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

錢穆、松江府嘉善縣人,他的父親錢彥林是當地有名士紳,更是被譽爲民族英雄的明末少年英傑夏完淳的岳父,也就是說,錢穆是夏完淳的小舅子,還有重要的一點,夏完淳與錢穆尚處年幼時,便拜了陳子龍爲師,而不管是陳子龍還是夏允彝、夏完淳父子,都是朱由檢非常敬重之人。

錢彥林性格豪爽、爲人仗義,原先的歷史中,在大明亡時他積極參加抗清,組織義軍,後來因掩護夏完淳的老師、抗清義士陳子龍而被捕,和女婿夏完淳同一天爲國捐軀,浩然正氣,可歌可泣。

其兩個兒子都是有才名的人,和夏完淳也非常要好。

長子錢熙風姿玉立,才氣縱橫,也是夏完淳最敬重的同輩人之一,在夏完淳十六歲時便因參加抗清活動,積勞成疾去世,夏完淳傷心不已,曾寫下“千古文章未盡才”的悼語。

錢熙之弟錢默八歲即能寫詩,十五歲成進士,和完淳也有唱和,亦有神童之譽,併爲夏完淳寫過一篇《神童賦》,被傳爲佳話。明末家破人亡後,錢默流浪各地,不知所終。

由於朱由檢穿越而來,現在的歷史已經偏離了原先的軌道,無數人的命運也被徹底改變。

崇禎十年中試的夏允彝,已經從長樂知縣被擢爲福州知府,夏完淳這位少年英才於十六歲在老家晚婚,現攜妻子家人租住京師東城,他本人也以舉子的身份就讀於皇家理工學院,準備參加明年的春闈。

錢熙因自幼身體積弱,已於崇禎二十一年間病逝,而今年十七歲的錢穆卻並未在上科中試,因其仰慕吳偉業才華之故,現以舉子身份入職皇明週報做了一名採編。

錢穆才華橫溢,爲人正直,雖出身官宦世家,但因受老師陳子龍的影響,自身並沒有沾染什麼惡習,十七歲的年紀卻並沒有娶妻納妾。

入職報社後,更是以四處奔走、體察民情、爲民仗義執言爲己任,昨日夜市風波便是明證,雖說行舉有魯莽之嫌,但其爲國爲民的滿腔熱忱還是很值得肯定的。

在事發後,因爲有朱媺娖的介入,錢穆回到報社並未將遭遇刊發於第二天出版的報紙上,這一點可以得出結論:這位少年郎昨夜之舉純粹是出自公心,並不是爲了邀名,其明事理的作風還是頗爲令人稱道的。

在理清了各方面關係背景,知悉了宛平縣加徵初衷後,朱由檢吩咐下去,召集閣臣於昭仁殿議事。

要說這國運跟每個人的氣運真的有相似之處,那就是越順的時候,幹什麼都順,點子越背,真是喝水都能嗆着。

隨着各方面局勢的徹底轉好,大明國運也逐步走上正軌,各地持續多年的天災也呈現出大幅度降低的態勢。

往年每到夏季,內閣每天都會接到諸如水患乾旱、橋塌路陷等等壞消息,閣臣們不是會商某地災情,就是行文各地官府,劃撥錢糧物資救災的同時,允許地方官動用權利展開積極自救,儘量減輕自然災害造成的重大威脅,確保更多黎庶生命財產安全,可以說內閣從上至下幾乎每天都忙的焦頭爛額。

但是從崇禎十七年起,地方官府每年上報天災的緊急奏報逐年遞減,尤其是今年,時值仲夏,眼看着暑天即將過去,各地請求撥付錢糧物資救災的本子卻是寥寥無幾,這般國泰民安的景象也讓內閣大佬們舒心無比,身心輕鬆之下,甚至有閣老在入夜後,穿着寬袍大袖的道袍,輕車簡從深入鬧市之中,如常人般盡享各種美食,此種場景可是歷朝歷代極少有過的。

“不知聖上因何召集臣等前來?

莫非夏日炎炎、酷暑難當之下,聖上欲領臣等往後海一遊?”

國事日盛之下,就連一向嚴肅的首輔孫傳庭也難得的開起了玩笑。

大明皇帝有邀約重臣於夏日前往後海避暑的習慣,但這一切自天啓年間便戛然而止。

局勢敗壞如斯,皇帝和重臣們哪還有心思乘涼避暑,朝堂上整日除了爭吵就是謾罵,皇權日漸式微之下,羣臣私心更重,君臣之間離心離德,從而導致局面的進一步惡化。

“哈哈!

若是孫卿不提,朕都忘記這茬了!

明日上值之後,卿等處置完各自公事,便去後海休憩一日!

大伴,稍後吩咐下去,叫宮人準備妥當!”

朱由檢從善如流,笑着接下了首輔的話茬,隨後側身對一旁的王承恩囑咐道,王承恩趕忙躬身應下,羣臣自是起身施禮謝過。

這位皇帝雖說很多時候喜歡獨斷專行,但對臣下卻稱得上寬厚仁慈,從不因小節而惡人,與之相處既感親切又不因此失去敬重,這種氛圍實是令人舒適的很。

“朕今日招卿等入宮,所爲乃是宛平縣加徵一事,想來諸卿已有耳聞,卿等對此有何建言,儘可暢所欲言!”

昨夜郭鬆年回返之後,立即找到知縣宋元利、縣丞孫吉林,把剛剛發生的一幕詳細告知,三人緊急商議一番,連夜把加徵一事的原委寫進題本,並於今日上值的第一時間送入內閣之中。

“啓稟聖上,宛平縣之題本,臣等均已覽畢,雖說其有擅專之過,但其情也屬無奈。

臣以爲,聖上曾再三申明以利民、恤民爲根本之國策,今宛平縣未經朝廷同意,便強自加徵附加費用,雖情有可原,但擅權之風不可助長,故宛平知縣人等當處以罰奉三月,以儆效尤!”

孫傳庭起身施禮後,稟明瞭內閣對宛平縣諸官的處罰建議,所用的是未經上令越權自決的名堂,處罰的力度也算合理,畢竟官員俸祿大漲的情形下,罰去三個月收入也是很讓人肉疼的一件事。

“此事就依內閣之議吧,旨意稍後便發出!

不過,宛平縣此舉倒是引起朕的些許聯想。

現今賦稅之額度近在朝廷掌握之中,地方官府週轉起來十分不利,朕以爲,此事倒是有可變通之處!”

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二章 駱養性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七十章 商路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