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

朱由檢既然計劃全力開發江漢平原,那分拆湖廣就成了必然之舉。

下轄十六個大府的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規模太過於龐大,轄區人口卻是太過於稀疏,不利於朝廷政令得以順暢的執行。分拆之後,兩個巡撫衙門所轄的區域更小,也更有利於政策被完整的貫徹下去。

在人口爆炸的後世,現湖廣行省下轄的每個大府都是人口數百萬的地市,加上配套的各種現代化基礎設施,對土地的利用率也是達到了極致。

但現在的湖廣地區各種情況與後世有着天壤之別,不僅是道路交通、農業科技等各種基建十分落後,就連經濟發展最基本的因素-----人口,也不及後世的十分之一。

對於明末到底多少有多少人口,後世也是衆說紛紜,有說兩億的,有說一億五千萬的,有說一億的,有說不到一億的。

這些推測都有各自的理由,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陷:缺少詳細確鑿的官方數據,並且缺的是動態的官方統計。

已經持續了十幾年的小冰河期各種極端天氣下,人口的動態增長和減少每天都在不斷變化中,在這個信息統計傳遞極其緩慢和不透明、官方效率極爲低下、各種隱匿戶口衆多的時代,想要統計詳盡的人口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大明,儲存和統計全國丁口數量和賦役的黃冊被太祖放在了南京玄武湖中的梁州上,朱棣登基後雖然遷都北京,但黃冊卻依然留在了南京。

鑑於黃冊的重要性,當初太祖朱元璋在派人探查過無數次後,最終決定把黃冊庫放在了玄武湖。

黃冊作爲國家之根本和命脈,收儲保管時首先要絕對保證其安全。

那時的玄武湖水面浩渺,湖中的幾個洲與世隔絕,“周遭四十里,中突數洲,斷岸千尺”,安全防衛較有保障,實乃天造地設的建庫之地。

雖然自然地形得天獨厚,但朝廷對後湖的安全防衛一點也沒有放鬆。

當時的玄武湖被劃爲禁地,“人不得窺伺矣”,更不許隨便進入。

沿湖軍民“不許偷引水利”,湖邊土地不許耕種,湖內魚蟹、菱茨薪草不許採取。

若有違反,究問如律。

真可謂“湖曰禁湖,地曰禁地,例必曰禁例,而船必曰禁船。”

曾經有一位叫朱璠的戶部官員寫道:“王者從來重所天,六朝無計置民編。後湖藏冊高千古,永保皇圖億萬年。”

這首詩由衷地表達了對黃冊受到很好保護的自豪。

玄武湖在嚴密的防守隔離下,人們“遊趾不得一錯其間,但有延頸送目而已”

曾有詩人感慨:“瀛洲咫尺與去齊,島嶼凌空望欲迷。爲貯版圖人罕到,只餘樓閣夕陽低”。自從黃冊庫建成後長達近兩百年的時間裡,玄武湖幾乎從當地居民的生活中消失。

雖然防守森嚴,管理嚴格,但黃冊庫中的冊籍並沒有得到如人們想象的那樣完善保護,蟲蛀、潮溼、造假等都對其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如正德十五年時發現,正德七年編造的江西布政使黃冊已大半被蛀壞,其中,“有一縣全蛀者,有一縣十蛀八九者。紙張如粉,灰末成堆,都圖丁產,字字不全,難以辨認。但經一揭,紛紛而碎”。

庫房的境況也很糟糕,嘉靖時,多數庫房都已超過使用年限。萬曆時更是“樑柱朽爛,磚瓦傾圮,陰雨淋漓,冊籍難收”。

朱由檢在得知這一情況後,特意下旨加強了對黃冊庫的保護和搶救,但對於已經損毀的衆多冊頁卻也是無能爲力,上面所記載的許多地方官府統計的各項數據也隨之煙消雲散,這也導致了大明具體人口數量統計也需要重新來過。

除了這個因素外,連年的征戰、瘟疫、疾病、飢餓、新生兒夭折等等諸多天災人禍下,人口的變量極大,詳細數據的歸納變得非常困難。

朱由檢計劃在三年後展開全國性的人口普查,統計全國人口的同時重建黃冊,以便對後續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基本數據。

而黃冊庫也將會被遷移至京師,北地乾燥的氣候更適合保存這些珍貴的紙質資料和文檔。

據朱由檢掌握的資料來看,現在大明的總人口大約在一億兩千萬左右,其中有五到六千萬都集中在了最爲繁華富庶的江南地區。

而亟待開發的湖廣行省,總人口也就在不到兩千萬左右,數量還是相當少的,這也是江漢平原未得到更大規模開發的主要因素。

後世的湖南湖北兩個省,人口數量加起來就相當於現在大明的總口數,這種數量上的差距在沒有大量的糧食支撐下是無法彌補的。

“戶部、河南巡撫衙門及其相關地方官府,須加大往荊襄地區遷移人口之力度,力爭明年年底前,保證河南受災各地再無丁口滯留!”

受災嚴重的河南各府災民就近往荊襄遷移已經開展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據各府上報的數據來看,一年來共計向荊襄地區移民五十餘萬人,剩餘的災民還有兩百多萬留在當地,在領取官府賑濟的同時,積極展開生產自救,雖然這種自救的效果幾乎當於無。

不過,據錦衣衛以及數名巡察御史上報的情況來看,雖然不斷有各種各樣的小狀況發生,但整個災民遷移過程進展還算順利。

朱由檢從內帑中出銀五十萬兩撥付湖廣巡撫衙門,由官府出面在轄區內大量購糧,與河南南陽府搭界的襄陽等府州縣官府的官員們,在戶部、工部官員的指導下,組織青壯於災民遷移路途修建了若干糧倉,然後將採購的糧食儲存其中以供災民食用,在兩省各級官吏的共同努力下,災民遷移工作才得以較爲順暢的執行了下來。

開發江漢平原大糧倉的戰略規劃已經制定並安排了下去,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了。

遷移人口自古以來就是一項耗費無數人財物力的巨大而艱鉅的工程,後世的三峽工程就是一個明證。

整個三峽庫區移民工作從開始到結束,整整持續了十四年,遷移人口共計一百三十萬左右,這已經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了。而現在朱由檢面臨的是大明北境上千萬受災人口的遷移安置問題,在這個各種條件極其落後時代,其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與承平時代移民相比,現在的遷移工作也有個後世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動遷要簡單的多,遷移後的安置也不需要花費太多。

在這個北境大多數人還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年代,官府肯伸手幫一把,這就足以讓萬千已經絕望的災民們感恩戴德了。

爲了能夠活下去,背井離鄉又如何?家中祖屋舍棄掉又如何?踏上去往他鄉的道路尚有活命的機會,留在赤地千里、連草根樹皮都已經啃光的家鄉只能等死。

在生存面前,一切都不重要。

當聽到官府的大老爺們說,只要大夥兒一路往南,就會有飯吃的時候,無數的饑民們懷揣着讓家人活下去的希望,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行程。

從南陽府通往襄陽府的路途上,每天都有大量衣不蔽體、形容枯槁的災民們慢慢向前移動着,前進的路途中,很多人走着走着便倒在路邊再也沒有起來,在親人們的嚎哭聲中,其他人看都不看一眼,神情麻木地繼續前行。

絕大多數人對這種事已經司空見慣,幾乎所有人的心裡只想着自己如何能夠活下去。

亂世中人不如狗。

爲了給逝者一個體面,官府僱傭的青壯們推着車子,收容着沿途的屍體,在裝滿一車後找個無人處點火焚燒、埋掉。

很少有人會對此提出異議。

火葬又如何?總強過被遺棄荒郊、落入野狗腹中爲好。

就是在這樣的大前提下,移民的速度和人數纔在一年中達到了五十餘萬人。

先期到達的災民首先要在當地官府的安排下,在工部官員們勘察好的地方修房建屋,水源不足的地方還要由打井隊在劃設的村落中打出飲水井。

工部官員們勘察的安置點,大多數是依靠着當地原住民的村落劃定的,這樣就省卻了諸多繁雜的事項,再加上移民們對棲身之所並無苛求,所以整個移民們的安置工作進展極爲迅速。

儘管移民工作取得了不小的進展,但朱由檢仍然下令,加快移民步伐,爭取儘快早日完成這項重要任務,徹底消除流民聚集帶來的不穩定因素。

在強調完移民工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後,朱由檢又提出了一個讓衆臣耳目一新的計劃。

第五十章 殘暴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四章 洪承疇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四十章 大戰4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三章 改變戰略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