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

“楊卿所析確是有理有據,朕現下已是安心不少!朕適才所詢兩翼奇兵可是準備妥當?”

朱由檢接着發問道。

“回稟聖上,盧學士與登州均已準備就緒,只待時機合適隨時便可出征!”

楊嗣昌拱手回道。

“好!現下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一戰一旦成功,我大明邊患盡消,也將省下大批錢糧物資用於改善民生,至少若干年內,我大明無戰亂之憂矣!”

想到不久之後,大明內憂外患大部消除,朱由檢的心情頓時變得愉快起來。

這次只要將建奴徹底打殘,再順帶着將遼西將門一起裁撤掉,那每年就會節省下五百萬兩以上的巨大支出。

而且關外大片肥沃的土壤也可以將山陝一帶的災民遷移過去,此消彼長之下,大明的財政狀況將會得到徹底改善。

對於戰後八旗的安置,朱由檢打算採取異地分置的辦法,把人數並不算多的建州女真移往內地其他省份,這樣過不了幾代,這些女真後裔就會逐漸被漢化,從此成爲大明的一分子。

“啓奏聖上,不知此次招臣等入宮所爲何事?還請聖上予以明示!”

侯恂的插言打斷了朱由檢的思緒,他這纔想起今日召集羣臣入宮的目的。

“唔,呵呵,朕只顧思慮其他,倒是將今日之事給忘記了。朕之所以將衆卿招來,是與太子有關。”

朱由檢說到這裡故意頓了一下,想看一下衆人的態度和反應,果然,一提到太子,殿內衆臣都是搭起了十二分地精神,不約而同地看向了自己。

“太子數年來受教與東宮兩位師傅,學問品行自是令朕甚爲滿意,將來大明交於太子,朕也甚是安心。太子今年已滿十二歲,爲使其對大明民間有所瞭解,多多接觸宮外之事物,不至將來不識民間疾苦,故而朕決意,自下月起,太子將以別名入國子監內讀書,直至十六歲爲止,期間與尋常監生一般無二。”

朱由檢在衆臣滿是驚異的注視下宣佈了這個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臣反對!東宮向爲國之根本,既有名師大儒指點東宮學業,何須再於宮外交通!況且白龍魚服素來乃是大忌,若是太子出宮之事爲有心人所知,萬一有人慾對太子不利,一旦國本動搖,可謂大禍至矣!對聖上此等有違祖制之斷,作爲臣下若不加以勸阻,傳揚出去,豈不讓士林之衆以爲殿陛之下皆爲巧言媚上之佞臣!”

禮部尚書張國維率先站出來打破了殿內的沉寂,對朱由檢的這個有些輕率的決定表達了強烈的反對之意,同時也隱隱將矛頭指向了素有媚上之名的溫體仁。

不管張國維到底出於什麼原因反對此事,但他的理由卻是很站得住腳,並且也代表了殿內大部分人的態度,所以並沒有其他人站出來對他進行反駁。

“臣附議張部堂之言,此事聖上還需慎重考慮。此前坊間便有聖上輕縱太子隨意出宮之傳言,臣因並無親眼目睹,故而無從勸諫,但從今日聖上之行舉看出,傳言應是不虛!作爲一國之君,其一言一行應以持重端穩爲日常,飛揚跳脫之行斷不可取!還望聖上慎思之!”

右都御史施邦曜起身施禮後正色道。

平日裡言行舉止極爲端肅方正的施邦曜,最注重的便是一切要按既定之規行事,朱由檢這種天馬行空般的想法讓他頗爲不喜。

雖然平時他對張國維這種僞君子極度看不上,但本着對事不對人的態度,這次他還是選擇站在了張國維這邊。

“老臣附議施憲臺之言!聖上屢次三番擅改祖制,長此以往,祖宗之言已成廢紙一堆!此等行徑恐招天下非議!”

一直冷眼旁觀的王應熊也站出來對朱由檢的決定表明了態度,並且也藉機暗暗指向了朱由檢此前的一些舉措。

“遣太子出宮讀書實非明智之舉,東宮貴爲儲君,豈能隨意與閒雜人等久處。況太子年少,心智閱歷盡皆欠缺,若是被心術不正之人蠱惑,此非國之福也!”

另一名閣老張至發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這幾名重臣反對的理由都不盡相同,但卻都很有說服力,若非朱由檢是穿越者的話,這番勸諫很可能會使他對自己的決定產生懷疑。

現在殿內衆臣中還剩下溫體仁、楊嗣昌、範景文、侯恂、倪元璐沒有表態,但從這幾人的神情上看,大多數對此事還是持反對態度的,只不過礙於皇帝的顏面,所以並未出聲附和張國維等人的意見。

“臣附議聖上之斷!聖上乃不世之明君,此前種種施政已充分驗證此一點。事實證明,聖上無論有何種舉措,其中必有深意,且最終其效甚佳!此次東宮出外就學一事亦爲同理,還是煩請聖上爲我等解惑之後再做他論吧!”

就在朱由檢準備將附帶的條件講出來的時候,溫體仁搶先一步站了出來,旗幟鮮明地倒向了他這一邊。

“呵呵!首輔何須明言?坊間有傳言,大明首輔如泥胎木塑一般,更甚者竟有應聲蟲一說,果然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啊!”

張國維毫不客氣地衝着溫體仁嘲諷道。

“部堂此言意爲聖上昏庸否?堂堂禮部尚書,竟對愚夫愚婦之傳言津津樂道,如此做派與身份相符否?作爲朝廷重臣,需要以坊間謠言爲立身之本否?爲大明效力,要以似是而非之傳聞做準則否?如此一來,置聖上以何地?部堂上述言論用心何在?”

見到張國維接二連三的明朝暗諷,老溫的陰狠性子登時發作,一連串誅心之語脫口而出,張國維的臉色瞬間變得難看之極,殿內其他人也都抱着看戲的心態看着二人。

誅人誅心,溫體仁這番話狠辣異常,就差直接明着說張國維沒把皇帝放在眼中了。

也是張國維自己作死,藉着議事之際,屢次三番挑戰老溫的底線,這回終於徹底把老溫給惹毛了。

“好了好了!溫卿切勿失了風度,也無須計較坊間流言。卿之所作所爲朕向來看在眼中,內閣有卿執掌,朕甚是安心!太子之事諸卿勸諫也是出自公心,朕心中有數。適才朕還未講完,關於太子出宮就學之事朕還有他想!”

溫體仁的話語成功的挑起了朱由檢的怒火。

該尋個由頭把這個張國維打發回老家了。

這廝除了對別人陰陽怪氣、說三道四之外,對於朝廷大政方針沒有提過一點建設性的建議,屬於那種典型的舊有官僚。

這種絆腳石也該挪挪地方了,待議事完畢,尋個理由打發他回家。

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三十章 預謀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十七章 樊城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