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

“孫卿,既然諸卿所言都很有道理,那你以爲此事當如何應對爲好?”

在聽完諸臣的發言後,朱由檢目視一直未曾出言的孫傳庭笑着發問道。

自從接替溫體仁的職位,成爲大明內閣首輔之後,孫傳庭變得更加沉穩端肅,並且顯示出了對全局非凡的閱讀和掌控能力,在諸多內政問題的處置上也是十分果決,各地官府的奏報但有錯漏誇張瞞報,都很難逃得過他的火眼金睛,在票擬時,孫傳庭都會將此間疑問一一列舉,無形中減輕了朱由檢的工作強度,讓他覺得輕鬆了很多。

“啓奏聖上,臣以爲,適才諸位同僚所言盡皆有理,只是因視事角度不同,故此才產生了些許爭議。

臣於閒暇之時成覽永樂朝時之檔案,對交趾略有所知。

交趾其國地形狹長,大部分地區物產並不豐饒,諸多地區荒僻且少糧;而鄭氏所據之地卻因依託紅河之利,故而水土豐饒、人口衆多,其稻米每歲三熟,其地雖小,但產糧卻比我皇明數個布政使司還多,此便爲鄭氏之倚仗也!”

朱由檢聞言頻頻點頭,其餘諸臣也是心裡暗忖:看來孫白谷早就有圖交趾之意,要不然怎麼閒的沒事去查交趾的資料?沒想到此次竟然讓他趕上了。

當上首輔,要是沒有拿得出手的功績,旁人肯定會心中不服,有心人會琢磨着如何取而代之,但要是在任時能有開疆拓土定策之功,那別人可就無話可說了。

“永樂朝時,交趾北地雖爲我皇明所據,但因兩百年前其地人口稀少,諸多產糧之田尚未得以開發,再加朝廷選派之官只顧私利,盤剝苛虐交趾行省之民,導致當地殺官抗命之事不斷髮生,朝廷政令無法通行,最終因朝廷負擔過重,以致使此地爲我所棄!”

由於這段歷史事關大明疆土的得失,殿內諸人對此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孫傳庭這段概述也並不算新奇。

“臣觀輿圖,成祖之所以遣大兵攻伐交趾,並非因怒而興兵,只爲挽回皇明顏面之草率行舉,臣以爲,爲鞏固皇明於南洋之勢力,故此才先有三寶太監七下南洋、後有英國公三徵交趾之事,此所謂水陸並進之勢也!

交趾地處皇明與南洋諸國連接之要害,位置極爲重要!

郡縣交趾後,我皇明近可制占城、暹羅、真臘諸國,遠可控滿刺加及半島附近蘇門答刺、舊港、瓜哇、濘泥等國,成祖謂人曰:“安南黎賊悉己就擒,南海之地廓然肅潔”,此言正道出“郡縣安南”最直接之影響!

故而,臣以爲,既是此次鄭氏有違我皇明天威,那正好給我恢復故地之藉口,交趾一旦爲我所有,南洋之勢盡在掌控之中!”

孫傳庭這番站在全局俯瞰局部的言論引起了朱由檢的極大興趣,此番一改兩百年來對朱棣舉數十萬大兵攻伐交趾實屬窮兵黷武的論述,在之前是從未有人說過的,現在看來,孫傳庭的判斷和總結或許真是朱棣當時的思路。

“哦?孫卿之意是贊同盧卿、陳卿之策,派遣大兵征伐交趾?”

朱由檢饒有興致的發問道,李邦華等反對出兵的人都是面露不悅之色。

現在看,首輔、次輔、三輔都傾向於採用戰爭手段解決問題,這樣就算內閣中反對者佔大多數,但皇帝爲了顧全這三位的面子,極有可能會採納他們三人的策略,如此一來,一場曠日持久且耗費無數國帑的戰事又將拉開序幕。

“啓奏聖上,近幾年來,局勢雖現蒸蒸日上之像,太倉歲收卻是遠超歷代,但無論是開設醫院還是免費辦學,以及擴充養濟院之規模,哪一項不是開支巨大?

有道是:國雖大,好戰必亡!

現下自西北至東北邊陲,都處在百廢待興之際,每歲耗費錢糧無數,若是再於西南擅起邊釁,那麼每歲至少需耗費數百萬錢糧,長此以往,我朝財政遲早會被拖垮,若是崇禎初年之亂象再生,那天下該當若何?!”

沒等孫傳庭回答朱由檢的問話,李邦華猛地站起身來,向朱由檢施禮後隨即發表了反對意見,隨後侯恂、範景文、楊嗣昌、鄒維璉也紛紛附議李邦華的言論,明確反對再次對交趾動武,以免重蹈永樂朝之覆轍。

“諸卿切勿焦躁,且聽孫卿講完。

朕以爲,孫卿即爲首輔,所思自是從大局着眼,定不會因小失大!

孫卿,你且講來!”

等衆人發表完自己的意見後,朱由檢再次將目光轉向了孫傳庭。

現在的這種議事氛圍是朱由檢所提倡的,各人以對事不對人爲基調,就國事暢所欲言,但嚴禁人身攻擊和含沙射影,很多大政方針都是在這種氛圍下議定的。在衆人拾遺補缺下,朝廷出臺的各項政策也是日趨完善和更加符合實際。

“謹遵聖喻!

臣以爲,此次針對鄭氏之策略,以徐圖爲主,再輔以中斷經濟往來之手段,力爭以數年時間將交趾北部化爲大明之地!

首先,臣建議取消兩廣總督一職。其中廣西巡撫擇一文武兼備之臣督之,從當地徵召狼土兵組建新軍,由勇衛營擇將官前往統之,待其成軍後,既根據有關情治,對鄭氏展開攻擊。

其次,臣建議,官軍攻勢以五十里爲界,收復五十里之地後,便擇要地堅守,防其反撲;廣西巡撫要選派精幹官吏,於新添之地築城移民以固之,待其徹底穩定後,官軍再次發動新攻勢!

其三,督察院及親軍也要同時進駐新佔之地,嚴防官吏有害民謀私之舉,以防永樂年間之事重演!

此便爲臣對交趾一事之淺見,此策臣定義爲蠶食之策,不以短期內攻略其地多少爲主,而是以穩紮穩打、逐步侵佔爲要務,此策雖耗時較久,但比之由北地調派大兵進剿,所費即可忽略不計!

此事究竟如何處置,還請聖上親斷!”

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九章 皇莊5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