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

陳奇瑜轉過屏風進入二堂,前行幾步在主座上坐了下來,韓灌和李祿緊跟着走了進來。

“李祿,你近前來!本官有話問你!”

在確認聽不到大堂內陳奇之與賀歉的講話聲音後,陳奇瑜沉聲吩咐道。

正感到莫名其妙的的李祿聞言急忙上前拱手道:“不知學士有何吩咐!”

“本官問你,你李祿是否還是朝廷之官將?你手下之士卒是否還聽從朝廷之令?”

腰板挺直地陳奇瑜,目光炯炯的直視着李祿的雙目,語氣嚴厲地開口發問道。

李祿聞言趕忙躬身抱拳回道:“回稟學士,卑下從來便是大明官將,手下士卒向來是朝廷之兵!卑下對朝廷一向絕無二心!”

雖然不知道陳奇瑜爲何問出這幾句話,但李祿心裡隱隱覺得有什麼事情要發生。

“好!本官就等你這句話!本官雖是來此不久,但靜觀你之行舉,對朝廷尚存敬畏之心,這在關外已是難得!現今東虜大軍壓境,局勢危在旦夕!本官身負皇命督軍,絕不容有不聽將令之事生髮!”

陳奇瑜一邊說話一邊觀察着李祿的表情和舉動,在看到李祿依舊是一副恭敬地神態時,他緊接着開口道:“李祿,你任遊擊一職已有多久?”

“回稟學士,卑下自崇禎五年末由千總升任遊擊一職,至今已是五年有餘!”

李祿恭敬地回道。

“唔,本官預備上奏朝廷,將你擢爲分守參將一職!但在此之前,你要做一件事,以此來證明你對朝廷之忠心!你可願聽本官之令?!”

陳奇瑜身子前傾壓低聲音,用犀利地眼神逼視着李祿。

李祿聞言先是心中大喜,隨後立刻意識到了什麼,臉上的神情也變得掙扎無比。

他已經大致猜到了陳奇瑜要讓他做什麼事了。

投名狀。

升爲參將的投名狀。

陳奇瑜見狀微微一笑,身子慢慢後仰靠在椅背上,並沒有繼續出言催促李祿。

剛纔在大堂中從賀歉對李祿的語氣行舉來看,兩人之間並不是性命之交的關係,雖然同爲遼西將門出身,但在關係到切身利益的時候,他相信李祿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他事先吩咐過,讓賀歉和李祿分別從手下中各自挑選出五十人,然後用這百人小隊去夜襲清軍,從李祿聽令行事的舉動就能看出,此人對朝廷還是忠心的。

而賀歉對自己的號令置若罔聞、敷衍塞責,擺明了對朝廷毫無敬畏之心,這等人留着也是徒耗國帑的禍害,值此大敵當前,此人必須要除掉。

此刻李祿的內心也是糾結無比。

他與賀歉共事多年,雖然談不上多好的交情,但畢竟份數同僚,都屬遼西將門中人,賀歉更是遼西頭號人物祖大壽極爲信任地親信之一,自己要是動手火拼,那就意味着徹底脫離了遼西將門,從此只能依靠朝廷了。

但與此同時,李祿對自己現在的官階心裡一直感到不滿。

因爲他不是祖吳兩家嫡系的緣故,所以儘管戰陣上立功不少,但混到三十多歲,才只落了個區區遊擊將軍的職位,而賀歉這等草包卻因與祖家親厚的關係,順風順水的升到了參將一職。

“稟學士,卑下願以朝廷號令爲準,一切但憑學士吩咐!”

內心鬥爭激烈的李祿終於做出了選擇,他單膝跪地,雙手抱拳過頂,低頭衝着陳奇瑜行禮道。

“好!本官果是未曾看錯與你,此舉方爲深明大義、識時務之人!李祿,本官命你即刻率人將府外賀歉手下親隨全部斬殺!之後率部圍住其軍營,對營內士卒進行甄別,凡是日常與其親近者,全部就地斬殺!餘者收繳兵刃盔甲後與營內禁足!就如此吧,你去將賀歉招進二堂來,韓灌,此事由你料理,去吧!”

陳奇瑜果斷的對李祿下達了命令,隨後即刻起身,從二堂後門回了後宅。

對於誅殺一個參將這種小事,陳奇瑜絲毫未放在心上。

依照他的想法,遼西將門上下盡皆該殺。

大明前幾年差點崩潰,每年幾百萬的遼餉就是罪魁禍首之一。

耗盡國力來對付一個兩百萬人的小小建州,這中間有多少人趁機上下其手、損公肥私,卻導致朝廷因爲加徵而惹得天怒人怨。

堂內二人恭送陳奇瑜離開之後,李祿一咬牙轉身去往前面,韓灌則是將燧發手銃摸出,開始裝填彈藥。

“賀參將,學士裡邊有請!”

行至大堂的李祿傳話完畢,用複雜難明地眼神看了一眼賀歉後隨即大步出了大堂,穿過堂前的院子向守備署衙大門外疾步而去。

此時的賀歉尚不知死期已至,聽到李祿的話語後從椅子上站起身來,衝着李祿冷哼一聲,舉步向二堂行去。

適才陳奇瑜所說的升賞一事還在賀歉腦子裡轉悠着。

他心中已是認定,現在八旗大兵已至,朝廷還得指望他們這些兵頭出力,所以不得不拿出官階和金銀來收買人心,這已經是皇帝和那些文臣慣用的套路了。

他一邊想着好事,一邊漫不經心地舉步邁入二堂之中。

然而,他想要的東西根本不在,只有幾步外全身披掛整齊的韓灌手持短銃對準了他,沒等他做出任何反應,一聲巨響在不算寬敞的二堂內迴盪開來,賀歉的身子如同被一柄重錘擊中一般,大睜着雙眼仰面直挺挺的倒在地上。

約莫過了一盞茶的功夫,陳奇之來到了後院陳奇瑜的書房內,將外面一切都已瞭解的消息告訴了自己的大兄。

賀歉帶來的十餘名親兵全部被李祿帶人誅殺殆盡,李祿已經帶着賀歉的人頭趕往賀歉的兵營,五十名士卒組成的夜襲小隊很快將會由西門出城,之後有西面的羣山密林中前往寧遠城外的建奴營地,只待寧遠方向的官軍於建奴交手,他們就會在夜裡發動突襲。

陳奇瑜在定下夜襲之計後,派遣夜不收將自己的手信送往寧遠城中,希望孫傳庭到時能出兵配合自己的行動,牽制和吸引清軍的注意力,好讓這隻夜襲的小隊能更加順利的實施這個計劃。

孫傳庭的回信很快就傳了回來。

在信中孫傳庭表態會全力支持陳奇瑜的這個計劃,並表示會趁機遣大軍出城,突破清軍的封鎖後,揮師北上支援孫應元部,將寧遠方面的清軍逼回到明軍輜重營地附近,並伺機與清軍展開攻防大戰。

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七十章 商路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四百章 佈防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