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

“溫卿相貌類父矣!適才周卿言,實驗田地之相關事宜大部由你操辦,朕觀你膚色舉止,便知其所言非虛,溫卿於此事上確是用心了,此等行舉實爲天下官吏之楷模也!”

朱由檢看着眼前長得酷似溫體仁的溫侃感慨道。

溫侃不光是膚色黧黑粗糙,剛纔施禮時,朱由檢敏銳地捕捉到了他手指甲裡的黑泥,以及青色官袍下襬上些許秸稈草棍,還有官靴的鞋幫處沾着的泥土,這些都充分說明,這位首輔之子的確是親力親爲的實幹家,這一點是最讓朱由檢欣賞的。

“不敢當聖上誇讚之詞,臣既得聖上拔擢,自當爲聖上分憂,爲朝廷謀事,爲百姓解困!

微臣不過是盡本分而已,況此番若是有些許之功,亦非臣一人之勞。

本司兩位少卿於此事上亦是耗費精力良多,平日間也是時常督促微臣於此事上多下一番功夫,臣自是欣然領命。更兼得大興趙知縣對朝廷之令無不遵從,事事處處竭力配合,使臣日常繁忙時並不覺有絲毫遲滯之意,此間成就亦是衆志成城之果!

啓稟聖上,聖駕來臨之前,臣便於卯時下令開始收割,臣按照兩邊各收十畝計量,預計再有不到半個時辰便可收割完畢,畝產量臣尚未估出,畢竟臣以前未曾接觸過農事。

聖上面前所觀之田地,南面爲農戶自行管束澆種之地,總計爲三十二戶、五百六十畝;北面爲司農寺奉旨所創之試驗田,是由司農寺會同大興縣共同由其治下擇農戶二十八戶、田地四百八十畝試之。

其實驗之處無非是據本朝故徐閣部所著之《農政全書》中所載之事項,自小麥播種出苗之後,嚴格按照書中之規,定時按期澆水、施肥、鋤草、間苗、除蟲;爲顯公平,兩邊田地中打井口數相同,皆爲每三十畝一口深井,只是南面農戶自種之地依舊以大水漫灌、間歇施肥間苗等舉措爲主,試驗田則是要正規許多。”

雖是第一次面聖,但溫侃面對皇帝以及若干大員卻是絲毫不杵,一口氣洋洋灑灑地將所經手之事講了個大概,而朱由檢則是邊聽邊輕輕點頭。

看得出來,溫侃在此事上不僅是盡力,而且也是十分用心,所言之事除了按慣例將所有人都包括在內這一官場傳統外,其餘的都還算詳盡。

對於一個從未接觸過農事,甚至可能連田間地頭都親身涉足過的貴公子來講,這已是殊爲難得的作風,相信只要溫侃能長此以往堅持下去,將來的前程不會差溫體仁太多。

“大伴,且給各位卿家每人送上涼飲一杯,消解一下暑氣,給閣老看座!”

朱由檢吩咐一聲後,王承恩轉身而去,他在腦子裡暗暗組織了一下措辭後開口道:“司農寺自上而下不辭辛勞、用心任事,專注於自身職差,朕欣慰不已;其中尤以溫卿付出最巨,可見閣老家風、門風之嚴謹,方纔有此承繼父業之後輩精英涌現,朕實爲閣老感到欣慰。

朕希望溫卿能有一顆恆心,不管於任何職位上都要善始善終,如此的話,朕相信朝廷也不會埋沒人才!

朕現下想對閣老說一句:有此子,閣老無憾矣!”

“老臣謝過聖上之讚譽!臣有幸得遇明君,故此竭盡所能以助聖上達成所願。今臣老矣,幸有聖上慧眼識珠,擢犬子與朝堂,使之能替老臣爲我皇盡忠、爲朝廷效力、爲萬民造福,此實是犬子莫大之榮焉!臣自會用心教導與他,使之戒驕戒躁,永葆用心任事之恆心,如此,老臣此生足矣!”

溫體仁豈能聽不出朱由檢的話中之意?

人家皇帝肯定不會大包大攬的說:老溫,你這兒子不錯,以後前程包在我身上了,這種簡單直接的話語是不會從一個皇帝口中說出來的。

而朱由檢的表態已經十分明顯,只要溫侃一直像現在這樣幹事,那前程將是一片光明。

不一會功夫,幾名小太監端來了數盞冰鎮酸梅湯,在場諸人誠惶誠恐的接過來後小口啜飲着,而溫侃則是一手端着酸梅湯,回過身來衝着遠處正在向這邊打望的手下比了個手勢。

溫體仁坐下後端着酸梅湯笑道:“聖上,若是此番司農寺增產之術效果顯著,臣建議由司農寺將其法編印成薄冊,印發大明各地方官府,由官府出面召集各村鎮里長、甲長分批與會,擇能吏現場講說分明後,令其返鄉付後引導農戶諸實踐。

雖說此舉不見得每鄉每村每戶均會照章執行,但若是有一半,甚至部分農戶遵章施行,那我大明糧食產量也將會有大幅增長,聖上欲使天下百姓無飢綏之憂之心願便會往前更近一步,長此以往,我皇明盛世可期啊,呵呵呵呵!”

“閣老此建言甚妙!稍後既見成果後,若是果如預想當中收成甚好,待回京之後,內閣便可着手經辦此事!

朕欲用十年之力,使天下百姓盡得溫飽之利,再無凍寒饑饉之苦,這第一步要邁的踏實,纔會有後續更好之願景。朕希望司農寺能於其中發揮引領推動之作用,今日就算是第一步吧!”

正說話間,遠處傳來呵斥聲,朱由檢舉目看去,原來是幾名護衛攔住了一名小吏打扮的人,並正欲將其驅離開來。

溫侃將酸梅湯一口飲淨後上前施禮道:“啓奏聖上,微臣剛纔指使下屬去往田地間,扯了兩把麥穗過來,一邊讓聖上先來分辨一下兩者之不同,現下可能是被宮中之親隨擋住了!”

朱由檢聞言後揮了揮手,身後的程千里唿哨一聲,護衛們迅即閃開身形,那名被嚇得腿都軟了的小吏腳步踉蹌地行了過來。

溫侃迎上前去,聞言安撫幾句後,結果那名小吏手中的兩把麥穗轉身而來,那名小吏面帶喜色的退回到羣僚之中。

溫侃近前躬身將兩把麥穗呈上,王承恩上前接過後遞到了朱由檢的手中。

其實不用仔細分辨,正常人一打眼就能看得出來,兩把麥穗有着十分明顯地區別。

其中一把麥秸更加粗壯,麥穗、麥芒也比另一把的要長大,朱由檢仔細觀瞧,發現兩把麥穗的顆粒飽滿度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別,不用稱量,便能看出哪一邊是司農寺主導的試驗田種植的小麥了。

“好!好!朕雖也是未經農事,但還是能分辨的出哪一種麥子長得更佳了!如此說來,試驗田已獲成功!只待稍後看看比普通麥田畝產多少而已了!

此事真是令朕開心不已啊!司農寺上下,包括大興縣可是立的大功一件!朕回京後自會下旨予以褒獎!”

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十六章 平叛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三百章 證據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九章 皇莊5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五章 皇莊1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