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

在勉勵過孫寬等人幾句之後,朱由檢並沒有再前往其他工坊查看。

他特意叮囑了張繼孟等人要切實把控好各種軍需的質量,並以重金酬功機制激發工匠們的積極性後,便帶着王承恩回了皇宮。

本來他還打算去親自看一下自生火銃以及佛郎機炮製造過程的,但孫寬等人剛纔的表現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

以他所處的時代和現在的身份,一舉一動都會成爲焦點,也會影響到匠工們的正常生產,一切還是按照規矩來纔好,還有很多大事等着他操心呢。

果不其然,回到乾清宮沒多久,外面的太監來報:首輔溫體仁、吏部尚書周雲、新任順天府尹倪元璐聯袂請求覲見。

朱由檢在偏殿換過常服之後來到了昭仁殿,溫體仁等人連忙起身,目視着朱由檢落座之後,三人躬身拱手行禮,然後才轉身來到座位上坐好。

“幾位卿家進宮所爲何事?朕適才正要召集諸卿前來宣佈,如此正好。大伴,遣人出宮傳旨,在京大學士、各部寺主官盡皆進宮議事吧!”

王承恩答應一聲出了殿門,幾名小太監給溫體仁等人奉上熱茶後退出殿外。

“啓奏聖上,今日上值之後,吏部堂官來至內閣有諮,乃有關丙辰科進士選官一事,故而臣便會同其一同入宮奏稟此事!”

首輔溫體仁起身施禮後奏道。

距離崇禎十年的貢榜眨眼間已是一年,中榜的進士們已經在京師各部觀政期滿,現在到了放官的時候了。

“選官派官向來是歷朝歷代最爲緊要之事,尤其是州縣主官,直面百姓乃其爲官之日常,其一言一行俱是代表朝廷,也代表天家,故須格外從嚴責之!內閣既吏部要曉諭此次選派之官,爲官一任,須造福一方,其代天牧民,意非視天下百姓爲豬羊,而是要替天子管束與照看好億萬子民。若有人赴任後終日悠悠林下懈怠公務,抑或是殘民以逞者,不論其有何資歷、背景、讀過多少詩書,眨眼間便會化爲泡影!此乃朕之警示,到時勿怪朕言之不預也!”

朱由檢收斂了笑容,神情鄭重地掃視着在座三人,以極其嚴肅的語氣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自新政實施以來,京師各衙門舊有的懶政怠政之風氣有了極大的轉變,處置公務的效率有了非常明顯的提升。

然而畢竟大明太大了,在缺乏有效監督機制的情況下,地方州縣衙門那種千百年來形成的慵懶散作風依然普遍存在,只有在部分派駐了監察御史以及錦衣衛的州縣,這種情況纔有了較大的改觀。

只是現在監察御史一職極度缺乏人手,目前只能要求地方主官以及正要赴任的官員們以身作則,帶動所屬衙門的風氣向好的一面發展。

“老臣謹遵聖喻,擇日定要將聖上之諄諄教誨曉諭諸人,使其勿要自毀前程,而是要去爭做後世留清名之輩!”

“臣定會要求部內各司職官,嚴格考覈各地方官之政績官聲,一旦發現有害羣之馬,即刻上奏後依律將其嚴懲!”

溫體仁與周雲起身施禮接旨,並表明了無條件服從皇帝之意的態度。

進士們赴任之前都要被召集起來,聽從首輔以及吏部尚書訓話,所以溫體仁和周雲纔會如此表態。

朱由檢的上述言論到時將會被加工之後,再灌輸到大明未來棟樑們的耳朵裡,至於是不是走心就不好說了。

但狠話必須要講,這牽扯到對皇帝講話的態度問題,也是重臣必須要表明的。

“兩位卿家切勿以虛言敷衍。自古朝代之更替,吏治敗壞實乃禍亂之源,故選任官員須慎而重之!值此天下初定之時,百姓所需之父母,其德行應爲首要之務。爲官者不可缺少仁心,否則其能力再強,但對之下百姓毫無憐憫之心,那其行事必會無所顧忌,必會單以邀功請賞爲己任,此般能者,實則私心大與公心,此輩絕不可取!故選官當以有德者爲先,切記切記!”

朱由檢的這番話也是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有感而發。

爲官四則,德勤廉能。

對於眼下剛剛開始安定下來的百姓來說,休養生息纔是最主要的。

這個時期不需要能吏,需要的是品德高尚、能將百姓疾苦放在心上的地方官,等到局勢徹底穩定,需要發展地方經濟時,纔是官員們展現個人能力的時機。

溫體仁與周雲自是再次表明了定要從嚴要求的態度。

“自去歲衍聖公溺亡之後,曲阜知縣獲罪去職已有半年多,如此文宗聖地父母官豈可久懸,此次當選派一名德才兼備之人擔此重責方好。朕聞丙辰科進士名曰莊元洲者,素以德行出衆聞名鄉里,更兼其去歲進士及第,足以說明其才堪大用,此次選官吏部要委以重任以礪其志,勿使良才埋沒纔好!”

皇帝這番言論指向已經很明確了,周雲自是心領神會地點頭應下。

說話間,內閣王應熊與張至發率先趕到昭仁殿中,行禮之後坐倒了溫體仁下手位置。

“倪卿就任順天府之後,可是於任上有所感?卿亦是朝廷之幹臣,聲望素著,朕自是望卿於本職熟知後,拿出相應方略,於任上做出一番實績,使順天府能成爲天下州府之樣板,卿何以教朕?”

在安排完選官一事後,朱由檢轉向倪元璐笑着開口道。

對於這位與歷史上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自殺殉節的名人,朱由檢內心深處充滿了好感,這次陳奇瑜自請督師關外糧道尋立戰功之後,朱由檢便順勢將倪元璐拔擢到順天府尹這一重要位置上。

他之所以一直未曾重用這位現在正值壯年的名臣,實在是因爲顧忌到了溫體仁的心情。

倪元璐才略出衆、正直敢言,曾公然與閹黨、東林黨鼎盛時上書痛陳其執政弊病,故而一直深受排擠。

溫體仁成爲首輔後,因爲嫉其才而一直壓制他,二人不睦是朝野皆知之事。

現在溫體仁首輔位子數年內已經無人可以撼動,現在再拔擢倪元璐,對於老溫來說應該已經無關痛癢了。

“啓奏聖上,臣對聖上簡拔之恩銘感五內,自會盡臣之全力以慰聖心。臣就任順天府半月有餘,現下正在完成陳學士在任時之相關工程、協同司農寺做好農田試種。此次面聖,乃是爲與京畿各州縣重整巡鋪所而來。若臣之淺見能得聖上恩准,京畿地帶之防火防盜之事定會較之現下有極大改觀!”

身材瘦削,頜下一部短髯的倪元璐起身施禮後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七章 皇莊3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十八章 容情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