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

“敢問貴使,貴國朝廷每歲賦稅幾何呀?”

方用之笑吟吟地注視着金成勳,用聽起來純粹是好奇地語氣發問道。

朝鮮國使團抵達山海關之時,內閣便已經接到了關外的稟報,隨後溫體仁與陳奇瑜、鄒維璉三人進宮向朱由檢做了請示和回報,之後根據朱由檢的指示,將接待任務全權委託給了鴻臚寺。

在得知朝鮮國使團抵達京郊之後,鴻臚寺卿李進番就打發了方用之帶着寺內專門接待高規格外賓的車隊來到東便門外,然後把朝鮮使團帶來的生活物資及護衛全部留在京郊客棧,只載着使團主要成員進了京師。

在鴻臚寺待了幾近十年的方用之,自是對朝鮮歷史及風土人情頗爲了解,也知道自今上登基後朝鮮政府的所作所爲,所以從心裡對朝鮮背棄宗主的作爲極爲厭惡。

但因爲禮節上的緣故,他還不能失了風度,爲了出口惡氣,方用之便明知故問的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既然不能罵你,那老子就噁心死你!

“咳咳!

下邦小國如何能與天朝上邦相比啊!

不瞞貴使,鄙國數年來持續遭逢天災,尤其是去歲今年,受災人口幾近百萬,且有持續擴大之跡象,無數人民流離失所、每日都有老弱婦孺倒斃於野,其境況之慘,實是無法用言語來描述啊!”

聽方用之說單單是整飭京師市容市貌,大明便花去了五十餘萬兩鉅額銀錢,這個數字讓金成勳既驚又羨的同時,又感到羞愧無比,所以在回答方用之的問題時只是稍微提及,隨即將話題轉移開來,轉而描述起朝鮮國內的慘狀,以便試圖給後面的求援事宜埋下伏筆。

朝鮮國一年的稅賦總額,還抵不過大明整飭京師所花的錢糧,單單從這個小細節上就能看出兩國的差距是多麼的巨大。

從朝鮮過了鴨綠江進入大明領土,過錦州再往山海關的一路上,原先起伏難行的官道現在已經全部拓寬平整完畢,尤其是入關之後,官道不僅平坦,而且在臨近京城時,一種前所未見的路面出現在金成勳眼前,說是平整如鏡也毫不誇張。

金成勳特意下馬試了試路面的硬度,其程度與石質幾無兩樣,而且這種路面正在向山海關方向延伸修建中,官道的一側正在鋪設這種特殊材料,另一側則是供行人商賈通行,這種施工方式並未產生阻礙道路的弊病,也讓金成勳等人驚歎不已。

金成勳特意觀察過路上遇到的各色人等,只見每個人的臉上大都是從容自信的神情,衣着打扮之華美屬於在朝鮮國內上層人物的水平,而觀其樣貌,無非就是尋常的路人而已。

眼前的一切都讓金成勳如入夢幻之境。

這還是他印象中的大明嗎?

這簡直就是天國啊!

此前兩次出使大明,從方方面面看到的景象,讓金成勳覺着,大明確實是上國,但民間也不過如此,只比朝鮮略強而已。

但入關以後的所見所聞,讓金成勳在驚歎不已的同時,自卑感已經不自覺的生髮出來,並且越來越強烈了。

“天災嗎,貴國扛扛也就過去了!本官相信貴國會妥善加以處置與應對!

想當年,我皇明北地之境遇比起貴國來還要更加不堪!

不僅是天災,還有人禍、兵災,無食之饑民更是數以千萬計!期間致死之人相加,怕是比貴國總丁口還要多!

那幾年可曾有他國以外力相助我朝?

一個也無!

若不是我皇以天縱之資力挽狂瀾,拯萬民於水火之中,哪有今日祥和繁榮之局面!”

看到金成勳的窘狀,聽到這位朝鮮國大員的一番訴苦之後,方用之心頭的快感被更加憤怒的情緒所代替。

“XXXX!

原來爾等是打算來吃大戶的!

崇禎八年之前,我大明的慘狀你可看到過?

那時候你伸過援手嗎?

這是看見我大明日子好過了,你這又上門認親了!

門兒都沒有!”

一向文雅的方用之暗罵一句粗口,臉上卻是依舊保持微笑,假裝同情地安慰道,不過話語中透露出的不滿還是十分地明顯。

方用之語中之意金成勳怎會聽不出來?

但人家說的可是實情,他根本無心也無力去反駁,於是在馬車轆轆前行中,金成勳略帶尷尬地把話題轉了開去:“方署丞家居何處?

下官此次奉命前來,倒是隨身攜帶了本國一些土特產,待歇下之後,下官自當親攜禮物登門造訪,還望方署丞笑納。”

“貴使一番心意本官收下了,但我朝已有新規,鴻臚寺官員人等不得接受外朝使節之饋贈,本官自當嚴格遵守朝廷規章,故此,貴使登門之事就免了吧!”

方用之微不可察的撇了撇嘴,笑着拒絕了金成勳的提議。

他現在已經享受正六品的職級待遇,每月但是俸祿便有三十兩之多,每年年底還有一百五十兩的廉政銀,每日上值,公家還管兩頓飯食,官服一年冬夏兩套,這種豐厚的待遇下,他哪還看得起金成勳所說的禮物。

以朝鮮這個窮的鳥不拉屎的地方,朝廷財政從來就沒好過,雖然像金成勳這種大員不會受難爲,但要是論起平時的生活水平,他這個從二品還真不一定趕得上自己這個正六品。

通過種種相關文獻,加上聽寺內的老人講過,朝鮮的官員很多一週也只能吃一次肉食,飯也是糙米飯,除了穿着光鮮亮麗之外,日常所用之物那趕得上物資極度豐盛的大明。

還向登門送禮,不會是兩罈子醃菜吧?

對不起,本人不吃那種東西,怕鬧肚子。

方用之乾脆利落的拒絕再次讓金成勳大感意外。

崇禎元年他跟着使團來到大明時,不光是有些朝廷重臣對禮物來者不拒,就連鴻臚寺的底層官吏也是公然索賄,咋地,這才十幾年不來,大明變天了?

“下官知道天朝物產豐富,但亦知道天朝朝官俸祿不高,尤其是中下層官員,單靠俸祿養家頗難,是以這才略備薄禮聊表寸心。

禮物亦是國主特意吩咐過的,些許黃白之物,例如方署丞,便可得銀二十兩之多,莫非方署丞嫌棄?”

這個時代公開送禮是光明正大的風雅之事,所以金成勳特意點出了送的禮物,在他看來,二十兩銀子對於方用之這種中下級官員來說可是一筆豐厚的收入,要不是因爲此次打點好各方面的關係,他們朝鮮可不會如此大出血。

自己可是帶着一萬兩銀子來的,準備挨個打點朝中的重臣及相關人等,以便能得到朝鮮想要的東西。

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八十章 困難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一百章 心安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三百六十章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