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

四海商行的股權變更問題是朱由檢考慮很久後做出的重大決定。

按照他的計劃,之股權變更之日起,朝廷將會佔據四海商行絕大部分產業四成的股份,剩餘的六成依舊歸屬皇室。

這只是他的初步設想,將來在條件成熟時,皇家的股份還會進一步縮減,最終爲只佔兩成或一成。

但有一項產業的股權朱由檢沒想過交出去,那就是現在的四海票號和錢莊,也就是未來銀行的雛形。

從後世的經驗來看,金融業在經濟社會中佔據着絕對主導權,利潤也是極其驚人,有這一項產業掌握在手中,皇室就不會失去話語權。

當然了,這一切要建立在朱明能延續下去的基礎上,如果因爲種種原因朱明朝廷被推翻,那所有的設想都是一場空。

朱由檢就是打算把四海商行變成後世的國企,將那些戰略性產業牢牢地掌握在朝廷手中,將國企的利潤投入到基礎設施以及重大民生項目上來,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惠及大明黎民百姓,讓他們能夠享有更多經濟發展的紅利。

基礎設施投資現在的大頭就是各地水利設施的開建和完善、連通各地之間的官道拓寬與平整,各個城市之中街道的翻建整修,以及城市中公廁的配置和管理養護。

除此之外,另一項重大投資項目就是公立醫院的設立,郎中、護工的培訓和上崗後的薪酬待遇、藥材和器械的配置等等。

上述所有項目都需要花費大量的銀錢,消耗鉅額的糧食物資,以太倉現在每年的稅收數量來看是遠遠不夠地。

內帑當然有錢,朱由檢也會拿出相當大的一部分來進行投資,但這種形式不能作爲長效機制,撫育萬民的主導地位應該由朝廷佔據,而不是一家一姓來掏錢。

徵收賦稅的根本目的是爲了改善民生,是爲了讓億萬民衆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升,使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的幸福感,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就是如此。

這也是朱由檢想方設法強推士紳一體納糧的初衷。

因爲他想早日看到自己理想中大明該有的樣子,爲了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少部分既得利益者就應該付出相應的代價。

自從福王府被拿下、德王被降爵後,各地錦衣衛陸陸續續送來了有關藩王的相關消息,到現在爲止,已經有十二位藩王被迫接受了宗藩改革條例,剩餘的還有十一名宗藩的消息沒有送達。朱由檢相信,剩下的也抵抗不了多少時日,今年夏收時,太倉的收入會出現暴漲的態勢,等到三年免徵的優惠政策到期之後,這種現象還會再度出現。

若是湖北、湖南移民享受免徵、減徵的六年到期,太倉的倉房怕是要重新加蓋幾間了。

關外大片肥沃田地的收成數年內不會有太大的增長,惡劣的氣候下,移民工作的進展要比關內地區緩慢了許多。

首批抵達關外的山東移民,他們的主要任務並不是開荒種田,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官府勘定好的地方修建大量的房屋,以備後續遷來的移民使用,這項工作是長期性的,最終要視移民的整體數量而定。

四海酒業的牛刀初試便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在將數量有限的高度白酒分銷各地後,反饋回來的消息還是很令人鼓舞的。

這種約有四十度的白酒在江北尤其受歡迎,特別是在塞外苦寒之地。

據四海商行負責與塞外蒙古部落交易的負責人說,在嘗試過這種新酒帶來的愉悅感後,運過去的數百壇新酒被蒙古各部落中的貴人搶購一空,並且在搶購過程中出現了打鬥的現象。

爲了搶得一罈新酒,平日裡好的跟一個人一樣的蒙古人相互之間大打出手,場面一度混亂不堪,最終負責保護商隊安全的一小隊馬祥麟部官軍打響火銃,混亂的局面才得以迅速結束。

本着不賺白不賺的生意理念,商隊負責人採取了競價的方式,對這批新酒進行了公開拍賣,結果也是十分喜人地。

一罈新酒換取一匹馬或者是一頭牛犢、兩隻羊羔,這個價格已經爲豪爽的蒙古同胞所接受,在得知新酒數量只有這些,往後還不知道何時才能再有的消息後,蒙古貴人們吵吵嚷嚷的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之意。

喝一口這樣的新酒,以前的馬乃子酒頓時顯得寡淡無味,甚至連看都不想再看一眼。

商隊負責人坦誠地告訴蒙古同胞們,這種新酒的釀製工藝十分複雜,十幾人日夜輪班勞作,一夜也只能產出五壇,而這五罈美酒釀造完畢,需要消耗至少兩石糧食,算下來成本實在是太過昂貴。

因爲現在大明的糧食還不夠吃,還有很多人在餓肚子,所以短期之內,新酒無法進行大批量的生產銷售,各位能以現在的價格享用美酒,是聖上體恤蒙古同胞不容易,特意吩咐四海商行讓利的結果。

商行負責人還告訴這些穿着皮袍、身上散發着刺鼻異味的蒙古貴人們,爲了加大糧食產量,數千萬的百姓正在大力開荒種田。

但開荒時人力總是不如畜力好使,所以蒙古同胞們要多多蓄養騾馬耕牛,然後通過商行運入塞內給種田的百姓使用。

這樣不用幾年,糧食大量產出後,蒙古同胞們既能獲得更多的糧食,也會享用到更多的美酒,暢飲美酒之後,在脫下皮袍,光着膀子圍着篝火跳一段蒙古舞,那該是多麼幸福的時光啊,人生不就該如此嗎?

商行負責人的一席話讓四肢健壯、頭腦略微發達的蒙古貴人們咋舌不已。

他們雖然沒有完全相信商人嘴裡的話,但據他們老輩代代相傳的諺語分析,這新酒釀造應該確實是十分的麻煩,要不然以大明商人的德行,看到新酒如此暢銷,早就面帶狐狸般的笑容宣佈:過段時間還會有美酒運來,到時候歡迎大家踊躍購買。

看來自己今天花的太值了。

剛纔只買了五壇,等從集市上回去後,自己留下兩壇、哦不,三壇,其餘兩壇再賣給更北邊的伊刺火部。

看在大家都是蒙古人的份上,一罈酒就換兩匹馬或者是一頭犍牛、四隻羊羔吧。

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九十章 平息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十八章 容情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