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

“放!”

立於清軍中路炮陣中間的孔友德一聲令下,排在炮陣最後面、射程最遠的二十餘門紅夷大炮次第打響,明清兩軍之間的大戰終於拉開了帷幕。

震耳欲聾的巨響接連不斷,猶如天空中雷神敲響了戰鼓,一團團濃密的白色硝煙剛剛升起,轉瞬間就被曠野上的勁風吹散。

負責指揮大炮施放的孔友德將三百餘門火炮分做了三層,最前排是射程較近的五百斤重的佛郎機炮,兩百餘門火炮分作兩處,中間相隔足有近兩裡,兩千名兩黃旗的步卒和五百馬隊列陣其間,爲的就是保護炮陣,以免被明軍步卒突進後毀傷炮陣。

第二排是近百門重達千斤的小號紅夷大炮,這種射程達到兩裡的大炮以及前排的佛郎機炮,一部分是孔友德降清時帶去的,還有部分是繳獲明軍的,再有一部分就是皇太極下旨讓被擄去的漢人工匠仿製而成的。

隨着紅夷大炮的打響,二十餘顆彈丸騰空而起,已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藍色的天空中劃出一道道優雅的弧線,朝着三裡之外正在前進的明軍陣列砸了過去。

在後陣樓車上的孫傳庭早就用單筒望遠鏡觀察到了清軍正面炮陣,在他的命令下,勇衛營與車營的大方陣都改成了以千人爲一隊的縱列隊形,兩列縱隊之間都有較大的空間,這樣做可以最大程度減少炮打的殺傷效果。

這個時期由於火器並未徹底佔據主導地位,所以還沒有流行散兵線,這種打破了傳統陣列方式的縱隊還是首次出現在戰場上,這種創意當然是出自朱由檢的授意。

在這種以冷兵器爲主的大型會戰的戰場上,保持陣型是非常重要的,一兩萬人如果排成散兵線,雖然會因而減少炮彈造成的殺傷,可是一旦接陣,如此多的人在混亂之下根本無法組成陣列,那樣的結果肯定是接戰必敗,所以說列陣而戰是冷兵器時最基本的常識。

簡單對比就是,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斷,但如果是數十根筷子聚在一起呢?

而勇衛營這種縱隊方式卻是以營爲單位,一旦接戰,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組成方陣迎擊敵人。

前方有車營強大的火力做掩護,這就給了後方步卒充足的列陣時間。

聽到大炮的巨響之後,對炮彈的毀傷效果熟悉無比的明軍士卒雖然心中感到恐懼,但在平日曆裡養成的聽從號令的習慣下還是齊步前行。

這二十餘顆彈丸眨眼之間帶着輕微的呼嘯聲而來,有的砸向緩緩移動中的車營,有的越過車營砸向了後面的勇衛營步卒縱隊。

別說就在當世,就是放在後世中,有各種輔助瞄準設備的大炮,想要打擊移動中的目標也是非常困難的,何況在這個命中全靠蒙的滑膛跑時代。

清軍大炮發射時威勢不小,但炮手的瞄準方式都是靠目測,彈丸的打擊是以面爲主,至於最後是不是命中,那句全看運氣了。

正對着彈丸前進方向的明軍步卒眼睜睜的看着彈丸迎面撲來,有反應快的老卒迅速避讓到一旁,以躲避彈丸下落後彈起的路線,而一些經驗少的士卒來不及避讓或者因害怕而忘記避開,便只能帶着巨大的恐懼感閉上眼睛聽天由命了。

二十餘顆彈丸有一小半落在車營行進路線的前方,在地上彈跳數次後便停了下來,沒有給明軍帶來任何傷害,但其餘的還是有五六顆擊中了幾輛偏廂車。

其中有一顆彈丸正好砸在拉車的犍牛身上,一下子就把那頭七八百斤重的犍牛身子打成了兩段,那輛偏廂車頓時歪到一邊,幸運的是炮手並未上車,彈丸命中目標後動能迅速消失,滾動幾下後便停了下來,並沒有給車後的明軍帶來二次傷害。

有的彈丸則是直接命中了車廂主體,一時之間車廂被砸的四分五裂,四處亂飛的碎木如同利箭一般將跟在車後面的數名士卒扎傷,痛叫聲隨之響起。

有一顆彈丸正好砸在車廂上的佛郎機炮上,Duang的一聲如同敲鐘一樣的響聲中,這枚失去了大部分動能的彈丸向一側彈跳,落下時將一名明軍士卒腦袋砸的稀爛,而那架佛郎機炮身被砸的跳動一下後歪到一邊,木頭支架已被震的支離破碎。

而另外的七八顆彈丸則是越過車營飛向後面的步卒縱隊,一時之間,這一大片區域內血肉橫飛,慘叫聲不絕於耳,至少有五六十名士卒倒在血泊之中,傷亡者周邊的縱列頓時騷動起來。

儘管勇衛營已經參加過不少大戰,很多士卒與清軍交手也有數次,但從來都是明軍用強大的火力壓制着清軍,而在無法還手的情況下硬挨清軍的炮轟還是頭一回,在這種對未知的恐懼感下,有些士卒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腳步,有的則是因爲膽怯而放慢了步伐,這也導致了一些縱列產生了不小的混亂。

緊接着,清軍的小號紅夷大炮也打響了數十門,施放完最後排紅夷大炮的炮手們迅速向前面的炮陣跑去,準備燃放已經備好彈藥的小號紅夷大炮。

漢軍旗的炮手太少了,三百多門火炮總共只有不到一百名炮手,只能採取這種方式來保持火力的持續性。

培養一個炮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初登萊巡撫孫元化是通過澳門的葡萄牙商人,花費重金從葡萄牙軍隊中聘請了幾名炮兵教官,用了幾近一年的時間才教出了一百多名炮手,最終這些人大部分都跟着孔友德渡海投降了皇太極。

“疾進!”

站在最前排行進中偏廂車裡的孫應元觀察着清軍炮陣的動向,果斷的大聲下令,他身側的一名號手立刻吹響喇叭,悠長尖利的聲音從隆隆的炮聲中穿透而出,聽到指令的馭手強按着內心的恐懼感,紛紛揮鞭驅趕,被堵住耳朵的犍牛不由自主地邁開四蹄加快了行進的步伐。

清軍的第二輪炮擊發射的彈丸更加密集,給明軍帶來的傷亡數也是成倍的增長着,又有五六輛偏廂車被集中後失去了戰鬥力,後陣的勇衛營步卒也有近兩百人或傷或亡。

負責指揮步卒的勇衛營副總兵茅元儀不顧不時落下的彈丸,帶着幾名親兵策馬穿過縱隊之間的空地,奔至步卒縱隊的前排,然後喝令親兵將自己的大旗高舉,以便引領着士卒前進。

隨着一面黑底白字的“茅”字大旗的迎風招展,在炮擊之下有些慌亂的士卒看到主將的將旗後,已經有些動搖的軍心頓時穩定下來,低落的士氣重新變得高漲起來。

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三十章 預謀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六章 皇莊2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