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

就在嶽託準備派遣快馬前往寧遠城外的清軍營地,告知阿巴泰調遣三千蒙古八旗前來圍攻秦軍的時候,寧遠城北門厚重的城門緩緩開啓,兩千身着各色鎧甲的騎兵以兩騎爲一排馳出城門洞,隨後打馬直奔向前。

緊接着,先是一千名身着紅色綿甲的刀盾手列隊魚貫而出,然後分成兩隊,在旗幟的引導下向兩裡之外的壕溝處行進,在抵達後向兩側展開隊形,隨後四千名火銃手緊隨而出,在刀盾手中間組成了四個方陣。

之後四千名長槍手出城,在銃手後面三十步列成同樣的陣型。

清軍所謂的挖壕圍城,並不是將壕溝挖成連接起來的形式,而是在中間留下了四條寬約十步左右的通道,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爲了誘使明軍出城與他們野戰。

在寧遠城門打開的時候,通道百餘步外遊蕩的幾股清軍遊騎中便有人打馬向五里之外的大營飛奔而去。

數百騎的清軍當中,或有人打馬近前觀察明軍動靜,或是數人毫不在意地圍坐歇息說笑,或是幾騎在追逐打鬧,並未將一隊隊正在出城的明軍放在眼中。

隨着大隊的明軍陸續出城列陣,清軍大營響起了嘹亮的號角聲,沒過多久,遠處悶雷般的聲響中,大股的塵煙升騰而起,六千蒙八旗騎兵挾着彷彿能吞沒一切的氣勢縱馬而來。

六千蒙古騎兵如洪水般涌來,在距壕溝三裡處分流爲兩個大隊,遮護住了兩翼,只留下了正面大片的開闊地。

沒過多久,隨着漫天招展的旌旗,身穿一身黑色鎖甲的繞餘貝勒阿巴泰,在百餘名巴牙喇的護衛下子大營中縱馬而出,除了三個牛錄的清軍留守大營看護輜重以外,十二個滿編牛錄、共計三千六百人的鑲藍旗清軍列陣出營,向着出城的明軍而來。

就在清軍大隊步卒出營時,明軍幾個方陣列陣完畢,隨後兩千名民壯涌出城外,在各自營頭的帶領下,手持鐵杴鋤頭籮筐麻包等各種器具來到壕溝邊開始動手挖土。

清軍百餘哨騎見狀飛奔過來查探,明軍四個方陣前排銃手在千總的大聲號令下舉銃指向前方,清軍哨騎面對着一長溜黑黝黝的銃口,心頭不禁也是一陣發麻,在沒搞清楚民壯爲何掘土的情況下,也只得撥馬避到百餘步外。

沒用一刻鐘的時間,就在清軍馬隊的注視下,二十餘座半人高、長寬各丈餘、後面有長長斜坡的寬大平臺便在壕溝邊上築成,輜重營的民壯隨即紛紛撤回了後面。

緊接着二十輛牛車拖拽着按着兩個輪子的炮架緩緩駛出城門洞,炮架上是二十門五百斤重的佛朗機炮,民壯們築成的平臺就是爲這些殺傷利器準備的炮臺。

當三千餘清軍抵達中間的戰場時,明軍的二十門佛郎機炮也基本上架設完畢。

“督帥,戰陣都已備好,還請督帥下令!”

寧遠城北門城頭上,一身鎖甲的秦軍總兵周遇吉抱拳拱手向孫傳庭大聲稟報道。

“好!本官就在城頭觀周將軍如何破敵!去吧!”

一身大紅官服的孫傳庭負手挺立,一雙炯炯有神的雙目遠眺着清軍的陣型沉聲下令道。

“卑職定不負督帥之望!誓將建奴敗於寧遠!”

周遇吉再次抱拳施禮大聲回稟,隨即轉身帶着親兵下的城來,跨上坐騎由城門洞疾馳而去,身後數十名親兵催馬緊隨其後。

周遇吉在策馬奔至一座最高的平臺跟前勒住坐騎,翻身下馬後沿着斜坡上了平臺,幾名負責傳令的親兵也跟着上來。

上了平臺之後,在城頭早就將清軍陣型觀察好的周遇吉隨口吩咐一句,身邊的一名親兵將一面黃色三角旗高舉左右搖動,身後輜重營的幾百名民壯擡着拒馬跑向兩側的通道,快速越過壕溝後向側翼飛奔而去。

一聲不算長的號角聲吹響,約莫三裡地之外的清軍騎兵分別馳出一支兩百人的小隊,迎向擡着拒馬的民壯,準備把這些大膽的尼堪全部殺死當場。

民壯們眼瞅着正在加速衝來的清軍戰馬,一個個不由得慌作一團,要不是帶隊的營頭大聲喝罵着,很多人就要丟下拒馬翻身而逃了。

就在這時,幾道霹靂聲在天空中炸響,城頭上四門數千斤的紅夷大炮次第打響,五斤重的彈丸呼嘯而出,在天空中劃出數道美妙的弧線後,砸向了正在向民壯們衝來的清軍騎兵前進的路線上。

兩顆先發的彈丸並未直接命中敵騎,而是在落地後陡然躍起撲向正在提速的清軍馬隊。

一名衝在最前的蒙古騎兵被落地後瞬間彈起的彈丸直接命中,上半身被砸的稀爛,胯下的戰馬仍舊往前疾奔。

擊穿他身體的彈丸並未減緩速度,而是繼續前衝,向犁地的犁頭一樣,在清軍的馬隊中犁出一條長長的血道。

彈丸所經的線路上,五六名清軍或是被直接砸死,或是坐騎中彈前撲倒地,然後被後面躲閃不及的戰馬踏成肉泥。

四枚先後飛來的彈丸供造成了二十餘名清軍的死傷,倒地的戰馬也也在清軍馬隊中引起了不小地混亂,後排的騎手不得不提繮躍馬閃避,兩側馬隊的速度也爲之大大減緩。

連續響起的炮聲宛如給民壯們打了一針強心劑,本來怕的要命的民壯們頓時膽氣一壯,不由自主地加快腳步前衝,然後將拒馬隨意一丟,隨即在營頭們的呼喊下撒腿向後狂奔。

兩百多具胡亂堆放的拒馬形成了大片的障礙區,清軍馬隊在短暫地混亂過後再次提速衝來,但眼看到一堆無法穿越的障礙物擋住了去路,無奈之下只能眼睜睜看着百餘步外羊羣般的民壯跑回來壕溝以內。

大批拒馬擺放的雖然差強人意,但也能起勉強到遮蔽明軍兩翼的作用,周遇吉隨即下達了進一步的指令。

一杆赤色大旗左右擺動數下,四個長槍方陣分別向兩邊最外側的通道行去,穿過通道後向兩側前進,最後在拒馬後面組成了兩個大方陣。

緊接着,作爲主攻的銃手方陣由中間的的兩條通道魚貫而出,在前行兩百餘步後站定,彙集成兩個間隔十步、每排四百人,一共五排的大型方陣。

明軍的兩千騎兵和一千名刀盾手則是原地待命,隨時伺機而動。

兩千騎兵是孫傳庭抵達關外後,將寧遠附近堡城中的關寧馬隊整合而成的,因爲數量遠教清軍騎兵爲少,所以只能在較爲安全地區域等候戰機。

根據事前的會商,明軍以防守的姿態出城列陣,等待清軍的大舉進攻。

這種佈置並非秦軍不夠勇悍,而是孫傳庭想利用清軍上下普遍存在的輕敵念頭,準備將佛郎機炮的威力發揮到極致而採用的戰術。

有效射程四百步左右的佛郎機將會是決定這場戰鬥走向的勝負手。

誘敵來攻,給清軍造成重大殺傷的同時,也會把清軍的注意力全部吸引過來,這會使得陳奇瑜的奇襲更加有把握。

“阿息保,你帶五個牛錄正面準備,庫勒擦,你帶五百弓手、五百步卒去右翼,把後面的阿哈調來一千人,你指揮弓手掩護他們破除拒馬,之後格日楞帶一千馬隊衝,步卒跟進衝殺!今日定要教這幫明人看看我八旗的威風!”

騎在馬上觀陣完畢的阿巴泰大聲下達了命令。

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十六章 平叛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八章 皇莊4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