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

在聽到耿仲明委婉提醒保護好後路的建議時,多爾袞與嶽託頓時悚然一驚,立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從嶽託攻打明軍輜重營開始到現在,清軍處處受挫,並且損失慘重。

這一切都表明,清軍每一步的應對和策略早就被明軍算計好了。

包括耿仲明所提的後路。

“何樂岱!你即刻率五千人馬北返知會十二貝勒!小心明人斷我軍後路!若有明軍阻截,即刻將其擊退!隨後你率部留在原地,並派人知會鄭親王,讓其率兵來援!”

多爾袞並未與嶽託商議,而是立即命令兩白旗的梅勒章京何樂岱率部增援阿濟格。

現在前面有難以力敵的明軍炮車逼迫,後路要是再被大隊明軍切斷,那這數萬八旗兵以及同樣衆多的包衣,處境將會及其危險。

目前的形勢非常地嚴峻,清軍已經不是考慮怎麼奪取明軍糧草輜重了,而是要儘可能安全的撤離狹窄的遼西走廊,直至退回到盛京。

何樂岱打了個千起身剛要離開,帳外突然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沒等多爾袞發怒,帳簾被人從外面一把掀開,盔歪甲斜、身上沾有大片血跡的阿濟格大步邁入帳內。

“老十四!趕緊派遣人馬去後邊!明人調集上萬人馬圍攻我!且還是那些火銃犀利的新軍!事情有些不妙!後路可千萬別讓明人給斷了!他X的!這回咱們八旗虧大了!”

原來,就在張先的京營在清軍兩面夾擊下岌岌可危之時,駐紮在得勝堡的秦軍雷聲部三千人突然殺出,直擊清軍側後方。

淬不及防之下,孛特補只得聚集中路剩餘的數百人倉促迎戰,結果片刻之後便被秦軍擊潰,穿着重甲的孛特補身中數發銃子,當場陣亡。

而清軍的兩百騎兵因爲距離過短,無法提起馬速衝陣,結果也被包抄過來的秦軍長槍手殺得大敗而逃。

隨後秦軍迅速上前,與士氣大振的京營士卒前後夾擊,將兩翼的清軍大部擊殺,最終只有極少數清軍逃進兩側的山林中不知所終。

與缺乏臨陣指揮經驗的張先和其部下不同,久經戰陣的雷聲早在雙方開戰之前就已經率部抵達東側的山林中。

在讓手下士卒隱匿行跡、歇息聽令之後,雷聲趨前仔細觀察着清軍的陣型。

不得不說,張先固然是缺少作戰經驗,但他選擇的戰場卻是對明軍極爲有利的地方。

因爲雙方交戰的戰場正好是狹長的遼西走廊最窄的地方,此處距離東西兩側的山林僅僅只有兩三裡,雙方陣型擺開後,大隊騎兵沒有施展的距離和空間,只能在三裡之外等着明軍敗陣後再行追殺。

就在雙方開始激烈的廝殺後,趁着雙方的注意力都用在了戰場上,雷聲下令一千八百名長槍手兜着敵騎的後路,從東南方殺了出來。

而後八百名銃手組成兩個大方陣,與二十名虎蹲炮手、兩百刀盾手、兩百名弓手從正東排陣而出。

在秦軍遠中近三層立體火力的打擊下,先是中路清軍被擊潰,接着被長槍手驅趕的清軍騎兵也大半陣亡,只有數十騎從兩軍的空隙之中逃向了南面。

隨後雷聲與張先簡單商議一番,除了留下百餘士卒照看傷者、打掃戰場外,兩軍合兵繼續向南挺進。

南線的戰場上,驕狂的阿濟格所率的一千人遭到衛川部近三千人的迎頭痛擊。

阿濟格採用了與孛特補幾乎完全相同的戰術,但衛川在臨場指揮上顯然高出了張先一頭。

在安排擲彈兵摧毀中路清軍的十餘輛盾車的同時,衛川看到清軍有破開己方兩翼的企圖後,將二十門虎蹲炮分別調派至兩側。

二十門虎蹲炮只是打了一輪,清軍前排重甲兵就無一存活,明軍長槍手隨後列陣上前,將兩翼的清軍殺得大敗虧輸。

阿濟格驚怒之下吩咐百餘名護衛正面衝陣,結果連明軍銃陣的三十步都沒衝到,百餘騎便死傷殆盡。

隨後衛川指揮明軍全體壓上,兩陣下來已經摺損近半的清軍已是無力抵抗,阿濟格只得下令全軍回撤,衛川率部在後面步步緊逼。

阿濟格已經覺察到事情不妙,本想着回去與負責策應的回裡不合兵後,會同孛特補擊敗北面來的明軍,然後一路北返與濟爾哈朗匯合,再領大軍南下接應前線的多爾袞等人。

沒想到還未等他回到大營附近,便接到回裡不派人傳訊:孛特補已經兵敗身亡。

阿濟格突然之間明白了,明軍這是看着自己所部只有四千餘人,想聚集重兵一口將自己吃掉,然後或者繼續南下襲擾前線清軍後路,或者原地設伏等候清軍北返。

看來老十四他們的大軍有些不妙了!至少是戰事進展極爲不順,要不然沿途明軍不會突然聚兵出城攻擊自己!

在得知北來的明軍足有五千之數後,阿濟格當即下令,命回裡不收攏敗兵後速速帶着包衣趕來與他匯合,糧草輜重能燒就燒,然後全軍向南,殺開一條血路,去與多爾袞、嶽託匯合。

因爲相比較起來,南面的明軍人數明顯要少一些,趁着北面的明軍還沒趕到,趕緊帶人衝出去,要不然在明軍的兩面夾擊下,自己說不定要戰死在這裡。

回裡不帶着一千多人馬,驅趕着兩千名包衣趕來與阿濟格合兵一處,趁着北路明軍尚未趕到之際,驅趕包衣在前、清軍在後,對衛川部發動了攻擊。

在兩軍血戰之時,韓灌、李祿率一千人從西面的山林殺出,從側翼給了清軍致命一擊,雙方混戰之時,阿濟格帶着護衛從亂戰的縫隙間穿過,向着南面狂奔而去。

精疲力盡的阿濟格一屁股坐在站起來的多爾袞的座椅上,摘下鐵盔扔到一邊,用低沉疲憊的語氣將戰鬥過程簡略講說一遍。

聽到阿濟格手下的四千多人馬,經此一戰傷亡至少過半之後,大帳裡頓時鴉雀無聲。

現在的局勢已到了牽一髮動千鈞的地步,在明軍環環相扣的一系列策略下,數萬人的清軍已是處在極度危險的境地,不管是戰還是退,必須要儘快拿出完善的方略才行。

“何樂岱!照本王剛纔說的去做吧!多派哨探搜尋兩側,敗陣的子弟收攏回遣人送回來!途中若遇大隊明軍切勿浪戰!”

沉默半晌後,多爾袞下達了命令。

“兩位王爺,兩位貝勒,現下局勢對我軍極爲不利!連戰之下,我軍損傷不小,奴才覺着須得儘快想法子退回鬆錦一線,與鄭親王匯合方爲正道!”

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三百六十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