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

秦軍營地的大門足夠寬敞,銃聲響起時,數十名身披雙層重甲的清軍涌入營寨,正低頭疾步向幾十步外矮牆後的明軍猛衝,打算藉助重甲的防護力抵擋住火銃的打擊。

百餘名清軍弓手緊跟在後,試圖在進入重箭五十步射程範圍內對秦軍展開射殺。

但事實證明,這種想法純屬異想天開。

前隊清軍根本無法立足,更無法給弓手打出一片可以立足之地。

在不到五十步的距離內,高速飛行的彈丸速度達到了極致,別說雙層鎖甲,就算披着一塊鐵皮也照樣會被銃子的巨大動能所擊穿。

血花四濺伴隨着前隊清軍的慘叫聲中,二十餘名清軍被擊中倒地,但見慣了無數生命在自己面前死亡的剩餘清軍絲毫不爲所動,反而開始加速向前疾衝,後隊的清軍不顧地上族人發出的哀嚎聲緊跟着前隊身後。

他們知道明軍火銃犀利,也知道接下來還會有銃子射來,但他們的任務就是不惜性命闖入明軍銃手營中。

只要近身肉搏,那些火銃也只不過是鐵棍而已。

對面這隻明軍的確是精銳之師。

這是衆多衝鋒清軍腦子裡下意識的反應,而這種反應也成爲了他們腦子裡最後的意識。

在以往與明軍的無數次交鋒當中,明軍雖然也是以火銃作爲前陣,但出於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不等清軍衝到射程之內便將手中的火銃打響,隨後便會扔下火銃逃命。

而清軍總是在幾乎毫無損傷的情況下趁勢追殺,幾十個清軍便能攆着上千甚至數千明軍漫山遍野的跑。

而眼前的明軍很明顯是那種訓練有素、軍紀嚴明的強軍,這樣的明軍必須要徹底絞殺才行。

只有被殺死的敵人才是最好的敵人。

首排一百名銃手射擊完畢之後迅速蹲地開始清理銃膛、裝填火藥和銃子,尖利的喇叭聲響過,第二排火銃緊接着打響,又是一百枚銃彈激射而出,在清軍面前形成了一層彈幕,前衝的清軍如同高速飛奔的野牛撞到堅硬的岩石一般翻滾在地。

兩百枚銃彈將衝在最前面的清軍一掃而空,雙層重甲並未挽救他們的生命。

一灘灘殷紅的鮮血在地上蜿蜒流淌開來,尚未立刻死掉的重傷清軍捂着傷處慘叫打滾,但快速大量的失血很快便會奪去他們的性命。

雖然心中震驚於明軍強悍的火力,但大批的清軍依舊繼續前衝。

族人的性命不能白白犧牲。

衝過去!

用錘子敲碎對面尼堪的腦袋,用斧頭砍下他們的頭顱,用鐵槍刺穿他們的腰腹。

我們是天下無敵的八旗兵,沒有人能阻擋我們的衝鋒。

這是每一個清軍腦子裡共有的念頭。

沒有人發出吶喊,因爲那樣會白白消耗力氣。

只有衝入尼堪們陣型中發力揮砍時纔會吐氣開聲。

但明軍持續不斷的射擊徹底粉碎了清軍的幻想。

雖然被濃濃地硝煙遮擋了視線,但這時候的火銃不是瞄準射擊,而是集火攻擊一個區域,銃手們只管衝着前方開火就行。

沒等第六排銃手打完,第一排的銃手已經裝填完畢,火繩再次吹燃,只等着聽到喇叭聲後便會起身射擊。

劉百民銃手身後,一百名長槍手和一百名刀盾手正在迅速趕來,帶隊的兩名把總看到炮臺上揮動的紅色旗幟後即刻帶隊疾步而來。

除了少數啞火的火銃之外,秦軍第一輪近六百枚銃彈將一百餘名清軍殺傷倒地。

隨着第一排銃手起身再射一輪,已經衝到四十步以內的清軍再次被射倒近三十人。

面對明軍似乎無休無止的銃彈射擊,只能捱打而無法還手的清軍終於支撐不住了,衝在前面的清軍開始有人試圖轉身往回逃竄。

隨着恐慌情緒的傳染,前隊清軍或是有意識或是在猶豫不定中開始反身回撤。

帶隊衝鋒的甲喇章京回裡不雖然勇悍過人,但尚未來得及施展一身本事便被銃彈射殺,扛不住明軍火銃打擊,又失去了指揮的清軍敗下陣來。

清軍弓手還未進入營門內的有效射程內,也在不得不停下了前進的腳步。

後陣帶領三百名清軍的甲喇章京烏達補尚未率隊衝入明軍營寨,由於視線阻隔的原因,他只聽到銃聲接連不斷的響起,心裡也開始驚疑不定起來。

緊接着不過百餘息的功夫,衝入明軍營寨的前隊便亂了起來,前沖和後撤的清軍糾纏在了一起。

久經戰陣的烏達補見勢不妙,立刻吩咐吹響撤兵的號角,沒等號角聲響起,明軍的長槍手和刀盾手就追殺了過來。

從來都是正面對敵的清軍終於嚐到了被明軍從背後砍殺的滋味。

在兩列排成刺蝟一般陣型的秦軍長槍手的捅刺,以及護住長槍手兩翼的刀盾手的遮擋劈砍下,許多已經亂了方寸的清軍雖然回身對敵,但秦軍手中長達丈餘的長槍卻根本沒給他們機會。

這種類似破甲錐的槍頭對清軍的重甲直接無視,一根根雪亮鋒利的槍頭每一次吞吐都會帶起一團殷紅的鮮血,轉瞬之間便造成數十名清軍的傷亡。

這還幸虧清軍是散兵陣型,不然傷亡人數會更多。

清軍弓手帶隊的牛錄額真反應極快,當即指揮弓手後撤十餘步向秦軍的長槍手進行了幾輪吊射。

隨着炮臺上黑旗揮舞,李三娃率三百銃手繞過矮牆迎了上來。長槍手和刀盾手在被射倒數十人後撤向營門兩側。

ωwш. tt kan. ¢Ο

有百餘名清軍再次衝入營寨,想借機追殺後撤的明軍,但卻遭到了三百名採用第一排單膝跪地、第二排彎腰躬身、第三排直立地秦軍用三段擊方式再次痛擊。

隨着數十名清軍被擊倒在地,第一隊剩餘地清軍終於在崩潰中四散而逃。

在李三娃的大聲吩咐下,傷亡的數十名秦軍被刀盾手迅速擡走,銃手們也分別從兩側撤回矮牆後面。營門內外的空地上只留下了滿地清軍的死者和傷員。

這場小規模的激戰只持續了不到一刻鐘的時間,便以秦軍的完勝而告一段落。

烏達補眼看着撤回來的清軍低着頭從自己面前走過,心頭也不由得變得沉重萬分。

站在清軍炮陣後面的土臺上觀望的嶽託臉色陰沉已極,一旁的孔友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也是面色難看。

雖然他們並未看清衝入營寨的清軍時如何敗陣的,但接連不斷響起的銃聲和漫天飄散的煙霧已經說明了整個過程。

這與嶽託去年率軍在松山、大興堡、興平堡等堡城下的遭遇很相似,都是被明軍犀利的火器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來人,將烏達補喚回,留下一千馬隊監視明軍,召集甲喇章京以上將領來本王帳內議事!”

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二百章 客戶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