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

“儼兒,你且坐吧。

爲父時日不多,此次或許是你我父子之間今生最後一次長談了!”

倚靠在軟枕上的溫體仁一改多年來在兒孫面前始終威嚴的模樣,臉上的神情變得柔和起來,看向長子的眼神裡透着傷感和不捨。

“父親大人千萬莫要口出此等不詳之言!您身子向來硬朗,此次不過是小疾,過些日子便能痊癒如初!

前番湖州知府劉松明劉府堂來府上探視時曾言道,他回去後便上本朝廷,稟明父親有恙之事,以聖上對父親大人之親厚,定會遣御醫前來診治,到時自可保父親無恙!”

溫體仁話音剛落,溫儼便跪倒在地,強忍心中悲痛寬慰父親道。

自家人知自家事。

這些時日來到溫府問診的郎中盡皆名滿江南之人,醫術都是相當精湛,日常行醫時也是活人無數,但他們在給溫體仁診治之後,普遍都隱晦地表達了對這位前首輔的壽限不看好之意,溫儼已經暗中着人打造壽材、準備壽衣,以免到時耽誤父親身後之事。

“癡兒,起來,坐下!”

溫體仁面帶笑容,用輕鬆中略帶傷感的語氣吩咐道。

溫儼不敢有違父親之意,遂爬起身來衝着溫體仁施了一禮後,坐在牀榻邊的錦墩上。

“生死乃天理循環,此乃天道不可違也!

爲父今年七十有六,就算身死也是喜喪。

對了,爲父病重之事你可有告知你二弟?”

溫體仁先是感慨兩句,隨後接着問道。

“稟父親大人,孩兒只是遣了僕從去到京師,將此事告知三弟,料想這幾日三弟便能趕回烏程。

至於二弟那裡,孩兒唯恐擾了二弟公務,未經父親同意,故此並未傳信與他!”

溫儼答道。

“唔,此事我兒做的不壞!

不過不僅如此,爲父希望身故之後,侃兒也無須回來守制!

稍後爲父口述,你執筆,爲父要給聖上去信言明心志,溫家人一切應以國事爲重,不可因私情而貽誤公事!”

溫體仁誇了長子一句後,隨即語出驚人道。

“父親,這。。。。。!

要不要與母親大人相商?”

溫體仁的這番話讓溫儼驚異不已。

若有一天正是父親離世,按朝廷的規矩,溫侃是要卸任官職,回家守孝三年,這纔是人倫常理,可父親的意思,竟然是不讓溫侃回來發喪,這種事雖說歷朝歷代也不少見,但發生在自家身上的話,溫儼還是覺得有些接受不了。

哪有老子死了,兒子不回來守孝的,這還不得叫鄉鄰們背後戳脊梁骨嗎?

再說,官員要不要回家守孝,這得看皇帝的態度,這可不是自己能做得了主的,自家父親難道要在信裡明說讓皇帝奪情?

自家老爹這是豁出去不要臉了不成?

“爲父將來身故之後,數十年內,溫家之興衰,全寄於侃兒身上,至於溫佑,能不能成氣候,也要看侃兒前程如何!

只要今上身體康健,侃兒很有可能於十年後躋身於六部堂官之位,若其不出差錯的話,五十餘歲入閣當無問題!”

溫侃今年還不到四十歲,已經是大府襄陽府正四品知府了,以他幾年來的功績來看,再往上的空間還有很大。

溫體仁知道皇帝最喜歡的就是務實肯幹、遇事能想出辦法、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親自上陣的臣子,溫侃正是此類中的佼佼者。

從司農寺到參與移民工程,數年時間,溫侃沒有回過京師,其主持的各項工作也是完成的極爲出色,這一點是朝野上下有目共睹,溫體仁一直以次子爲榮。

因爲皇帝不止一次當着他或者其他重臣的面前誇讚過溫侃,並言稱,如果全大明官吏能有一半路溫侃這般,那大治之世定會提前實現。

對於次子將來的前程,溫體仁一點都不擔心。

他了解兒子,知道他是一個謹慎務實,不喜歡炫耀的低調性子,有他在,溫家未來數十年的榮華可保。

至於下一代的長孫溫佑,由於年紀尚輕,目前還看不出前程在何處。但溫體仁曾將其招致近前,特提面命數次,要他一定要多向自家二叔學習,學會踏實肯幹的作風,只要能做到這一點,有溫侃在朝堂護持,溫佑將來的位子也不會很低。

“此事無須你母親同意,事關溫家未來之前景,此時你二弟回家守制並非好事!”

溫侃正處在事業的黃金上升期,要是被迫回家守制三年,那很可能就會從皇帝的視野中淡出,就算三年之後復出,一時半會也不一定找到合適個官位,要是因此耽誤了前程,那溫體仁在地下也不會甘心。

“爲父後事料理完畢,你這長房先留在老家,待到守孝期滿,再搬去京師,之後讓你三弟一家回祖籍守家。”

溫體仁繼續交代着後世。

“父親大人,孩兒自小體弱,不耐長途奔波,再加自身更喜本地氣候,而三弟比孩兒更善交際,他一家留在京師,當比孩兒更能排上用場,孩兒以爲,還是讓三弟留在京師,孩兒留在老家,奉養娘親和姨娘爲好。”

溫儼看到父親並不忌諱身死之事,於是便向父親坦言,自己不願再次回到京師。

“也罷,我兒即是想盡孝心,那便隨你吧,想必你那兩兄弟也會知道欠你一份人情。

即是如此,爲父便做主,把多年來攢下那五萬銀幣全數留在老家,另外京師幾家店鋪經營所得,每年也要拿五成給長房。

好在你兄弟三人向來兄友弟恭,在銀錢上都不太計較,此事也不至溫家不和。”

溫儼性子有些懦弱,不喜與外界交往,所以溫體仁致仕時便帶着長房一家回了祖籍,而把機靈善言的三子溫佶留在了京師,打的就是讓長房照料祠堂祖墳的主意,現在看到老大如此知情識趣,溫體仁更是老懷大慰。

“我兒,現下爲父口述,你來執筆,先給你二弟寫封書信,叮囑他,一定要時時處處與天家綁在一起,無須太過關注朝堂上其他人之臉色,此爲久盛不衰之道也!”

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一百章 心安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十八章 容情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十五章 譁變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四十章 大戰4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十八章 容情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十四章 大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