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

盛京城南門外五里的地方,孫傳庭與愈發消瘦的盧象升並肩站在高大的樓車平臺上,一邊俯視着盛京城內清軍的佈防情況,一邊商議着接下來的攻城計劃。

這具樓車高達四丈有餘,高度剛剛超過盛京城牆五尺左右,再加上人體的身高,站在上面正好可以觀察到城內一側的佈防情況。

盛京城牆是在原瀋陽衛城牆基礎上進行改建的,從皇太極天聰五年開始擴建,到天聰八年基本完成。

改建後的城牆由原來的兩丈五尺增至三丈五尺,厚達一丈八尺。

原來城牆爲外磚內土,改建後的城牆以石爲基礎,內外牆均爲磚砌,牆內夯土充實。

城牆四周各建角樓一座,垛口六百餘個,城周長也由原來的九里許,擴大到十里左右。

改建後的城牆,由四門改爲八門,也就是八座門樓。

wωω ✿Tтkд n ✿¢ ○

皇太極親制詔令命名城門:“南之左曰德盛(大南門),南之右曰天佑(小南門);北之東曰福勝(大北門),北之西曰地載(小北門);東之南曰撫近(大東門),東之北曰內治(小東門);西之南曰懷遠(大西門),西之北曰外攘(小西門)。

”其內涵頗有上承天佑,下感地載,內修文治,外攘兵患,安撫已得之民,懷柔外藩諸部,以福德之盛去開創天下的大志宏圖。”

“東虜奴酋倒是善於活學活用,如此佈置學足了我軍工事之妙,可惜,奴酋怕是忘了,我軍是以火器見長,不須近身肉搏便可以輕易摧毀其精心策劃之工事!奴酋妄圖螳臂當車之舉終會化爲齏粉!”

在觀察到清軍在南門內佈置的工事後,孫傳庭冷笑着對一旁的盧象升道。

“白谷兄所言極是!奴酋洪太欲行困獸猶鬥之舉,窮途末日之下仍是負隅頑抗,對此等橫行我遼東之土十餘載之兇頑,唯有一舉殲之,方顯我皇明之威!”

在接到朱由檢的旨意後,盧象升將整合之後的三萬餘騎兵分成數路,除了羅世芳早就帶隊斜插向東接應劉張部之外,其餘大隊騎兵分別交由馬科、曹變蛟、李重進等人率領,繞過盛京城之後或是向北或是向西,一路掃蕩追剿而去。

爲了配合騎兵的追剿行動,孫傳庭命京營分出一萬人,會同勇衛營車營二百餘輛偏廂車,再加上數千輜重營兵,分兵跟隨在幾路騎兵後面,負責在敗逃清軍依託工事防守,騎兵無法攻擊時,給與友軍以火力支援,收攏俘虜以及繳獲的物資。

車營的小型佛郎機炮陣適合野戰,在攻城時及破城候已經沒有太大用場,所用這次被孫傳庭一股腦的全部派了出去。

現在盛京城的東西南三面已經被明軍圍住,只留下了大北門沒有明軍的身影,但是在北面十里左右的地方,有五千秦軍以及京營五千人負責攔截從城中出逃的殘兵。

盛京必破。

這是明軍上至決策層、下至普通士卒的共識。

能將以野戰見長的清軍主力打的崩潰敗逃,現在大軍將清軍殘兵圍困在這個不算大的城裡,本就不長於守城的清軍敗兵拿什麼守禦?

弓箭再神準犀利,能抵得過大炮的轟擊?

盛京城東西南三面城門外,布放着輜重營運送過來的數十門千餘斤中的紅夷大炮,只要攻城計劃定下後,這些大炮集火轟擊下,這幾面城門很快就會坍塌,就算後面頂着巨石沙包也沒用,頂多給破城後增添點工作量就是了。

“建鬥可是觀瞧已畢?如此的話,你我回營可好?”

孫傳庭看向身旁一身布袍的盧象升,不管是眼神中還是面容上,都是滿滿的敬意。

對這位小自己六歲的忠勇之臣,孫傳庭是發自內心的敬重。

數年來,正是因爲這位重臣的苦苦支撐,大明的危局纔沒有變成無可挽回的敗局。

雖說現在因爲自己身負皇命、總督前線戰事的緣故,在決策上不得不以自己爲主,但孫傳庭在盧象升面前卻從來沒有上官的架子。自二人率部匯合後,每遇大事,孫傳庭都要虛心徵求盧象升的意見和建議。

“善!白谷兄請!”

不喜多言的盧象升側身一讓,表示要孫傳庭先行下樓車,孫傳庭微一拱手致謝後當先走向平臺後側的樓梯。

盧象升本就對權利並無太大的興趣,雖說他曾官至五省總理大臣的高位,但他對於孫傳庭的後來居上並無什麼牴觸之意,相反,他對孫傳庭這位官場後輩這幾年的急速躥升持有樂見其成的態度。

孫傳庭的功績通過各種渠道早就傳到盧象升的耳朵裡,對這位新晉者勇於任事和擔當的作風,以及幾年來取得的一系列卓越功勞,盧象升也是敬佩不已。

他只希望朝堂上能多幾個孫白谷這樣的能臣,少幾個袖手談天、只顧私利的蠹蟲,那大明的未來將是大有可爲。

二人下了樓車,在親兵的護衛下回到營中孫傳庭的大帳中,孫傳庭吩咐下去,兵部派來的相關官吏立刻攜帶工具攀登樓車,繪製城內東西南各門後面的佈防詳圖,以供製訂詳細的破城後方略使用。

分派完畢後,親兵端上茶水,孫傳庭與盧象升對坐閒談,靜等兵部官吏勘察地形後繪成輿圖,然後再召集各路總兵大將前來研究具體戰術。

“建鬥,聖上旨意中提到將來設瀋陽等處總兵參將,下轄兵馬攻防各處一事,你意下如何?”

孫傳庭端起香茶啜飲一口之後,將茶盞放在身側的矮几上,笑着開口道。

“聖上於此事上大的方略完全正確,但因未曾親至一線,故而可能於細節處稍有偏差。白谷兄既是出言相詢,看來對此亦是有些不同看法,不知盧某所猜可對否?”

面對孫傳庭的問話,盧象升毫不避諱,直接了當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哈哈!建鬥一語中的!

聖上雄才偉略,於大局上總有高屋建瓴之策,其佈局皆是以將來十年或者數十年爲着眼處,不管是事涉國計民生,還是朝廷軍政方略,聖上之思實是令人驚歎不已!

不過,就遼東之地條件之艱苦、局勢之複雜而言,各地所駐兵馬似是略少了些許。

建鬥既是與孫某意見相合,那攻取盛京之後,你我二人可就此事專門上本,提請聖上將章程略作改動,不知建鬥意下如何?”

“善!此事可爲!”

盧象升爽快的點頭答應了下來。

這兩位重臣討論的是關於增加遼東駐軍員額的話題。

考慮到可能有大批清軍提前逃向北面的緣故,瀋陽、松原這兩處兵馬有些過少,不足以擔負起將來官軍對北方的攻略重任,適當增加一些有益無害。

瀋陽總兵下轄兵馬增加到七千,馬三步四,松原參將下轄四千,馬一千五步兩千五。

這一萬一千兵馬將會視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定期對東北和北面展開掃蕩,打擊和剿滅八旗殘餘勢力。

當日下午申時許,兵部官吏城內佈防輿圖繪製完畢,孫傳庭和盧象升、秦良玉立刻召集各部將領與會,研究制訂相關戰術,並決定於明日辰時整,從三處城門同時對盛京發動總攻。

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四章 洪承疇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二章 駱養性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七章 皇莊3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