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

“此次是下官有幸第三次出使天朝,上次出使已是崇禎元年,我皇登基之時,下官跟隨右贊成一同前來恭賀,一晃之間便已是十四年之久了,右贊成也已駕鶴西去,思之令人不勝唏噓!”

就在朱由檢召集閣臣商議呂宋相關事宜後不久,由京師北面的東便門駛來了一長溜裝飾豪華的四輪馬車,隊伍的最前端是二十騎錦衣衛大漢將軍持械開道,寬敞的街面上,不少行人商賈紛紛駐足,用滿是好奇的目光打量着由這一行隊伍。

“貴使既是數次抵京拜謁我皇,不知對我皇明京師現狀有何觀感?”

車隊排在第二位的一輛馬車中,鴻臚寺司賓署署丞方用之笑眯眯的看着對面一位已過壯年的中年人問道。

“既是方署丞相詢,那下官也無須隱瞞。

下官以爲,現下帝京之風貌,與崇禎元年之時有着天壤之別!

若非有些樓臺高閣尚存,下官幾以爲是誤入天界一般!”

這名中年人身着的緋袍乍一看與大明官袍極其相似,但仔細看過後才從紋飾圖案等諸多細節中看出有所不同。

這名中年人的樣貌與明人並無差異,開口講話也是字正腔圓的大明官話,但是從他對方用之的神態中,卻顯露出一絲謙卑以及誠惶誠恐的意味。

畢竟雙方從官階上懸殊太多,作爲朝鮮從二品禮參判的他,在國內也是頂尖的人物,根本不必對一個從六品的大明官員如此低三下四。

此人名叫金成勳,受朝鮮國王之命,以給朱由檢恭賀中秋之名出訪大明,其實就是前來給大明賠罪的。

朝鮮的官制基本是仿照明制,由正一品到從九品,一共十八級,官府也是仿大明式樣製作的。

國王以下也有朝廷,名曰議政府,首領稱“領議政”,相當於大明的內閣首輔。

領議政之下爲左右議政,與領議政同爲正一品。

再下面就是從一品的左右贊成,正二品的左右參贊以及中書舍人等等。

議政府之下有吏、禮、刑、戶、工、兵六曹,其職責與大明六部相同,其六曹主官稱爲判書,爲正二品官職,副職分左右,從二品,稱爲參判,而金成勳就是禮曹的左參判。

金成勳此次奉命前來有兩個目的。

第一,就是爲崇禎十一年,大明掃平關外時,有五千朝鮮銃手參與其中之事說明原因,並誠懇道歉。

第二,金成勳還肩負着向大明求援的使命。

持續十幾年的小冰河氣候不僅是對大明造成嚴重影響,朝鮮也沒能脫得了此劫。

持續數年的乾旱洪澇等極端氣象下,本來土地就很貧瘠的朝鮮受災嚴重。

尤其是崇禎十三年和今年,靠近大明邊境的數州、數千頃土地幾乎顆粒無收,數十萬農戶背井離鄉,成羣結隊向平壤逃荒而來,朝鮮太倉儲糧已是嚴重不足,如果這種情況再持續半年,不僅是這數十萬逃荒的農戶會餓死大半,就連平壤極其附近州府的民衆約會受到大面積波及,一場聲勢浩大的民亂正在醞釀之中。

本就膽小懦弱的朝鮮國主李倧頓時慌了神,在左思右想不得其法之後,遂聽從了重臣們的建議,厚着臉皮前往大明求援,指望大明皇帝及朝廷能夠不計前嫌,伸出援手拉朝鮮一把。

正是基於此因,金成勳在面對職級比他低了很多的方用之時不自覺的放低了身段。

這其中既有對威名赫赫的天朝上國發自內心的敬畏,也有有求於人時自然而然的心理反應。

崇禎十一年的滅國之戰前,在建奴的威逼下,朝鮮國已經被迫斷絕了與大明的正常往來,並且行文大明朝廷,不再視大明爲宗主國了。

雖然朝鮮國內普遍厭惡野蠻殘暴的建州女真,但形勢比人強,此前種種態勢表明,自己尊崇了兩百多年的大明已陷入搖搖欲墜的境地,而女真人的強勢崛起已不可阻擋,爲了保住自家的榮華富貴,李倧還是在朝野的一片反對聲中做出了上述決定。

其實這兩百多年來,朝鮮國內上至朝堂重臣,下至文人百姓,對大明還是非常敬重的,尤其是在萬曆年間,神宗皇帝兩次遣大軍入朝抗倭,將幾乎滅其國的日本軍隊擊敗並趕走,拯萬民於水火之中,這種天大的恩德讓朝鮮上下都是銘感五內。

對於李倧違背良心做出背宗棄主的決意,朝鮮國內還是掀起了巨大的反抗聲浪,但因爲整個王室被滿清兩白旗一舉擒獲,並且做出屠盡王室的姿態,所以民間的反對聲最終也被徹底壓制。

但是令朝鮮國主及某些重臣做夢也想不到的是,本來頹勢已成的大明倏忽之間展現出極其強悍的大國風範,並在極短時間內將強勢的滿清政權徹底剿滅,從此,他們不得不面臨着再次與傳統宗主國毗鄰而居的窘狀。

雖說天朝上國的皇帝陛下並沒有發出聖旨,斥責朝鮮國不講道義的做法,但自知理虧的李倧和那些重臣們還是無顏面對大明,在崇禎十一年滿清滅亡後,朝鮮並沒有派出使團出訪大明。

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朝鮮人還是要臉的。

他們知道自己做的不地道,所以根本不好意思舔着臉再來朝聖,整個朝鮮國變成了一隻巨大的鴕鳥,把頭深深地埋進了沙子中,裝出了一副對外界一無所知的樣子。

朝鮮人在羞愧自責的同時,也在深恨自己缺少了血性。

若是當初在滿清的脅迫下奮起抗爭,寧死也要尊崇大明爲宗主國,就算最後無數人死於刀兵之下,那將來也能昂首挺胸的面對大明,可現在。。。。

可是現在的情況已經不比倭寇入侵時差了。

眼看着天災一年勝過一年,治下的黎民每天都有無數人凍餓而死,再不向大哥求救,國家已面臨着崩潰的危局,萬般無奈之下,李倧及重臣們終於決定,舍下臉皮,求救吧。

“貴使怕是不知詳情啊!你我眼前之境,是無數前臉堆砌出來的,無他,我皇明銀錢太多之故!

本官這樣告知你吧,幾年來,僅僅是爲了整治京師,改變許多角落髒亂差之弊病,我朝便投入了足足五十餘萬兩銀錢!

敢問貴使,貴國朝廷每歲賦稅幾何呀?”

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十六章 平叛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九十章 平息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四百章 佈防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八章 皇莊4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