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

就在關外的戰鬥連場打響的時候,關內的京畿一帶仍舊是一副太平安定的模樣。

早春二月,返青的冬小麥讓略顯荒蕪的北方原野上呈現出了勃勃地生機,田地裡隨處可見農人的身影,農戶們正在給自家的莊稼鋤草澆水施肥,以求夏糧能有個好的收成。

春耕不肯忙,秋後臉餓黃。

老祖宗傳下來的古諺字字句句都透着對生活的深切感悟。

此時朱由檢乘坐的馬車正在駛往軍器監的路上,王承恩彎腰侍立在不斷搖晃地車廂一角,不是偷眼看一下靠着軟塌閉目養神的皇帝。

自從昨日接到四輪馬車已經試製成功的消息後,朱由檢便迫不及待的想親眼目睹一下這種劃時代交通工具的真容。

馬車雖然很早以前便在中國誕生,並且很快成爲了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但由於種種原因和條件的限制,奔馳在這片廣袤土地上的一直是兩輪馬車。

四輪馬車直到清末才由西方傳入中國境內,但還沒等國人使用多久,隨着汽車的誕生很快就被淘汰掉了。

相較於四輪馬車,兩輪馬車有着很明顯的幾個缺點和劣勢。

首先,兩輪馬車的負載量很小。

由於與地面接觸只有兩個輪子,馬車載重量太大就會增大壓強,導致路面車轍更深,一旦馬車陷入較深的車轍當中,要是再想把馬車拖出來可就相當費時費力了。

其次,馬車的負載部分全部壓在牲畜上,加大了牲畜的負擔,使得拉車的牛馬等牲畜無法全力拉車。

其三,車輛行駛極不穩定。

由於無法要求牲畜的身高和輪子處於同一平面上,所以車子始終是傾斜的,導致車廂中的人和貨物擺放也傾斜。

而拉車的牛馬等牲畜在發力奔跑時,四條腿來回擺動,它們的背脊始終處於一上一下的振動狀態,因此車廂也被迫一起一付,導致車廂裡的貨物不穩。

其四,每當路途當中需要停車歇息時,必須拿個東西放在前面扛着車轅,以便把動物卸下來休息。

這在平時也可能就是在車上多放木架等支撐物,這些粗老笨重的物事肯定會佔用不小的空間,從而使得載人和裝貨的數量大大減少。

兩輪馬車的最大問題便是馬車的轉向問題。

這個曠世之難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始終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

在想到改進兩輪馬車之後,朱由檢費勁腦力冥思苦想後世時所學的知識,終於在一個難以入眠的深夜中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

這篇短文中提到了四輪馬車和兩輪馬車的最關鍵的問題:轉向系統。

雖然文中並沒有給出具體的實物和製作流程,但卻提到了解決這個難題的思路。

四輪車前兩個輪子是裝在一個車架上的,而後兩個輪子則是裝在另一個車架上,後面的車架架在前面個車架上,中間由一根立軸連接。

所謂的四輪車實際上是兩個兩輪車的組合。

這就是著名的四輪車轉向問題。

大明並不缺少能工巧匠,他們缺少的只是一種思路和創意。

只要有人把創意和想法說出來,這些心靈手巧的匠工們就會把你的創意轉化爲實際的物品,甚至更勝你的想象。

就在朱由檢凝神思索的時候,馬車停了下來,軍器監到了。

事先得到通知的工部尚書範景文和左右兩個侍郎、掛工部尚書銜的畢懋康、已升任軍器監監丞的畢懋康的門人張繼孟,以及他醉心與研發而無意科舉的兩個侄子畢登輔、畢登翰等人,全都站在軍器監的大門處迎接朱由檢的到來。

“臣等參見聖上!”

範景文等人拱手作揖行禮道。

而張繼孟等人則是行了跪禮。

前段時日,朱由檢已經下旨申明,除非祭祀大朝等重大場合,日常四品以上官員見到皇帝無須跪拜,一律以揖禮代替。

這項開明的舉措受到了所有高官的一致好評。

皇帝此舉明顯是帶着尊重之意,而文人們最嚮往的就是唐宋時,大臣與皇帝“站”而論道的樣子。

“衆卿免禮!今日朕是來看四輪馬車的,只是不知實物與朕所想一致否?”

一身便服的朱由檢笑着擺了擺手後開口道。

“啓奏聖上,實物已是於數日前打造完畢,幾名工匠又經過些許改動後方才宣告完工!至於是否入得聖上之法眼,臣也不得而知,但此物較之以前之兩輪車確實是有天壤之別!”

範景文笑着拱手回道。

自從皇帝遣人將四輪馬車的構想告知工部之後,範景文可是異常重視。

作爲大明少有的技術性高官,範景文對四輪馬車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認識,只要道路條件良好,四輪馬車巨大的運輸能力將會使得更多的貨物在大明各地流通開來。

因爲範景文知道,在皇帝的授意下,硬化道路的利器已經制出來了,如果再配上四輪馬車,那大明境內的主要道路將會變成繁忙的坦途。

宋應星主持的水泥燒製工藝已經大功告成,並且已獲得了朱由檢的首肯。

但由於窯爐太少的原因,水泥現在的日產量不是很高,兩座窯爐每天只能產出約幾百斤的水泥。

已經生產出來的水泥現在都已在倉房中儲存起來,並做了防潮處理,達到一定數量後,便要按照朱由檢的吩咐,先把運河通州碼頭到京城這一段的路面加以硬化,加快南北貨物運輸的速度,降低運輸成本。

現在新的幾座大型窯爐正在門頭溝附近建設着,等到這些體積更大的窯爐建好並投入使用,將來水泥的產量就會有一個巨大的提升。

“畢卿,四輪馬車前後車架之間的立軸使用何種物事供其運轉?”

朱由檢揹負雙手漫步向軍器監內行去,範景文與畢懋康左右落後半個身位緊緊跟隨,王承恩落在兩人身後,其他人則是遠遠跟在後面。

一行人的前後左右都有便裝校尉懷揣利器監視着四周,遠處的高牆上有弓弩手的身影隱現。

對於這種如同窗戶紙般一捅就破的東西,朱由檢並不擔心工匠們造不出來,他最好奇的是立軸裡面的軸承是用什麼東西代替的。

目前大明的車牀還造不出鐵或鋼製的滾珠,那工匠們又是用的何種材料呢?

“回稟聖上,聖上所問之物事確是極爲要緊之物,若無此物,馬車雖然造出但也無法運行。爲激發工匠之巧思與幹勁,老臣便於監中懸賞五百兩紋銀以求之,最終一名叫做孫寬的匠人想出了一個方法:用質地極硬之鐵力木車成滾珠以使其運轉,試行之下果然奏效!此舉可謂是解了四輪車之最爲棘手之難啊!”

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九章 皇莊5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四章 洪承疇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