這套說法,朱由檢在內閣會議上特意提起並展開論述過,當時獲准列席會議的朱舜水和吳偉業對此印象極深,回去後專門就此安排了一次專題採訪調查,以印證皇帝提出的論斷,而事實證明,皇帝的言論是非常符合實際的,報社相關知情者對此敬服不已,朱舜水隨後吩咐將這次調查結果與皇帝論述予以刊發。

就在朱舜水等人商討如何修改並定稿的時候,乾清宮昭仁殿裡,朱由檢正在與奉詔進宮的幾位閣臣商議有關日本國的相關事宜。

南海艦隊提督鄭芝豹與福建巡撫聯名奏報與昨日剛剛送達京城,奏報聲稱,日本國局勢發生重大轉變,以松潘氏爲首的九州島倒幕聯軍連吃敗仗下頹勢已現,若是照目前的態勢發展下去,朝廷制訂的驅虎吞狼戰略將面臨着失敗的危險,還請聖上及內閣儘快拿出相應策略加以應對。

據鄭家留在長崎島聯絡人得到的情報看,日本局勢之所以突然發生轉變,起因是聯軍發生了內訌。

一年來,在接受了大明朝廷持續軍械援助的情形下,九州島各大名組成的聯軍,在與德川幕府軍隊的數次交鋒中都是大獲全勝,幾戰過後,消滅幕府軍多達四千餘人,俘獲三千餘,形勢最好的時候,聯軍甚至佔據了九州島全境,並徹底掌控住九州與本州之間的關門海峽。

參與倒幕的各個大名都是意氣風發,聯軍首領松潘次郎藉機以武力向九州島其他未參與倒幕的外樣大名索要錢糧丁口,甚至連實力最強大的島津家也沒放過,並準備在休整一段時間後,借用鄭家船隻渡過狹窄的關門海峽,率大軍登陸本州直驅德川幕府老巢,將德川幕府徹底推翻。

然而這一切都在崇禎二十三年正月徹底改變。

德川家光在幕府軍屢遭敗績,形勢越來越嚴峻之際,竟然不擇手段,派遣數十名死士暗中渡過關門海峽進抵九州島,趁聯軍連勝之後疏於防範時,於登陸十幾日後的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對松潘次郎下榻的臨時宅邸展開突襲,雖然這些死士最後全被被殲滅,但聯軍首領松潘次郎卻歿於這次刺殺中。

這場意外讓參與倒幕的大名們膽寒不已,隨後便各自加強了防範措施,生怕自己會成爲下一個松潘次郎,這時還有人提出了與德川幕府舉行談判,將九州島變成割據之地的想法,而且提出這一建議的,正是平戶藩繼任大名、松潘次郎的長子松潘家木。

池田氏大名池田輝政與松潘次郎年齡相仿,拋開兩家世交的關係不說,二人的私交也是極好,因着兩家藩屬地相隔不遠的緣故,兩人經常來回走動,眼見得多年老友落了個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慘下場,池田輝政在悲痛之餘也是極爲憤怒,發誓要不惜一切代價推翻德川幕府,用德川家光的人頭來祭奠老友。

田川昱皇、前也貴弘等幾位平戶藩家臣也對松潘家木的提議表達了強烈不滿之意,甚至對這位繼任大名的能力和用意表示了嚴重質疑。

平戶藩幾位掌握實權的家臣都是跟隨松潘次郎多年的老人,現在老主公罹難,新主公接掌大權後第一件事不是想方設法報此不共戴天之仇,反倒是想着怎樣與仇人媾和,然後謀求九州島國主的地位,這種人怎麼配得上平戶藩大名之位呢?

加之年過三旬的松潘家木長久以來留給平戶藩衆人的印象都是貪財好色、無能昏庸,所以田川昱皇與前也貴弘等人在極度反感之下,便密謀以松潘次郎的幼子、剛剛年滿十六歲的松潘吉竹替代松潘家木的大名位置,但這個消息卻被另一名與會的家臣米倉帶人秘密透漏給了松潘家木。

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六十章 追擊2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八章 皇莊4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三十章 預謀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三十章 預謀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