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

坐在主位上的孫傳庭微笑的看着衆將喜氣洋洋的神情,一改一直以來端肅嚴峻的作風,任由衆人盡情的說笑着,同時他的心裡也是感到欣慰無比。

這場舉足輕重的大戰在經過一年多充分準備,在皇帝的親自部署下,在朝廷相關有司的定策和後勤支持下,在數位重臣的統籌指揮下,很快便要見分曉了。

按照眼下的勢頭,只要一切進展順利,中間不出大的疏漏,大勝可期,甚至可以說,滅國可期。

畢竟人家號稱大清國,並且是有針對性的取了國號。

大明是火德,對面就搞了個大清,以水克火,試圖火中取栗。

只不過,現在的水看起來將要枯竭,而火卻是有人四時不離、不斷添加炭薪的爐火,越燒越旺。

在衆人沉浸在一片喜悅之情中彼此之間相互小聲議論片刻後,孫傳庭聲音洪亮地再次開口道。

帳內衆將聞言都是愣了一下,熟悉的人相互之間對視一眼後,不約而同的都把目光投射到了孫傳庭的臉上,心裡頭都是暗自猜測不已。

“在宣佈此事之前,本官有句話想問問相關人等,邊鎮諸將可知聖上爲何突然將爾等調至關外,與東虜大軍相抗?”

孫傳庭故意沒有馬上宣佈到底是怎樣的消息,而是面帶笑容的看向楊國柱等諸鎮總兵大將,眼神中帶着些許令人玩味的含義。

孫傳庭的問話讓邊鎮諸將或是茫然或是懵懂,只有個別以極端惡意猜測朱由檢用意的人裝出了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回稟督帥,聖上不管爲啥原由把俺們調至關外都可!俺們都是朝廷的兵馬,糧餉都是朝廷供應,官職也都是聖上賞賜,就應當聽從號令!只要聖上一聲令下,俺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一臉大鬍子的賀人龍出列拱手施禮後大咧咧地回答了孫傳庭的問話。

這廝表面上看似粗豪,其實內裡卻是極爲精細,平時最是會看風向。他眼見得現在國內流賊蕩平,朝廷編練出了好幾支兵強馬壯的新軍,各路邊鎮已有式微之勢,以後的前途還不知道究竟如何,現在逮住機會當然要大表忠心了。

“好!人龍這番言辭值得誇讚!身爲人臣,不管文武,都要以忠君爲最先!以聽從朝廷調遣爲首要之責!

本官知道,此番徵調你等前來,有人心下自是有他想,甚至不憚以朝廷欲消耗爾等實力之齷齪心思猜測聖意!

此等心思可止矣!”

孫傳庭收起笑容,細長的雙目掃視着諸鎮總兵大將,只把衆人看的都低下頭不敢與他對視。

“實話告訴你等,對面雖有東虜十餘萬大軍,但只要有勇衛營、川軍、秦軍、京營四部強軍在,不需外部助力,本官便可以揮師盡掃對面之兇頑!”

孫傳庭激昂地語氣裡帶着滿滿的自信,透着一股俾睨天下的豪邁之意,看向邊鎮諸將的眼神中也是有一絲不屑的味道。

孫傳庭的話語讓孫應元、周遇吉等人不自覺地挺直了腰桿,各人都是一副捨我其誰的姿態,英姿勃發的樣子讓其他人既羨又妒。

包括遼西將門在內的邊鎮諸將對孫傳庭這番言論儘管略微不服,但都明白他說的是事實,他們對自己率部抵達關外之前的戰事已是有所瞭解,知道朝廷編練的新軍在連續數場戰鬥中重創了清軍,逼迫清軍主力由寧遠一線退回到了鬆錦。

但在官軍佔盡優勢之下,皇帝突然下旨將他們調至關外,這讓很多人心裡感到迷惑不解。

難道是皇帝生怕即將到手的勝利會出什麼漏子,所以徵調人馬以壯聲色?

又或者是有奸臣想使那借刀殺人之計,想借着建奴最後還有一戰之力時,把他們這夥邊軍給消耗掉?

“本官之所以問這句話,就是因爲接下來的好消息與此密切相關!

既然爾等不得其所,那本官就將答案告知爾等!”

包括祖大壽在內的所有邊將頓時收起了各種心思,同時看向了重新露出笑臉的孫傳庭。

“你等可知今日之戰,爲何東虜於戰酣時突然鳴號退兵?

呵呵!

並非因爲其在戰陣之上受挫之故,而是因爲其老巢已是不穩!

去歲聖上便將降將劉國能、張文耀兩部共計五千員數密調至登州,演練奪島登陸、長途奔襲之戰術,爲的就是今年官軍主力與東虜正面會戰時,遣此一路偏師登陸遼東,襲破東虜祖陵所在----赫圖阿拉,然後趁其後方空虛之際,直搗黃龍,威脅盛京,此所謂攻其之必救也!

今日奴酋退兵,定是渡海偏師已然得手,盛京危在旦夕之故,奴酋迫不得已才聚兵回撤!

如此一來,東虜接下來退兵已是不可避免之策,值此東虜大軍軍心不穩之際,正是各部建功之時!

聖上調遣爾等前來,實因諸將多年來爲國奮戰多年,值此滅國之大功欲成之時,聖上感念之下,欲與爾等分功也!”

孫傳庭的話語剛落,邊鎮諸人皆是一片譁然。

出於歷史上清軍對明軍動向瞭如指掌的緣故,朱由檢在制訂兩路奇襲的策略時,曾嚴正告誡相關人等,不得對任何人透露此次戰役的所有消息,並且將當事人的範圍縮小在了最小的範圍之內,甚至就連溫體仁這樣的首輔對此也只知道一星半點,更別說遠離朝堂的這些武將了。

所以當孫傳庭把朝廷的策略講出,並刻意將朱由檢籠絡人心的安排表達出來後,邊將們雖然並未全信,但對朝廷此次的戰略部署和安排也是感到了由衷的佩服。

“督帥,那我軍今日爲何不趁建奴軍心動搖之際,全軍壓上一舉殲之?”

在衆人議論聲見小之後,楊國柱出列施禮後說出了心中的疑惑,其實這也是代表不知情的衆人所提出來的問題。

按常理說,今天官軍在戰場上全面佔優,而清軍不僅是幾路人馬已成敗相,而且後路不穩的消息一旦擴散開來,那整個大軍的士氣就會大沮,此時正是官軍取勝的大好時機,爲何孫傳庭卻任由清軍退回紮營之地呢?

祖大壽雖說對朝廷安排的奇兵之計讚賞不已,但也和大多數人一樣,對孫傳庭的應變策略感到不解,甚至是有些不屑。

趁他病、要他命,這纔是主帥最該有的決斷,但孫傳庭的應對顯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哈哈哈哈!”

孫傳庭看着衆人表情不一的神態後,禁不住捋須大笑起來。

在衆人莫名其妙的目光注視下,孫傳庭片刻之後方纔止住了笑聲。

“爾等以爲僅此而已不成?

本官若是告訴爾等,東閣大學士、總督宣大的盧公,先已率三萬鐵騎,與東虜大軍回撤必經之地上埋伏在側,爾等該作何感想?!哈哈哈哈!”

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十八章 容情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四章 洪承疇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