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

對於明軍這種出人意料的遠程武器,兩藍旗的清軍別說沒有思想準備,就算有了準備也沒法提防。

自努爾哈赤起兵反明以來,八旗基本上都是在大明的東北與明軍交手,然後在薩爾滸之役後將明軍徹底趕出了遼東。

除了薩爾滸之戰外,這十餘年來儘管明清兩軍戰事不斷,但全都是小規模的戰鬥,雙方投入的兵力最多也就上萬人,這時候的明軍已經沒有了與清軍進行大規模會戰的資本和勇氣。

雖然多年來清軍越打越強,也曾經破口入境搶掠過,包括從宣大邊軍的防區進入過明境,但他們所遇到的明軍都是據城而守,很少在野戰中與大隊明軍發生過激戰,所以對明軍施放的這種怪異武器並不夠了解。

當漫天的怪嘯聲響過之後,清軍弓手和身披重甲的前鋒都是不由自主地擡頭仰望,他們看見的是尾部還帶着煙火的密密麻麻的長箭,如同遮天蔽日地黑雲般飛過或者正在向自己壓了下來。

在這種來不及閃避或是避無可避的情形下,在箭雨覆蓋範圍內的清軍只能低着頭懷着恐懼不安的心情等待着命運的宣判。

清軍弓手陣中慘叫聲不絕於耳,憑空而落的長箭貫穿了弓手們身着的棉甲或是盔帽,瞬間便使得上千名弓手失去了戰鬥力。

雖然清軍當場陣亡的不多,但被弓箭射中的弓手基本都是上半部軀幹臂膀處中箭,已經再也無力開弓射箭,只能在剛開始時便退出了戰鬥。

在清軍前鋒大陣中落下的箭雨殺傷效果要差了不少,原因就是清軍多是身着三層或者兩層重甲,最不濟的也是穿着對襟鎖甲,普通弓箭很難破開鐵甲對其造成重大的傷害,這輪箭雨下,雖然中箭的清軍不少,但大部分傷勢輕微,不妨礙繼續投入戰鬥之中。

但對馬上就要對陣的兩軍而言,還未接戰便遭到了對方的打擊,損失了上千士卒,這對清軍士氣的打擊不可謂不大,清軍弓手大陣只能重新排列,然後持弓搭箭嚮明軍行來。

而受傷的清軍弓手只能退向戰陣的遠端,以便不影響大陣前行,被射死的清軍屍體只能等戰後再去清理。

與之相反的是此刻對面明軍大陣傳來了巨大的歡呼聲,返回陣前的兩百名明軍受到了戰友的熱烈歡迎,這些士卒的臉上都洋溢着發自內心的驕傲和得意,一個個趾高氣揚的在營官引領下回到自己的陣中。

“舉盾!弓手迎前!”

在看到清軍幾千名弓手越來越近後,楊國柱大聲下令道。

一聲聲號令傳遞開來,排在最前面的兩千明軍刀盾手紛紛將盾牌高舉,準備遮擋清軍的長箭攢射,早就列好陣型的一千明軍弓手前行,迎上前去準備對另一側的清軍步卒進行射殺。

楊國柱和虎大威事先曾經商議過如何對陣清軍,經過一番探討後,兩人並未採取以弓手對射的方式和清軍進行對陣,因爲他們知道己方弓手根本射不過以善射聞名天下的清軍,對射就是以己之短擊敵之長。

因爲一個合格的弓手是很難培養的,眼力、臂展、定力等等方面都需要比常人強出好多才能入選,而最後成軍的過程中還要淘汰掉一批人,所以他們一直視這些弓手爲寶貝,不捨得讓他們上去送死。

兩人的軍中雖說也有不少火銃,但多年來形成的傳統觀念,使他們還是重弓箭輕火銃,迎敵時也是將火銃排在了後面。

三千餘名清軍弓手分成四個方陣,一直前行到離明軍前鋒還有五十步的距離時停了下來,五六百名身披重甲的清軍越過弓手緩緩嚮明軍而來,緊隨其後的是大隊的清軍甲兵。

這就是清軍最爲經典的打法:先用弓箭射亂明軍陣型,重甲步卒迎前逼近,在二十步距離時發起衝鋒,趁着明軍混亂之際鑿入明軍大陣,在他們身後的甲兵涌進缺口,左右衝殺迅速將優勢擴大,然後等明軍潰陣後進行掩殺。

這種戰術簡單實用,對陣明軍時屢試不爽,往往只要接陣片刻,明軍就會一鬨而散,清軍的每次勝利得來就是這麼容易。

眼見明軍弓手大陣向前,負責前陣指揮的一名梅勒章京立刻大聲吆喝幾句,清軍後陣一隊五百人的刀盾手從一側繞過正面的大陣,向着明軍弓手疾步迎來,站在一輛馬車上的楊國柱立刻下令,前排明軍分出了五百名刀盾手,也是向着一側移動,準備繞過己方弓手陣列,迎擊清軍刀盾手。

趁着明軍前排出現了稍微混亂的狀況,清軍弓手隨即開始了射擊,一片嗡嗡的弓弦響動聲中,數千支長箭騰空而起,朝着明軍大陣飛了過來。

被刀盾手遮蔽的就是明軍的長槍方陣。

共計一萬四千人的宣大兩鎮邊軍中有八千名長槍手,前陣就是五排、每排八百人的四千名長槍方陣。

在刀盾手舉盾遮蔽的同時,長槍手們紛紛低頭,用寬大的鐵盔帽檐來遮擋弓箭對頭部要害位置的傷害。

從第一波箭雨開始,清軍弓手飛快地將箭壺中的長箭射出,十餘息之間,大部分弓手射完八九支長箭,手臂腫脹痠麻後停止了射擊,只有小部分力強的弓手仍在繼續拋射。

在這兩萬多支重箭的拋射下,雖說有盾牌遮蔽,但明軍長槍手仍是傷亡不小,陣中慘叫聲響成一片,短短時間內,包括部分刀盾手在內的兩千餘名明軍中箭,其中當場陣亡的就多達六百餘人,明軍前排瞬間出現了巨大的空檔。

此時二十步外調勻了呼吸的清軍重甲步卒看準時機,一聲不吭地邁步向前,幾步之後開始了加速衝鋒,各人手中所持的都是狼牙棒、長柄斧頭、鐵質連枷、鐵鞭等重兵器,只要被他們近身,明軍已經殘缺的陣型很快就會被擊******在第二個四千名長槍方陣之後的楊國柱和虎大威將前排的一切都收入眼中,兩人面上的神情都是震驚中帶着心痛,甚至還有一絲絲的恐懼之感。

他們並沒有與清軍野戰過,根本沒想到清軍的弓箭破壞力如此驚人,現在的情勢已經是危在旦夕,雙方剛一接陣,己方就吃了大虧,看來第一陣很難撐得住了,如此多的大好男兒不知能活下來幾個。

就在這時,清軍重甲步卒已經與擋在前面沒來得及撤退的刀盾手交上了手。

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五十章 殘暴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十六章 平叛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九十章 平息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四十章 大戰4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三百章 證據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五十章 殘暴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