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

“駿公所言極是!

聖上以千古一帝之姿,開創我皇明盛世,此尚可用能者自能詮釋,但長公主殿下以一女子之身,卻現菩薩之爲,其行舉實爲千百年來從未有者!我等身爲臣下,除卻敬服,再無他說!

種種吉兆,顯是我皇明當興也!此爲我輩此生之幸也!”

朱舜水面上容光煥發,整個人也彷彿突然變得年輕起來。

吳偉業的慨嘆引發了他內心極強的認同感,這位向以務實踏實著稱的大賢,也不由得爲朱媺娖的一系列創舉而拍案叫絕。

朱舜水與吳偉業等諸多文人名士思想上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對聖賢所述大同世界有着無限的嚮往,但對於到底怎麼去實現它卻是從未找到最佳方法。

而從錢穆所帶回來的這些有關聖源乳業的種種描述,卻讓身處迷霧中的他們眼前豁然開朗:這纔是大同世界該有的樣子啊!

並且這種模式已經遠遠超越了他們想象中那種男耕女織、祥和安定的傳統樣式,而是開創出一種突破他們想象空間的嶄新局面。

如果照此模板於大明全境推廣開來,那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應該能夠看到一個前所未有的華夏文明的誕生,如此美好的前景怎麼不讓人感到歡欣鼓舞呢?

“錢採編,你乃此次採編親歷者,以你之見聞,殿下這套良法可否於大明全面推行?”

一番感慨之後,朱、吳二人激動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朱舜水目視錢穆笑着開口問道。

“回主編所問,在下以爲,此法雖良,但亦不急於在各地全面推行。

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淮北則爲枳。

因大明江南江北情況並不相同,無論朝廷何等良策出臺,均要考慮各地之境況,最好勿要以強令推之。”

與兩位情緒激昂的主編不同的是,月餘來始終在聖源乳業親歷親見親聞的錢穆始終保持這冷靜,並沒有打算藉着鼓吹聖源乳業模式一事使自己揚名的想法,而是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回答了朱舜水的問題。

在將見聞編寫成稿時,世居江南的錢穆也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審視聖源乳業的模式,在長時間思考過後,他已經斷定,這種模式在江北可以大力推行,但在江南怕是會受到冷遇,就算強推的話,效果也不見得多好。

由於剛從戰亂饑荒中走出來不久,江北各行省轄區內的黎庶大部分雖已溫飽無憂,但各地手工業發展卻尚處在初級階段,可以說朝廷想怎麼樣做都比較容易,只要肯捨得投下銀錢,聖源乳業這種集體經濟模式稍加改動便可以暢行無阻,因爲根本沒有競爭對手。

江南地區就不一樣了。

個體工坊多如牛毛,宗族大戶遍佈,官府要是想投資創辦讓百姓得到更多實惠的集體產業,規模很難擴大。

因爲這裡面牽扯到一個管理的問題,要是制度不夠完善,管理者不夠嚴謹,這種官辦企業很可能會因爲生產成本太高而喪失競爭力,甚至最後因虧本而倒閉。

聖源乳業各項產業之所以成功,其中重要的一條便是,上至李大牛這樣的管理層,下至割草喂牛的女娃娃,所有人,包括其家庭,都懷着一顆對朱媺娖感恩的心,在幹活的時候都是認真細緻,把場子當做自己家裡的產業,不會因爲各種無所謂的態度而浪費原材料,從而導致成本大幅上升。

在聽完錢穆詳細解釋後,朱舜水和吳偉業面上都是略顯失望之色,隨即二人便陷入思索之中,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楚嶼兄,小弟思想半天終是無果,看來吾這份才氣並不在施政上,所以,小弟還是安心於報社便好!

時辰已至午時了,我看咱們還是先用飯,順便給咱們的錢大采編接風洗塵,解決之道飯後再議可好?

若是我等實在想不出良策,那便將稿件整理一番送入宮中,由聖上及朝堂執政去考量,楚嶼兄意下如何?”

半晌之後吳偉業揉了揉太陽穴後笑道,朱舜水也從萬千思緒中解脫出來,笑着調侃了吳偉業幾句,隨後三人各自整理一番後,一邊說笑一邊走出報社公署,去往了附近的潘悅酒樓。

片刻之後來到酒樓,門口迎客的店小二自是識得朱、吳二人,在熱情的迎上前去打過招呼後,轉身頭前引路上了二樓,將幾人讓進報社專用的雅間,吳偉業熟門熟路的點了幾個下酒菜和一壺老酒,趁着小二上菜的當兒,幾人之間的話題也轉向了與消費有關的話題上。

在崇禎二十年朝廷頒佈的律令裡有一條,那便是各級官府每年都會有一定數額的公使錢,也就是招待費,專供主官們使用,以便於支付各種各樣雜七雜八的費用,皇明報社有一百銀幣的份額,用於公務接待以及編輯下鄉採風時的各項支出。

別小看這一百銀幣,在物價異常穩定的大明,五枚銀幣便可以整治一桌上好的席面,這一百銀幣足夠報社招待所用了。

現在既然是財政狀況大好,爲了更好的刺激經濟發展,朱由檢便下令恢復了這一傳統。

整個大明朝廷,包括最基層的縣一級,以及試點地區的鄉鎮公所,在恢復招待費後,每年總共有五十萬銀幣,這筆公款要是全部花出去,可以使更多百姓從中受益。

肉爛在鍋裡,財富需要創造,更需要流動,尤其是在四海銀行各項業務蒸蒸日上之際,貨幣的加速流動帶來的是工商業更快速的繁榮。

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三百章 證據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七十章 商路第七十章 商路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