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

“不知聖上因何召集臣等前來?可是有關前番京師內相關流言之事?

臣此前專門就此召集諸位同僚會商,臣等皆以爲,聖上英明睿智,不管有何旨意發下,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之果,臣等食君厚祿,當一切以聖上之意爲準,是以此次並無部寺主官等重臣參與上本。

至於有人慾藉此傳言生事,臣等皆以爲,此輩居心叵測,上本非爲公也!

其私心過重之下,行舉處處皆以私利爲先,於國於民實無半分益處,故不宜居廟堂之上!

聖上此番處置相關人等也是題中應有之義,臣等對此均表示贊同之意。”

待衆臣施禮落座後,首輔溫體仁率先起身,就這段時間內的朝堂動向做了簡單說明,代表內閣向朱由檢表明了態度:關於士紳一體納糧的傳言,我已經試探過了,目前並未在重臣中引發大規模的反對,處置那羣南官是大夥兒樂見其成的。

就如朱由檢猜測的那樣,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幾年的厚祿新政實施以來,作爲直接受益者的重臣們確實不好意思站出來表示反對之意了。

在聽聞傳言之後,重臣們心中的牴觸和反對之意並不是沒有,但是在仔細琢磨過後,最終沒有摻和此事。

兩年多來,高官們都得到了巨大的實惠。

通常在不犯錯的情況下,各人每年都可以坐享幾千兩銀子的高薪,並且家中子弟沒有功名者能進入國子監就學,將來有很大的機會被選官外任,這讓所有人在內心感激的同時,也看到了子孫後代能延續榮華富貴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現在位列朝班的這些重臣們,很多人家中的田地數量並不算太多,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其族人打着他們的旗號,在老家添置了許多田地,以供族人享用的。

這對於絕大多數只有等致仕後才能回籍的官員們來講,就算皇帝一刀子砍下來,傷害的也不是自己的利益,如果自己強行出面反對,說不定皇帝一怒之下就讓自己捲鋪蓋滾蛋,那損失可就大了去了。

在局勢沒有明朗之前,還是先看看風向再說吧。

保住自家的既得利益纔是根本。

皇帝既然敢對宗藩這樣的自家人下手,那對外人肯定更不會手軟。

“啓奏聖上,此前之傳言究竟真也假也?聖上可曾慮及,此策自古未有,一旦於天下推行,恐會引發不必要之動盪。

值此百廢待興之際,臣以爲此等事關重大之策,還需徐徐圖之爲好。

或許聖上有勵志圖新之志,但治大國若烹小鮮,欲速則不達,此間之關竅還望聖上慎思之!”

在溫體仁坐下後,楊嗣昌起身施禮後言辭謹慎的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楊嗣昌出身於官宦世家,祖上數代致仕回籍後均有購置田地,但由於武陵山多地少,所以到他這一代,家中也只積累了一萬多畝田地。

不過就算如此,楊家在二品以上大員中,也算是田地最多的一類,如果傳言中的新政實施,楊家的損失還是比較大的。

以楊嗣昌的品級,只能有八百畝田地免租賦,剩下的按每畝產量一石、上繳朝廷三成計算,每年至少要納糧三千石,按市價計五錢一石算的話,相當於每年減少了一千五百兩以上的收入,這對於每年三千六百兩俸祿的楊嗣昌來說,確實是十分的肉疼。

雖然這次楊嗣昌在觀望風色之後沒有上本,但今天看到皇帝召見會商,肯定是想徵詢他們這班重臣的意見,他猶豫片刻後,最後還是決定站出來勸皇帝再慎重考慮一番,或許會有其他人附議自己,要是反對此事的重臣多了,皇帝就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但是讓楊嗣昌感到失望的是,在他站出來建議皇帝暫緩此策施行之後,竟然沒有人起身附和自己的建言,包括溫體仁在內的其餘閣臣全都保持了沉默,只有他孤零零地站在那裡,這讓他頓覺尷尬無比。

“楊卿且坐,卿之意朕已明瞭,於公於私,卿之建言也屬合理,只不過,正是因着此事,朕有些話今日要與諸卿分說。”

朱由檢笑着示意楊嗣昌坐下後,臉色變得沉靜無比。

衆臣一看臉色就知道,只要皇帝擺出這副姿態來,那就是心中已經有決斷了。

“數年來,諸卿俱是盡忠職守、克己奉公,以不同之身份爲大明做出了傑出貢獻。正因如此,方有大明今日日趨安定之大好局面。

對於諸卿之功,朕靜來思之,心中也是每每感懷不已。”

聽到此處,溫體仁起身施禮接話道:“聖上謬讚了!大明能有今日之境,皆因我皇英明神武之功,臣等皆是盡本分而已,當不得聖上如此誇讚!”

其餘衆臣紛紛起身齊齊施禮道:“聖上謬讚!臣等愧不敢當!”

“諸卿且坐,朕於此心中自是有數!”

衆臣再次施禮後坐了下來。

“諸卿可知,朕心目中之大明該是何等模樣嗎?”

朱由檢緩緩起身,揹負雙手,用明亮的眼神掃視着衆人,神情中既有莊重之意,更帶着昂揚和激奮之情。

“朕的心中始終存着一個夢想。

朕要使這天下,耕者有其田、勞者有其谷、居者有其屋、寒者有其衣,疾者有其醫。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朕欲使我華夏衣冠永世不絕,使天下黎庶永不再受飢寒凍綏之苦,使天下人有冤屈能得伸,使有才能者能得揚,使富庶者不驕奢,使貧窮者能餬口,使天下蒼生皆能安居樂業!

人生不過短短數十載,諸卿皆已年過不惑,如溫卿甚至已是年近古稀。

回首這數十載光陰,諸卿可否慨嘆過?是否有諸多憾事未曾了結?是否有許多心願未曾達成?

是否想過,此間種種,皆過眼雲煙耳!

此世間之物,我們只能經歷,但無法真正擁有!

千百年以來,無數帝王將相、英雄豪傑,皆化爲塵埃矣!

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九十章 平息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二章 駱養性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