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

“聖上此舉實乃開天闢地、前所未有之壯舉,老臣心下實是感佩之至!敢問聖上,是否還有其他打算與謀劃?”

王承恩聲音雖小,但還是讓衆人很快從失神的狀態中回到現實之中,首輔溫體仁眼珠子轉了轉之後,馬上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最善於揣摩皇帝心思的溫體仁從朱由檢剛纔的話語中嗅到一絲別樣的味道,雖然他還沒想到皇帝此舉意味着什麼,但這並不妨礙他迅速推斷出皇帝還有別的計劃。

對溫體仁來講,皇帝剛纔的言論雖然驚人,但仔細琢磨一下,皇帝更像是做出一番姿態而已。皇莊和商行繳納的那點賦稅,對於現今財大氣粗的皇帝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事。

皇帝太有錢了,也太會撈錢了。

不管是太祖太宗,還是後來的世宗神宗,都曾經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增加內帑和太倉的收入,但結果卻太不盡人意,在各種舊有規矩的束縛下,這些朱家的列祖列宗最後既沒落得好名聲,囊中也沒見比平時寬裕多少。

而這位就完全不同了,自崇禎八年開始,先是抄了八大晉商多年的積攢,後又動用廠衛把鹽利奪了過來,順便還宰了幾隻涉及鹽利的大肥羊。

再接下來就是派遣錦衣衛督運河鈔關收稅,使得原先每年只有五十萬兩的鈔關稅收,猛增到每年兩百餘萬兩,創了大明徵稅的新紀錄。

至於四海商行,那更是個日進萬金的聚寶盆。雖然不清楚每年給宮裡帶來多少銀兩,但從崇禎八年下半年起,十餘萬官軍的錢糧消耗,幾乎全都是自內帑支出,這其中的大半花費就應該是四海商行掙來的。

如果接下來沿海各地的海關相繼成立起來,那太倉的收入將會以更加迅猛的勢頭充盈起來。有錢有糧,還有忠誠善戰的十萬大軍,原本前幾年還岌岌可危的江山已是煥然一新,皇帝的位子更是穩如泰山了。

但是溫體仁憑直覺判斷出,皇帝似乎還有極爲驚人的舉動要做,今日的種種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朕決意,諸藩所獲賜封田地,畝數當以五萬畝爲限,其餘超出者皆按每歲三成向朝廷繳納租賦!

此後,諸藩皆可自由出入大明各地各處,除卻親藩外,其餘宗室皆可從事四民之業,一切皆無所限!”

當日議事畢,衆臣紛紛回到整修過的內閣公房處置公務,之後不久,一隊隊錦衣衛也攜帶着朱由檢有關宗藩改革的旨意催馬奔向各地。

事實上,朱由檢有關改革宗藩制度的旨意與在昭仁殿裡當衆宣示的是不一樣的。

爲了不引起較大的反彈,也爲了使這一措施能夠儘快順利實施,朱由檢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做了妥協。

對於諸藩名下經營的各種生意,朱由檢採取的是明徵暗補的方式,類似於後世的出口退稅政策。

簡單來說,就是宗藩名下的商行店鋪名義上還是要按規定繳稅,但每年年末,朱由檢會從內帑中拿出數額相等、甚至大於繳稅額度的銀兩,以賞賜的名義返還給各個親王府。相信這一舉措會有效地減輕宗藩們的抗拒情緒,雖然抗拒也無效。

而關於超出五萬畝的田地所產繳納租賦一事,朱由檢並沒有做出讓步。

對他來說,現在缺的是糧食,內帑的銀錢真的是到了多到無處花用的地步,當務之急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天下蒼生能填飽肚子,這是君臨天下者的首要職責。如果連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權都保障不了,那這個穿越還有什麼意義?

朱由檢並不擔心這些親藩會鬧出什麼樣的事端,有宗人府和親王府駐地的錦衣衛壓制,那些家中除了菜刀之外,根本沒有任何兵器的親王拿什麼鬧事?

除了破口大罵和撒潑打滾之外,極端情況下,或許會有血性未盡的親王以自殘或者自盡的方式,來表達對他這位朱家皇帝的抗議、不滿以及憤怒,但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會被渲染的天下皆知。

朱由檢在旨意中向這二十餘位親王表示,如果諸人願意出售名下田地,那四海商行會以高出市價一倍的價格進行收購,而王府所出產的糧食,四海商行也會以溢價的方式予以統購。

事情發展到現在這一地步,必須要對大明身上這些毒瘤動真格的了。

而親藩田畝徵收租賦之後,接下來就該輪到全天下的讀書人了。

溫體仁可能覺察到了什麼,所以纔有了後面的追問,但朱由檢心思電轉之間,把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當日下午申時許,首輔溫體仁乘坐自己的專車離開紫禁城下值返家。

現在老溫這輛馬車已不是京中獨有了。

在新內閣成員聚齊不久,朱由檢給每一位閣臣都賜下了一輛馬車。據溫體仁聽說,年前所有正二品的文武大員以及那些侯伯勳貴,每人都會獲賜一輛帶有各人府上標識的馬車。

溫體仁是帶着滿腦子疑問回到了府上。

今天皇帝並沒有對他後來提出的那個問題作出正面迴應,這可是以往從未發生過的。

老溫心裡清楚的很,皇帝對自己最滿意的地方就是自己聽話、願意背鍋。

今天皇帝的欲言又止,很可能是事情太過重大,還沒有做好讓誰背鍋的準備。

駛入院中的馬車停下後,早就等候在此的管家溫元自外面打開車門,隨後把寬扁的錦凳拿出來放好,溫體仁彎腰躬身從車廂裡探出身子,搭着溫元伸出的手臂踩着錦凳下了馬車。

“老爺,今日是您六十七歲壽辰,夫人特意親自下廚給您做了幾樣本幫菜式,花雕也正在竈上煨着,今晚您可定要喝上幾盅鬆緩鬆緩纔好!呵呵!”

溫元的話語把溫體仁從思慮中一下子拉了回來,他一邊負手往後院前行,一邊開口道:“呵呵,老夫最近忙於公務,竟是將此事給忘記了!

溫元,稍後給府中下人每人包上五錢銀子紅封,讓大家都沾沾喜氣吧,你那份由大公子親自包與你!”

“好嘞!老奴代奴婢們謝過老爺的賞!恭祝老爺壽誕大喜,長命百歲!”

溫元邊走邊笑着恭賀道。

他原先是溫體仁的書童,從十歲起便跟在溫體仁身邊伺候,至今在溫府已有四十年的時間,與溫體仁的關係就如親人一般,所以兩人之間說話很是隨意。

“只可惜二公子遠在荊襄一地,也不知過年還能不能回得來,老爺您貴爲首輔,怎地不將他調回到京師任職?”

在京畿地區夏糧取得豐收之後,溫侃在溫體仁的授意下,已經自告奮勇帶着司農寺相關人員去了湖北,主持接下來江漢平原的大開發工程,這一走到現在已是好幾個月了。

“老夫貴爲首輔,更當以身作則!侃兒正值壯年,正是幹出一番成就的年紀,豈能年紀輕輕就想着清淨富貴?

雖說吾兒於學問上未得老夫三成功夫,但論起經世濟用之學問來,老夫敢自誇,今日之溫侃已是遠遠超過大多數朝官極其子弟!等老夫致仕之後,溫家的將來就寄託於老二身上了!”

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九章 皇莊5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三百章 證據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六十章 追擊2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七章 皇莊3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六十章 追擊2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