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

果然未出張遠所料。

考慮到明軍火銃可以從營柵圓木間進行施放、而包衣們根本經不住幾輪轟殺,繼而無法進行毀壞營柵的緣故,嶽託並未下令清軍在下午冒險展開攻擊,而是打算等天黑之後拆掉營柵於明日再行聚兵來打。

入夜之後,上千名漢人包衣在清軍的監視保護下,拿着斧頭大鋸涌至明軍北門兩側營柵前,開始了對這些原木的破拆,而營內的明軍對此卻是毫無反應。

明軍的營柵埋在地下的部分幾達全場的三分之一,由於缺少鐵料的緣故,大多數包衣手中的工具都因沒有及時修補而鈍化,刨出一根粗大的圓木就要花費好長時間。

剛開始時因爲怕明軍會出兵進行阻止,所以包衣們都是摸黑作業,這也導致整個工程的進展非常緩慢,快一個時辰了才挖出了數十根圓木。

後來在看到明軍並無動靜時,孔友德干脆下令點燃火把,以使幹活的包衣能在看的見的情況下加快進度。

這一舉措果然奏效。

在能見度得到極大提升的情況下,整個拆毀作業進展速度隨即加快。

兩個時辰之後,北面的營柵全部被清除乾淨,明軍的整個防線徹底暴露在了清軍的視野之中。

孔友德在下令清軍與包衣們回撤歇息後,自己也趕去了嶽託的營帳交令。

第二天辰時剛過,隨着嘹亮的號角聲響徹四野,一千五百名鑲紅旗清軍士卒在一名甲喇章京的率領下出營列隊,另一個營盤中,三千名漢八旗的士卒也隨着智順王尚可喜的旗幟出營擺好了陣勢。

沒過多久,三千名漢人包衣在百餘名清軍的驅趕喝罵下,亂糟糟地從一側向明軍營地前彙集。

一名漢軍旗的統領站在包衣隊伍前大聲嚷嚷幾句後轉身離開,包衣隊伍開始緩緩向前移動,目標直指兩地外地明軍營地。

包衣隊伍的兩側各有一百名清軍騎馬持着刀弓監視,只要有其中臨陣脫逃的,便會遭到這些督戰清軍的無情砍殺。

處在這三千名包衣最前端的是百餘輛盾車,推車的是經過挑選出來的已經被八旗同化了的幾百名漢人。

這批漢人出於種種原因,在日常間表現出來的是對八旗的高度認同和歸屬感,渴望擁有旗人的身份,平時也是被用來管制自己原先的同胞,並且對待漢人的態度比旗人更加惡劣。

因爲嶽託事先通過孔友德給這數百人許諾,只要今天表現出衆,戰後回到盛京便會給他們擡旗,從此他們將成爲漢八旗中的一員,也會被原先的同胞尊稱一聲旗人老爺了。

得了主子許諾的這羣漢人敗類如同打了雞血一般,滿懷着對未來會成爲老爺的憧憬,舉步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在包衣隊伍前行之後,兩側的鑲紅旗和漢軍旗清軍開始緩緩而動,打算瞅準時機撲上去與明軍展開廝殺。

秦軍營地前面已經顯露出來的左右兩個原本孤立的炮臺,現在已經變成了像座堡壘一樣。

炮臺底座前方二十步範圍內是兩道中間有出口的矮牆,每道矮牆後面都有一百名銃手坐地等候,磚土結構的底座從地面起向兩側加寬,各自構築了一個一人高的小型平臺,各擺放虎蹲炮一門,炮手兩人。

這種佈置組成了上中下三道立體火力打擊網,加上一直延伸到兩側營柵的矮牆後面六百名銃手、二十門置於矮牆前面的虎蹲炮,足可以讓清軍碰個頭破血流。

爲了與防守西面營寨的陳勇部互相支援,張遠還下令將兩個營寨隔開的木柵拆掉一個大的缺口,並且在營寨之間的通道上預埋了地雷若干。

要是再有清軍探馬想從中間往前探查,結果肯定是被炸個人仰馬翻。

左側寬大的炮臺上面,張遠正在凝神觀望着兩側清軍的動向,兩名親兵侍立在他的右側,一人手持盾牌,腰懸長刀,脖子下面掛着銅質的喇叭;另一人手中拿着兩面黑紅顏色的三角旗,身背長弓,腰間懸着裝滿三棱箭的箭壺。

擺在炮臺中間、已經裝填好彈藥的佛郎機炮斜指向了前方,裝滿木炭的銅盆燒的正旺,一柄火鉗放在一側,主炮手正在目測着清軍與炮臺的距離,兩名裝填手略帶緊張的注視着主炮手的後背,隨時等候着他下達指令。

片刻之後,打頭的三十餘輛盾車亂糟糟的涌入原先的營門之內,但張遠並未下達攻擊的指令,甚至看都未看這羣包衣一眼。

在看到矮牆後面的明軍並沒有起身準備射擊的動作後,不知道誰吆喝了一聲,前排推車的包衣紛紛嘶吼着突然加速向前衝去,跟隨在後的包衣們也是振作精神吶喊着涌了上去。

而兩側的清軍步卒在號令下也是加快了步伐,向着矮牆衝去。

“準備!”

隨着張遠的一聲令下,炮手迅速伸手抄起火鉗探入盆中,冰冷的火鉗在燃燒正旺的火盆中,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成了橙紅色。

“放!”

主炮手將火鉗從炭盆中抽出,一下子摁在佛朗機炮尾部的引信上,急速燃燒的引信如同一條火蛇一樣,扭曲着身子發出嗤嗤的輕微響聲,倏忽之間突然消失。

“Duang”的一聲巨響聲中,一斤重的彈丸激射,順着早已調整好方位的炮口飛向了右側的清軍前隊。

緊接着右側炮臺的佛郎機炮也發出了怒吼,明清兩軍準備已久的第二次戰鬥正式打響。

推着盾車衝在前面的包衣被大炮的巨響嚇了一跳,腳步也是不由自主的緩了一緩,後隊整個人羣的喧囂叫嚷也被嚇得停了下來。

待發現炮彈不是向自己這邊落下後,幾十輛盾車重新提速向前衝去。

兩顆彈丸先後落在清軍陣營中,在分別擊中兩名清軍後落地順勢向前彈跳數次,在造成數名清軍傷亡後才停止了運動。

緊接着,“轟”“轟”的爆炸聲突然連環響起,隨即是一片慘叫聲,硝煙瀰漫中,殘肢斷臂夾雜着盾車碎裂的木頭飛向了空中。

前排推着盾車的包衣們,踩響了秦軍在矮牆前面四十步左右埋設的地雷。

沒等兩側的清軍做出反應,兩座炮臺的炮手已經將引藥池和炮膛內的火藥殘渣迅速清理乾淨。

一名裝填手快速地將發射藥包和彈丸填進炮膛中,用一根木質頂杆將之頂到炮膛底部,炮手在引藥池中撒上引藥後插上引信,另一名裝填手迅速將佛郎機炮的子銃換好,之後用力將氣門密閉,炮手隨即用火鉗點燃引信,第二枚彈丸隨着巨響聲飛向了清軍。

清軍在佛郎機炮不斷的巨響聲中有序地分散開來,依然向前行進着,而被地雷炸的屁滾尿流的包衣們則是止步不前。

雖然有成爲旗人的巨大誘惑,隨之而來的也會有奴才伺候自己,但要是命都沒了,還享個屁的福啊?

前排的八旗鐵桿包衣們開始猶豫起來,被炸死炸傷的十餘名同伴就躺在自己身側,幾輛翻倒在地的盾車彷彿在昭示着自己的命運。

“嗖嗖”地尖嘯聲中,幾名猶豫不決的推車包衣被飛來的利箭貫穿頭部後重重地倒地身亡。

“繼續前行!後退者死!前行者重賞!”

兩側督戰的清軍嘶吼聲傳來。

回頭看到幾十步外張開的一把把強弓,前排的包衣不約而同的擡起車把,硬着頭皮向前衝去。

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七章 皇莊3第二百章 客戶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三十章 預謀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