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

“你父親這病這是找那個郎中看的?郎中所開之藥方有無隨身攜帶?”

劉姓太醫把望聞問切全套程序做足之後,起身去一旁地木盆中淨了淨手,回到座位上後開口問道。

“回劉太醫,小人是從南城居家附近找的郎中把脈開藥,服藥幾日後未見成效,於是便託人打聽後,去往北城王神醫處尋藥,可還是時好時壞。

藥方小人忘記帶了,要不小人回家去取來給您上眼瞧瞧?”

王啓年彎着腰陪着笑臉回道。

“王神醫?好大的口氣!

算了,本官給你父開個方子,你去抓上五副藥,每日睡前煎服即可。

服藥期間不可食葷腥之物,痊癒後飲食亦要清淡,十日後方可復原此前之飲食。”

劉太醫一邊漫不經心地囑咐着王啓年,一邊提筆沾墨,在一張雪白地紙箋上筆走龍蛇,一手漂亮地行楷讓頗通文墨的王啓年不禁暗中叫好。

“小人敢問劉太醫,這五副湯藥是不是量少了點?您看能不能多開上幾副,免得我兒還須僱車再由南城跑到這西城來問診。”

王啓年的父親轉頭咳嗽了幾聲後,微微喘着粗氣拱手強笑着衝劉太醫求情道。

從他家裡到此地足有十里之遙,僱一輛馬車單程就需八十個大錢,回返還是同樣的價錢,這一下子就沒了一錢多銀子,家中還有兩個孫兒需要養活呢。

兒子雖然一年有幾十兩銀子的俸祿,可也經不起這般花銷啊。

“問診?

這五副湯藥還是因着你年齒已長,再加此前服藥延誤病症,本官這纔多開了一副,不然的話只需四副湯藥即刻恢復如初!

以後看病就得來此處,這可是朝廷官營之醫院,是聖上造福於民才下旨開設,本官與若干同僚方纔入此坐診,你等可要好生將此恩德銘記於心吶!

今後勿要再去相信勞什子神醫之巧舌,這等江湖郎中,除卻騙錢還能開得出何等良方?

你父之疾是溼氣入裡所致,用藥不當又致脾虛肺熱,此等小疾最初時不用服藥,五日後便可自愈,沒奈何你這好心帶其就醫,卻是越治越重了!

好了,帶着你父去大堂拿藥吧,把銀子拿回去!”

劉姓太醫拿起開好的藥方,呵氣吹乾後遞給王啓年,耐着性子解釋一番後,揚手催促二人趕緊離開。

他是京師本地人士,祖上數代行醫,家傳醫術極爲精湛,年過四旬的他入職太醫院已有十載,在高手如林的太醫院也是穩穩地站住了腳。

說起名氣來,京師從醫者提到他劉半山的名字,也都是表示佩服不已。

這十年的御醫生涯中,日常接觸的都是高高在上的貴人,所以也讓劉半山養成了不苟言笑的脾性,儘管已經不願意與尋常百姓接觸,但醫者的本能還是決定了他給人診治時不會敷衍了事。

作爲醫學世家出身的劉半山根本不缺也不稀罕銀錢,他最想的便是能夠將來能夠青史留名。

要想着青史留名,那就必須在醫術上有別人無法無法超越的水平和著作,至少要像吳有性那樣,在醫學領域某一方面有異常突出的能力。

而所謂的外科手術正是此前從未出現過的新領域,要想達成自己的心願,給劉氏贏得更大的榮耀,這就是一個極佳的機會。

現下時辰已至午時,稍後便會有同僚來與他交接,下午還有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他親自參加。

下午在醫院後面設立的手術間裡,吳有性將會給太醫院六名御醫親自演示和講解人體解剖,他便是其中聽課的一個。

一想到衛生署署正吳有性所說的外科手術一事,劉半山便心癢難搔。

年前衛生署組織醫術高明的郎中南下時,劉半山遠在臨洮府給大都督曹文昭診治背疾,所以並沒有機會加入到第一批屍體解剖的隊伍中去。

從臨洮府返回京師後,得知此信的劉半山自是遺憾不已。

醫院成立至今已有七天,前來上門求醫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都被朝廷官營醫院的名頭給嚇住了,這種從未聽說過的模式讓普通人根本不敢踏進醫院大門。

而那些達官貴人自恃身份,到目前爲止也沒有到這裡就醫的,劉半山當值這一上午,王啓年他爹是劉半山接診的第一位病號,並且還是這種風寒小病,這讓本想碰到疑難雜症好好探究一番的劉半山失望不已。

王啓年看到劉半山已是有些不耐煩的樣子,於是趕緊拱手施禮致謝後,臉色訕訕地將銀錠拿回放入袖中,帶着父親慢慢去了前面的大堂。

劉半山起身活動了一下身體,看着診室內的沙漏即將到午時,估摸着這個時間不會再有患者前來,於是他隨手脫下對襟雙開的雪白隔離衣,將之掛在衣架上後,揹着雙手施施然出了診室,去往了後院的食堂就餐。

王啓年帶着父親來到大堂,將藥方交給先前迎接他們的那名婦人,隨後跟着那名婦人來到大堂側間的藥房中,婦人將藥方放到了長長的櫃檯上。

一名中年人微笑着拿起藥方略一打量,當即開始大聲唱報藥方上開列的藥材名稱和數量。

幾名年輕學徒把一張張四方形的草紙鋪在櫃檯上,然後各自拉開一長溜藥材櫥櫃上的抽屜,熟練地將藥材用藥秤取出後開始稱量。

片刻之後,藥方上的藥材全部稱量完畢,幾名學徒用麻繩將幾包藥材包好歸置到一起,那名中年人早就根據藥方算好了價錢,看到湯藥包好之後便笑着對王啓年道:“這位客官,您此次拿藥總共須支付一錢二分,您看,,,,”

王啓年聽到中年人報出的藥費後頓時呆了一呆,隨即用不相信的語氣問道:“一錢二分?貴店會不會算錯了,適才您報藥名時我都聽到了,這些藥材雖談不上名貴,但這五副湯藥怎麼也要兩錢以上吧?怎會如此便宜?”

“這位客官,本院爲聖上下旨所設立,爲使百姓求醫問藥時不致負擔不起,故此所有藥材只比進價略微高出少許,此爲朝廷惠民之策,客官照此付賬便可!”

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