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

原來,就在多爾袞弟兄倆將親信打發出去,安排商議好的事宜之後不久便接到手下人來報,皇太極的護軍回返盛京。

兩人聞聽之後繼續安排人去打聽更多的消息,隨後就接下來如何行事進行了商議,沒過多久,哲哲打發人上門請多鐸入宮議事,於是弟兄倆個收拾一番後便一併來到宮裡請見。

太監進去通傳之後,兩人就在崇政殿的偏殿內坐下等候,直到半個時辰之後,才傳來了皇太極於寢殿召見的消息,兩人在對視一眼後,遂在一名太監的引領下,匆匆趕往了後面的寢殿。

“八哥,你身子不要緊吧?咱們八旗遭此重挫,接下來該當如何?老寨被明軍側翼襲破,明軍大隊很快便要追到盛京,這般情勢下,八哥得趕緊拿個主意纔好,畢竟八哥還是我大清皇帝,此次大軍南下也是八哥定策,事到如今,還是須八哥來了結此事纔好!

據聞豪格早已率部北遷,看來還是八哥見機得早,只留下我等後知後覺之輩在此苦苦支撐,八哥真是好算計!”

一進入光線略顯昏暗的寢殿,兩人只是衝着皇太極草草一禮後,多爾袞便開口直奔主題,話語中也是夾槍帶棒,滿是怨恨之意。

皇太極倚靠在錦榻上,後背墊着厚厚的被褥,蠟黃的臉色也恢復了些許生氣,殿內除了哲哲在一邊伺候着之外再無他人。

“老十四,今日殿內既無外人,那八哥便要問你一句,當日定策之際,我大清處於何種態勢?你身爲當局者,心中自是一清二楚!

毫不客氣的講,若是任由當日情勢延續,等到明國各支新軍練成,還會有我大清活路嗎?

沒有!

正因如此,我才決議放手一搏!

老十四,我知道你兩白旗一直對我有不服之心,可是捫心自問,如果換作是你坐在我這個位子上,你就一定比我做的更好?

局勢已然如此,再言其他過往之事便顯得太過小家子氣了,現下唯有八旗團結一致,纔有機會能將太祖打下的基業保存下去。

大敵將至,我這身子你二人也看到,八哥已經沒有多少時日了,老十四,老十五,八哥就想問問,如此絕境之下,你二人還要與八哥分出誰高誰低纔好?大敵轉瞬即至,難道此時我八旗還要再內訌一把纔好?”

皇太極並沒有正面回答多爾袞的問題,而是拋開皇帝的身份,用兄長的身份和語氣把多爾袞的怨氣所指向的問題簡單梳理了一遍,最後的一番話已經帶着些許的哀傷之意。

皇太極這番推心置腹的話語,讓本來打算興師問罪的多爾袞弟兄倆頓時沉默起來。

是啊,不管此次定策南下是否正確,但事已至此,再多說也是於事無補,何況皇太極的話很有道理,這幾年來隨着明國勒緊了套在八旗勃頸上的繩索,大清向上的趨勢已經猛然掉頭向下,這次南征確實是迫不得已下的無奈之舉。

雖然一直對自己這位八哥不服氣,但多爾袞私下裡也曾經暗自琢磨過很多次,最後他不得不承認,論治國理政的能力,皇太極還是要強過他不少。

自打皇太極全面執掌八旗,直到建號立國以來,整個大清國始終是處於一種蒸蒸日上的態勢,東征西討、北進南下,每次戰略性的決策下,八旗都會收穫滿滿,大清的實力也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增長着,如果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打進關內,佔據大明的錦繡江山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只可惜的是,老天爺彷彿同大清開了個玩笑,就在八旗上下對入住關內有了極大的野望時,形勢驟然之間急轉直下,大清國前行的坦途突然中斷,一片憑空而降、浩瀚無邊的汪洋大海出現在了大清國的面前,將原本不遠處的花花江山與他們完全隔絕開來。

“八哥,臣弟二人來此並非要討個說法,只是面對危局,心有不甘之下方寸已亂,聽聞八哥安然回返,臣弟二人特來找八哥拿個主意,明人大軍數日後便到,依我大清新敗之殘兵,應當採取何等舉措加以應對,我八旗之出路應該在何方?這盛京應當守還是留?如果要守,該怎樣去守?此間諸事還請八哥有個主張纔好!”

沉默半晌之後,怨氣大半已經消解的多爾袞拱手施禮問道,語氣也變得恭謹了不少。

“十四弟所問朕亦是思慮良久,朕想說的是,此戰不管最終結局如何,我大清國也絕不會完全傾覆!將來滅明者,還是我大清!

此並非朕之妄言,而是大勢所趨之至。

當年你我之父汗以十三副甲兵起兵反明,其勢之微弱甚至比不過明國一個千總所轄,可就是這般弱勢之下,父汗領着我等臥薪嚐膽、四處征伐,短短數載便由一個爲明人恥笑之偏僻部落,成爲雄壯難敵、令明人膽寒之強藩!

目下之情勢再如何惡劣,我軍雖屢屢受挫,損失也極爲巨大,可相比父汗創業初之篳路藍縷,不知要強過多少倍!

朕思襯過後心意已決,此番盛京必須要守!

眼看夏收即至,夏收之後便是遼東之雨季,連日之雨水,可使明人之火器變成無用之物,到那時,我八旗悍卒精擅之搏殺便有了用武之地!只要時日拖延下去,明國這十餘萬大軍便成疲憊之師,其速勝之念盡消,士氣低迷之下,此地便會成爲明人埋骨之所!

此次守城之戰便由朕來指揮,朕要效仿明人阻擊我八旗之攻勢,於盛京城外挖深溝、壘高牆,憑藉此等工事拖住明軍,使其每次前行具要付出慘重代價!

朕誓與盛京共存亡,無論如何也要使明軍付出重大之犧牲!”

說到這裡,皇太極臉上容光煥發,聲音也猛地變大,倚在被褥上的身子也挺直起來,昏暗的眼神也變得亮的嚇人。

多爾袞與多鐸目瞪口呆的看着極度亢奮的皇太極,一旁的哲哲則是用滿是崇拜的眼神看向自己的丈夫。

“既是八哥有此決斷,臣弟等也是義不容辭!八哥且好好將養身子,臣弟回去收攏兵馬、籌備糧草軍械,定要與明人決一死戰!”

多爾袞拱手施禮後慷慨激昂的表態道,整個人一改平日間陰鬱的形象,完全是一副被皇太極大義凜然的舉止感染的樣子。

“八哥,鄭親王與成親王可曾回返?兩部兵馬不知道能回來多少。二哥率部東擊明軍也是尚無音訊傳回,臣弟建議還是先派人四處打探消息、收攏兵馬、籌集糧草物資,再令各旗旗丁自備軍械糧食前來盛京參戰,等到一應俱全後再做相應佈置!”

多鐸猶豫了一下後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十五有心了!朕早就遣人出城經辦此等事宜了,東向明軍人數不會太多,禮親王在將其剿滅後自會歸來!”

“八哥,臣弟等先行告退回旗準備,八哥好生將養歇息爲好,臣弟告退!”

沒等多鐸再說,多爾袞再次施禮道。

“好!明人有句古話: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只要我等兄弟齊心協力撐過此劫,我大清必會捲土重來!”

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二章 駱養性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八章 皇莊4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