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

表演完鐙裡藏身的那名清軍見勢不妙打馬向一側狂奔而去,與此同時他來了個故技重施,整個身子全都縮到馬腹下,試圖藉着戰馬的遮擋逃過一劫。

馬祥麟搭箭後吐氣開聲將長弓拉滿手指一鬆,弓弦嗡嗡的抖動聲中,三棱長箭帶着輕微的嘯聲飛奔而去,眨眼間命中正在奔跑之中的戰馬的馬腹。

點鋼箭尖如快刀切豆腐一樣穿透馬腹,戰馬悲鳴一聲側翻倒地,穿過馬腹的長箭將另一側的那名清軍紮了個透心涼。

十餘息之間,馬祥麟射斃三人一馬,不遠處的數十騎清軍探馬呆愣片刻後,慌忙打馬向後奔逃而去。

看到自家將主如天神下凡一般的神勇之舉,前隊的白桿兵們發出了震天的歡呼聲,看向持弓端坐馬上的馬祥麟的目光也是充滿了敬仰和崇拜。

馬祥麟身邊三名親兵催馬馳出,將兩匹正在主人屍體附近徘徊的戰馬牽了回來,一名親兵則是下馬將三顆首級割下,順便收回了馬祥麟射出的三支長箭。

“夜不收勿要前出哨探!以免爲敵所趁!”

馬祥麟將長弓斜挎與背後,環顧四周沉聲吩咐道。

寧遠城外的地勢平坦無比,在晴朗的天氣下,數裡之外的景象可以盡收眼底,就算敵軍馬隊來襲,白桿兵也足以來得及排好陣型迎敵。

現在坐在馬上已經隱約能看到北門外秦軍的旗幟了,只要再向前行進小半個時辰,川軍便能與秦軍會師與北門之外。

白桿兵之所以沒有和親軍一道從北門出城,是因爲孫傳庭考慮到,一旦清軍看到官軍勢大,就不會冒險發起主動進攻,那樣就無法對清軍造成有效的殺傷。

按照朱由檢的意思,兵部下達的指令便是用蠶食的方法消滅清軍的有生力量,能多殺傷一個就削弱其一份力量,讓清軍在覺着有取勝機會的同時,於不知不覺中損失掉大量人馬。

因爲白桿兵陣型變換極快,負責騷擾攔截白桿兵的兩千清軍騎兵雖然分作四隊,打算輪番進行衝刺襲擾,但往往還沒衝到白桿兵陣前,便看到眼前明晃晃一片槍尖直衝着自己。

在這種防守嚴密的陣型面前,蒙八旗的騎兵是絕對不會正面進行衝擊的,在試探過數次之後,馬力也已消耗的差不多,清軍馬隊也只能停止了對白桿兵的騷擾,在遠處目送着白桿兵與北門外的秦軍合兵一處。

當日下午巳時左右,在看到清軍由進攻轉爲防禦的姿態後,當即下令秦軍移營向前推進。

秦軍的四千名長槍手在右翼合在一起,左翼則交給了白桿兵,然後左右兩翼同時向前移動,以保護中間的銃手和炮營移營。

一直在壕溝內的兩千馬隊被分派到長槍手所在的右翼靠裡的位置,作爲機動兵力隨時四面策應。

左右兩翼的明軍一直推進到距清軍大營三裡之地才停止了前行,隨後在各自上官的號令下,右翼的長槍手面向外側組成了兩個間隔五十步的方陣。

左翼的白桿兵同樣分出四千人,面向外側組成兩個方陣,不同之處在於,長槍方陣由兩千馬隊作爲策應,而白桿兵的方陣中間則是有兩千名弓弩手協防。

阿巴泰早就下令清軍步卒全部退入營寨內防禦,留在外面的清軍馬隊雖有數千,但對於這種步卒大陣他們根本不敢正面去衝。

輕騎兵衝擊防禦森嚴、陣型緊密的步卒大陣就是自尋死路。

在看到白桿兵中間的弓弩手之後,清軍馬隊放棄了上前騷擾的打算。

按照蒙古騎兵傳統的騷擾戰術,他們需要衝到明軍陣前三十步左右的距離內,以騎弓進行射擊,這樣一次次接連不斷地騷擾和殺傷下,步卒方陣基本都會崩潰。

但有弓弩手在的話,這種戰術就毫無用處。

弓和弩的射程遠遠超過騎弓三十步範圍內的殺傷力,你還沒衝到自己弓箭可及的距離內,就會被人家集羣射擊射成篩子。

右翼的明軍馬隊隱於長槍方陣內側,如果清軍上前騷擾射箭,裡面的明軍馬隊會趁着你射箭時降低馬速,然後兜轉馬頭回返時衝出來,一個正面衝擊,你背後朝着衝鋒的馬隊還有活路嗎?

騎兵交鋒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失去了速度的騎兵只能被動受死。

在兩翼佈置好陣型之後,一輛輛牛馬車輛運來了無數的圓木,上千名輜重營民壯來至右翼,在往東六十步左右的地方擺放了許多拒馬後開始挖土立柵。

而白桿兵防守的左翼也在同一時間內進行着工事的修建。

這一切就在幾裡外清軍騎兵的注視下完成的,當清軍派遣百餘騎過來探查時,營柵已經立起了不少,正好將兩側清軍馬隊隔離在了外面。

清軍馬隊看到這般情形後也懶得再去理會,大部分騎兵已經開始下馬歇息、喝水進食,同時也給戰馬餵食,以便讓戰馬保持體力。

隨着民壯們完工撤回後營,二十門裝載車子上的佛郎機炮從後面推了上來。

與前次不同的是,明軍這次沒有修築炮臺,而是隻將炮陣簡單佈置一番,二十門大炮一字排開,全部對準了兩百餘步外的清軍營寨。

此時營寨內的清軍早已佈置完畢,營柵後面也是挖土構築了數道間隔數步的矮牆,用來防範明軍大炮帶來的轟擊,清軍兩千弓手分散在這數道矮牆後面,準備對突進營寨內的明軍進行殺傷。

清軍之所以有如此規範的防備明軍火炮的佈置,是經過了已經率部趕來的尚可喜的指點。

尚可喜也是看到守衛糧草輜重營地的秦軍防範炮擊的佈置後學到的,他在率部抵達並獲悉對面明軍大炮同樣犀利後,當即現學現賣,把這個有效防禦炮彈的法子獻了出來。

阿巴泰對於尚可喜的方法非常滿意,不知內情的他也是對尚可喜好一頓誇讚。

在如此牢固的工事下,明人想要突破大營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阿巴泰本以爲明軍兩處合兵後會迅速對自己的大營展開攻擊,以便儘早突破防線前去救援輜重大營,但令他沒想到的是,明軍好像並不着急,而是堂而皇之地在對面搭起帳篷,立起了營盤,完全是一副準備與清軍耗下去的姿態。

阿巴泰和尚可喜商議半天也沒猜到明軍的真實意圖,隨後便只能下令全軍戒備,營柵土牆上的哨兵嚴密監視明軍動向,防止其中有什麼詭計,最主要的是防備明軍的夜襲。

初春的天色黑的很早,大約在申時末左右,黑夜便已降臨。

爲防明軍的偷襲,包衣們在營柵外每隔五十步便點燃一堆篝火,並且每一堆篝火旁都有一兩名經過挑選的包衣負責看守。

這些包衣都是日常對大清忠心無比、並且在包衣中混的不錯的漢人,清軍並不擔心他們會趁夜逃走,因爲他們的妻兒老小都在建州,在這個注重血脈親情的時代,沒有人會爲了自己苟活而放棄血脈相連的家人。

令清軍感到意外的是,對面的明軍陣營一直安靜異常,並沒有大軍調動發出的巨大聲響,也沒有明軍士卒去將營寨外的火堆破壞,看這情形,明軍並沒有夜襲的打算。

夜半子時左右,就在大部分清軍士卒早已入睡,看守火堆的包衣們也感到心安的時候,如雷般的巨響響徹天際,二十門佛郎機的炮口幾乎在同時冒出了橘紅色的火焰,與黑夜融爲一體的彈丸悄無聲息的向清軍營寨內砸了過去。

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九十章 平息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