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

朱由檢的話讓殿中羣臣爲之一愣,隨後衆人瞬間反應了過來,侯恂這是把襲官案給忘了。

皇帝早就想大力整治江南了,這次的襲殺朝廷官員的惡劣事件,正好給了皇帝一個最爲正當的理由,這回不知道會有多少豪門大戶牽連其中,最終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了。

雖說前期皇帝下旨裁撤了南京小朝廷,並把諸多南京官員北遷入京,期間也向陸陸續續往江南安插了不少北地官員,但這些舉措並未傷及江南利益集團的根本。

兩百年來,不管是在職還是無數離職歸家的諸多官紳及其後人,仍舊牢牢把控着這片大明最爲繁華富庶之地的巨大財富,並且在大明江山岌岌可危之時袖手旁觀,在大明局勢徹底穩定下來後,皇帝這是要秋後算賬了。

對於皇帝的想法和做法,殿內羣臣基本上都是抱着樂見其成的想法的。

現在包括一衆閣臣在內的朝堂重臣們,沒有一個是東林黨成員,他們在江南也沒有重大的個人利益,皇帝收拾江南集團的做法當然不會引發很大的反對聲。

只要是智商正常的人心裡都非常清楚,襲殺朝官案肯定是在某些利益受損者主使下所爲。

那些利慾薰心之人錯判了當前的形勢,以爲現在的皇帝如同以往那些愛惜名聲,不想在青史中留下惡名的帝王一樣,對於他們的諸般手段最後都會採取忍讓的態度,對這件事的處置也和從前種種一樣,在爭吵中妥協下來。

但這回他們打錯算盤了。

今上幾年來的所作所爲已經與太祖、太宗極爲相似,行事果決,手段狠辣,大有順之昌逆之者亡的做派,那些利令智昏之輩恐怕會付出極爲慘重的代價了。

“安民撫民之事便議到此處,接下來朕所說之事與官軍相關,諸卿但有建言儘可直言。”

由於還沒有收到錦衣衛相關事項的奏報,朱由檢現在也不知道這回具體能有多大的收穫,所以他只是從側面提了一下之後就把話題轉移了開來。

據朱由檢私下的猜測和估計,這回自己又要發一注大財了,他已經下令鞏凡物帶着四海商行的精幹力量趕赴松江府,準備接收最後的勝利果實,朱由檢也準備藉機開始推行士紳一體納糧的計劃。

“有鑑於大明官軍精銳正在經略東北和西北之地,而此兩處方向俱是苦寒之地,那在加強武備之同時,着力改善官軍將士之後勤保障便成爲重中之重。

首先,西北甘肅、寧夏等地官府,在糧食自給無憂後,要大力推廣棉花種植。兵部要在甘肅、寧夏、陝西北境,分別設置軍需處,專門收購官軍所需日常物資爲要義,確保前方將士吃得飽、穿的暖,不使其忍飢受凍之下還要與敵交戰。”

在朱由檢的認知中,西北地區在後世也是中國的產棉區之一,只要當地官府出面,組織人力物力投入其中,那不用幾年,西北官軍所需要的軍用棉服被褥等物,大部分都可以在當地解決,這樣就省去了從數千裡之外的京城長途運輸所花費的鉅額錢糧。

之所以這次是設立軍需處對外採購,而不是朝廷直接開辦工坊,這也是朱由檢爲了使當地的商戶能夠開設工坊、僱請本地民衆做工賺錢,以此來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當地經濟活力的一種思路。

只要措施得當,當地官府重視,幾年之後,貧窮的西北地區也將會因此而受益巨大。

按照朱由檢的設想,大明官軍所穿用的服帽鞋襪被褥等要每兩年一換,單單這項支出加起來就是十分驚人的數字。

就拿曹文昭所率的西北軍來說吧,整個西北官軍現在有近兩萬人馬,不包括軍械在內,每人需要下發兩套春秋軍服、兩套棉質軍服、兩雙春秋戰靴、兩雙冬季棉靴、兩雙棉手套、棉護耳,兩雙春秋單襪,兩雙冬季棉襪、一牀春秋薄被褥、一牀冬季厚被褥。

而馬祥麟統領的一萬北征軍,東北地區一萬多的守軍,也需要同樣的軍用物資,這些物資的總產值可不是個小數目,在經濟發展極度落後的當下,持續的財政投入纔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手段。

“兵部要謹記,採購軍需一定要查驗物品是否合格,不得以次充好,朕會派遣廠衛督查,一旦發現有此情況,犯事者就地斬首!”

交代完具體如何操作之後,朱由檢又特別強調了一下其中的利害,分管兵部的楊嗣昌施禮後接旨落座。

由於朱由檢這道旨意並沒有涉及到改變軍械的供應,所以並沒有引起衆臣的反對,只要朝廷掐住兵器糧餉的配給,大明就不可能出現藩鎮割據的現象再度出現。

現在軍器監燧發火銃的改進和製造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燧發火銃的啞火率下降到了兩成多一點,而且火銃樣式也更加接近後世的步槍。這種帶着厚實槍托的火銃,能讓士卒在射擊時更覺舒適和有把握,在部分下發京營試用後,受到了士卒們的廣泛好評。

軍器監現在已經停止了傳統火繩火銃的生產,開足馬力全力生產新式燧發火銃,月產已經達到了八百杆,並且速度還在進一步提升中。

京營已經有五營士卒裝備了新式燧發火銃,在校場與傳統火銃進行列隊射擊比對時,用時大大縮短。按照後世的時間制來算,銃手們基本可以做到每分鐘兩發的速度,比火繩槍射擊三分鐘兩發的速度提高了數倍,極大提高了軍隊的作戰效率,並且再也不怕陰雨天氣對火銃的影響。

朱由檢已經下旨,京營在裝備了五千杆之後暫停接收新式火銃,軍器監出產的新銃將會以每一千杆爲單位,優先配給東北、正北、西北三軍,等到這些前線部隊全部換裝後,其餘官軍再開始接收裝備。

至於其他軍需的配備,也是採取同樣的步驟,一切以前線爲重,就算京營也得讓路。

“諸卿,自太祖立國分封諸藩至今,大明宗藩繁衍何止百萬,每歲食用祿米之數亦是十分驚人,此癥結以爲有識之士心憂不已。

前番周王自請減少所擁田畝之半數,實是爲天下宗親做了榜樣,可是時至今日近兩年有餘,其餘二十餘親藩並無人響應其義舉,此舉令朕寒心不已。

有感於親藩所佔田地不繳納任何賦稅,卻坐享天下太平光景這一不公,朕有意減少諸藩所享永業,並徹底廢除藩王不得擅離封地之限,不知諸卿以爲如何?”

第三十章 預謀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十五章 譁變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七章 皇莊3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