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

這次來到大明的東印度公司貿易代表還是巴列維特,而荷蘭特使依舊是範布隆霍斯特,而大明方面負責接待的仍舊是方以智和鄭芝鳳這兩位巴列維特的老熟人。

在一番寒暄客套之後,雙方的會談正式開始,巴列維特也將此次前來的目的做了選擇性的闡述,其大意便是想加深與大明帝國全方位的合作,以便保住荷蘭和東印度公司在遠東地區巨大的經濟利益,確保大明的各種商品能夠遠銷到遙遠的歐洲各國。

當然了,最後這個理由看上去是爲了大明的利益着想,實際上則不然,荷蘭和東印度公司這次遇到了大麻煩,因爲在歐洲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所以,荷蘭政府不得不捨近求遠,前來因兩次擊敗西班牙軍隊而名震歐洲的大明尋求得到幫助和支持。

荷蘭人這次得罪的是數十年來強勢崛起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究其原因,不僅是幾十年來荷蘭人掙的錢太多,引起了歐洲各國,尤其是英國強烈的危機感,而在某些方面,荷蘭人做的的確是太過分了。

幾十年前,也就是上世紀末,在結束了內戰之後,英國在歐洲脫穎而出,先後挫敗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海軍,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壟斷局面,並逐漸發展爲後起的卻又是強大的殖民主義國家。

而荷蘭人憑藉着佔歐洲商船總噸位的四分之三,世界運輸船隻的三分之一的商船數量,幾乎壟斷了世界海上貿易。

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糧食,由它運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類、法國的手工業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產品,由它運往北歐,大明的絲綢、瓷器、棉布、紙張、白糖由它運往歐洲。

不僅如此,荷蘭商人還到處排擠英國商人。

在俄國和波羅的海各國,在北美殖民地和東亞各國,在地中海和西非沿岸地區,荷蘭人倚仗資本雄厚,基本土壟斷了各國的貿易。

而就在去年,荷蘭政府又與丹麥簽訂條約,獲得貨船免稅通過鬆德海峽的權利,從而掌握這一地區的貿易優勢。

最令英國人不能容忍的是,荷蘭竟然在英國水域肆意捕撈魚蝦等水產品,甚至把這些水產品拿到英國市場上高價出售,牟取厚利,這些情況早已激起英國資產階級的憤怒。

去年,也就是崇禎十七年,西曆一六四四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新的《航海條例》這一對荷蘭有着致命影響的針對性政策,並隨後宣佈,此條例於今年起開始生效。

《航海條例》規定,一切輸入英國的貨物,必須由英國船隻載運,或由實際產地的船隻運到英國,這其實就等於公開宣佈,不允許荷蘭這個二道販子從中賺差價了。

這一條例的實施,對荷蘭這個一向以商船多、體積大、效率高、組織完善而成爲貿易中介國家、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來說,可以說是非常沉重的打擊,爲此,荷蘭政府和東印度公司多次公開反對英國這一政策,呼籲英國政府廢除這一條例,但卻遭到了英國政府的堅決拒絕。

荷蘭方面擔心的是,條例生效後,會不會引發其他歐洲國家的羣體效仿,畢竟最近幾十年中,荷蘭通過壟斷各國之間的貿易獲取了鉅額利潤,而荷蘭本身的製造業,除了造船之外,根本沒有其他可供外銷賺錢的產業,一旦世界中間商的地位被削弱和摧毀,那荷蘭很快便會衰敗下去。

以商業立國而沒有強大實業支撐的國家,往往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荷蘭人雖然並不知道中國這句警示名言,但對其中的道理還是非常清楚的。

爲了保住現在以及將來長遠的利益,荷蘭政府決定,與英國開戰,擊敗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維護自己的海上霸權地位。

其實這也是荷蘭方面不得已之下的選擇。

因爲在此之前,英國海軍艦隊已經開始控制多佛爾海峽和北海,試圖切斷荷蘭與外界的一切聯繫,迫使荷蘭人投降。

另外,英國還派出艦隊到蘇格蘭北部襲擊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運銀船,到北海擊沉或捕獲荷蘭的捕魚船,甚至進入波羅的海,破壞荷蘭和北歐、東歐方面的海上貿易。

毫無疑問,這種戰略戰術的運用對於荷蘭經濟方面的打擊是致命的,爲此,荷蘭方面也做出了相應的部署。

荷蘭方面制定的戰略是以強大的艦隊爲商船護航,強行通過多佛爾海峽,確保與外界的聯繫。

然而,荷蘭海軍雖然在數量上佔據極大優勢,但在炮船火力配備上,比起英國海軍來卻是差了一大截。

巴列維特來大明之前,雙方海軍艦隊在多佛爾海峽發生激戰,最終荷蘭方面損失了三十餘艘各型號的炮艦,而英國方面則是有十餘艘炮艦被擊毀擊傷,雙方算是打了個平手。但是,在英國海軍絞殺式的封鎖之下,荷蘭經濟最薄弱的一面——過度依賴對外貿易,很快就暴露出來了。

由於長期無法出海貿易,已經有少量的船主破產,不少家庭失去了收入來源,照此情形持續下去的話,荷蘭經濟將會處於一種民窮財盡的窘境,而這一點已經以肉眼可見的方式逐漸迫近。

現在只有兩種方式能夠解決眼前的困境:第一,快速擊敗英國海軍,恢復戰前的狀態;第二,與英國政府和談,承認《航海條例》,並承擔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後果。

而荷蘭政府在進過數次商討之後最終決定,爭取在做出某些妥協之後,與大明帝國達成協議,雙方海軍組成聯合艦隊,將英國海軍徹底擊敗,保護海上貿易的安全。

大明北海艦隊旗艦“崑崙號”正是在荷蘭人的幫助下建成的,這種巨無霸級別的鉅艦也是荷蘭方面的一種全新嘗試,由於造價高昂、建造週期太長的緣故,荷蘭海軍並沒有訂製“崑崙級”戰艦。

數十年來縱橫於大洋之上,讓荷蘭海軍高級將領們養成了天下無敵的心態,直到碰到英國艦隊。並且無法短期內將其擊敗後,荷蘭高層人士這才意識到,以往的固步自封是多麼的可笑和幼稚。

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七十章 商路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九十章 平息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七章 皇莊3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