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

松潘次郎的一席話打消了在座大部分人心中的疑慮。

鄭家與平戶藩關係密切,這是衆所周知之事,田川昱皇名義上可是鄭芝龍的丈人,鄭芝龍發達之後,平戶藩沒少跟着沾光。

不過大家更多是認爲,這次平戶藩想要帶頭倒幕的幕後推手應該是鄭家,而並非是明國朝廷,或許是幕府在某件事情的處置上得罪了鄭一官,所以鄭家纔有了藉助他人之手對付幕府的想法。

“松潘君,如果是明國支持倒幕,那他們的目的何在?又有何等舉措佐證?鄭一官閣下在其中起着何種作用?如果倒幕成功,我們將會得到什麼?若是失敗呢?”

藤堂氏家主藤堂虎高發問道,這一系列問題也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鳴,諸人目光再次集中在松潘次郎身上。

“諸君不必多慮,明國之所以支持我等倒幕,就是因爲看重我們向來與明國親善的緣故。”

松潘次郎將明國皇帝頒佈藩屬國條例,卻沒有得到幕府響應一事簡單敘述一遍,在座諸人這才明白,原來幕府是在這件事上得罪了大明皇帝,人家雖然有祖訓,不會派遣大兵前來攻伐日本,但卻可以用其他手段來除這口惡氣。

“明國之目的,便是將閉關鎖國之幕府推翻,扶持一個與其親善之政權,共建華夏文明共榮圈,而如果我們倒幕成功,那麼全日本都會因此受益無窮,在座諸君及家族也自然是榮耀加身,好處還需我多言嗎?

至於失敗,那是不可能之事!有明國這樣強大的靠山,我們絕不會失敗!

諸君只須想想,勝利之果實如何甜美就好!此等好事,何樂而不爲?

明國靖海侯鄭芝龍閣下已經是明國皇帝陛下之寵臣,鄭家主要是負責居中聯絡,將事態之進展及時通稟明國高層,以便其能在關鍵時刻給與我等必要之援助。

爲了鼓舞諸君士氣,鄙人決定,平戶藩會給諸位提供軍械支持,每家將獲得鐵炮一百杆、彈丸子藥二十發、甲冑三十件、盾牌二十面、長槍三十杆,諸君覺着如何?”

松潘次郎對藤堂虎高所提大明提供什麼援助措施一事含糊其辭,轉而直接了當的拋出了平戶藩的餡餅,此舉果然奏效,大名們頓時對松潘次郎的大手筆感到興奮不已,轉而忽略了大明提供援助一事。

松潘次郎與幾位家臣早就商議過,既然有大明援助的精良裝備到手,那麼要是不拿出點真材實料給其他人,那這個倒幕小聯盟就算成立起來,也會猶如一盤散沙,若想成事,平戶藩必須要有做盟主的氣度纔可,這樣會更利於平戶藩發號施令。

松潘氏能夠拿得出手的武士大約有不到三千的樣子,其中鐵炮手有四百人,由於有大明援助五百杆火銃的原因,松潘次郎決定擴充鐵炮隊,增加兩百名鐵炮手,留下四百五十杆大明火銃,剩下的五十杆送給關係最密切的池田氏,淘換下來的鐵炮送給其他大名。

其他裝備也同樣如此處置。

除了威力強大的火銃外,大明此次贈送的其他軍械,比平戶藩武士們日常配備強出不是一星半點。

一丈多長的長槍都是上好的白蠟杆做槍身,槍頭都是點鋼打製,專門破甲,平戶藩武士們身穿的那些皮甲、藤甲、竹甲在這種槍頭面前猶如紙糊一般,一紮就透。

而武士們所用的日本長槍對上大明札甲,卻是基本構不成什麼威脅,根本扎不進去,這讓日本武士們個個高興的不得了。

因爲將來與他們對陣的幕府軍,使用的長槍和他們現在所用是一樣的,只要身穿大明鎧甲,那就意味着在戰場上的生存率大大提高,這種寶貝誰不喜歡?

只是令人遺憾的是,大明鎧甲太過長大,平均身高一米五多的日本武士大部分無法穿用,松潘次郎下令挑選身量最高的武士用來披甲衝陣,最後也只挑選了不到兩百人,最後還是田川昱皇想出了主意,他提議將其餘鎧甲重新修改,爭取早日讓平戶藩更多的武士能夠披甲上陣。

在弓箭對比上,大明軍用制式步弓與日本武士所用的短梢弓相比也是佔據絕對優勢,只不過這種近一石的步弓需要力氣大的弓手才能拉開,經過最終挑選,平戶藩弓手也僅有八十餘人能夠拉開這種長弓,剩餘的一百餘具,松潘次郎這次也拿出來,給各家大名分配下去,也能賺個順水人情。

大明軍用步弓所用箭只都是三棱長箭,點鋼箭頭用來破甲效果極佳,在將這些軍械挨個校驗過後,平戶藩上下倒幕信心大增。

有如此多的利器在手,要是再如從前那般憋屈,那可真是一種極大的羞辱。

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對於名譽看的非常重,爲了維護這種榮譽,很多武士可是不惜犧牲性命的。

“等諸君離開平戶藩時,鄙人會安排人手車輛,將軍械秘密送往諸君藩國,但在起事之前,還望諸君嚴守機密,切勿泄露與外人知!”

這也是題中應有之意,諸人自是點頭應下。

“次郎,那你打算如何舉事?此事非同小可,一旦前行,可就沒了退路,定要策劃周密纔好!”

一向謹慎地池田輝政再次出言提醒道。

“輝政君且寬心,此次倒幕行動就先從九州開始,我平戶藩將會率先起事,目標便是九州島爲數不多之親藩和譜代大名!

田川君,你來給諸君詳解一番!”

松潘次郎笑着迴應池田輝政後,吩咐田川昱皇出面給諸人講解平戶藩倒幕策略。

在這個計劃中,平戶藩將會率先發難,斬殺駐地的巡見使、目付及隨員,而今天與會的大名則會按兵不動。

待消息傳出去後,幕府肯定會先遣九州的親藩、譜代大名組成聯軍前來鎮壓,到時趁着組成聯軍的親藩、譜代們後方空虛之際,參與起事的大名們立刻派兵攻掠其老巢,並把消息迅速傳到正在交戰的前線,得知這個消息的聯軍肯定會軍心大亂,在裝備上佔據絕對優勢的平戶藩武士只要一個猛攻,勝利唾手可得。

“松潘君,平戶藩有把握對陣聯軍時不敗嗎?”

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八十章 困難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四章 洪承疇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一章 來到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