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

“把總,咱們這得勝堡在松山城南面幾十裡地了,爲啥子還要出來哨探?建奴要是打過來,前面的堡城不早就傳出警迅來了?俺看啊,咱們再往前哨探個十里八里的,趕緊找個背風的地方烤烤火吧!你說這都打春都快兩旬了,這關外咋還是這般冷啊!”

得勝堡西側的大山叢林中,一隻十餘人的明軍夜不收小隊牽着戰馬在林中蜿蜒穿行着。

這是奉命出來哨探的一隻秦軍夜不收小隊,帶隊的是年過三旬的把總崔行雲,他牽馬走在了隊伍的最前面,一雙明亮的眼睛不停地來回掃視着兩側,兩隻耳朵也在仔細聆聽並分辨着周圍傳來的各種動靜。

按照夜不收的規矩,十餘人分成了前中後三組,每組間隔約有二十步左右,這個距離之內如果前隊遇襲,中間一隊的短弩可以就地進行支援,而後隊也會很快做出反應。

剛纔說話的是跟在崔行雲身後的總旗高進,年齡比崔行雲略小,身材高瘦,長着一張與身材相匹配的長長的馬臉。

兩人原先都是陝西鎮的夜不收出身,俱爲從軍十餘年的老行伍,都有一身的好武藝,但因爲邊軍裡派系林立,他們幾個雖然也立過不少功勞,卻都被上司搶去按在了手下親信的頭上,最後不過是落了些許賞功銀完事。

崔行雲等人雖然也是非常不滿,但胳膊擰不過大腿,最終也只能忍氣吞聲的憋在心裡。

直到孫傳庭赴任陝西后開始編練新軍,在打聽到新軍缺少老兵並且糧餉按時發放的消息後,崔行雲與高進等人一合計,乾脆帶着戰馬兵甲連夜出走,投奔到了孫傳庭的麾下。

孫傳庭雖然正直,但卻不是迂腐之人。

他對大明邊軍的腐爛早有了解,在得知了崔行雲等人的情況之後,孫傳庭對此並無絲毫反感之意,反而採取了不聞不問、聽之任之的態度。

而像崔行雲他們這種情況的事情真是不少,隨後的日子裡,不斷的有邊軍低級將官和士卒聞訊投奔了新軍,最後總人數多達了近兩千人之多。

事情發展到了後期,這些軍鎮的總兵大將也知道了這一情況,但誰敢去陝西巡撫門上要人啊?

無奈之下,這羣兵頭們只能下令各部嚴加防範,所有士卒不得外出之後,情況才得以緩解。

這些來自與陝西鎮、寧夏鎮、延綏鎮,甚至更遠的甘肅鎮的逃兵,大多數都是戰陣經驗豐富的老卒,他們的到來讓秦軍的骨架迅速地建立了起來。

這批老卒中雖有不少人的軍紀確實差了一些,但在秦軍嚴格地紀律、每頓管飽的飯食、足額發放的軍餉、表現出色便能拔擢等數項舉措之下,這些多年養成的壞習慣也被慢慢地糾正了過來。

正是在這羣老卒的帶領和示範下,作爲新軍的秦軍卻是迅速成長爲了一隻強軍。

在隨後秦軍的幾次征戰中,崔行雲和高進等人先後立下了幾次功勞,但這次卻再沒有人來搶他們的功勞,而是升擢賞功一併發下,崔行雲也得以積功升至把總的職位,高進也落了個總旗的職位,終於邁入了大明官軍軍官的行列裡。

“你懂個屁!前幾日俺從參將哪裡得知,義州那邊已是來了大隊建奴,且每日都在不斷增兵,錦州、松山都已封閉城門!參將還告知俺,鬆錦城外咱們官軍哨探已是與建奴哨探交過幾次手了!看建奴之意,這是想一路往南探查咱們的軍情,要不然爲何遣咱們出城查探?”

崔行雲一邊跟高進說着話,一邊警惕地觀察着周圍的情況。

在崇禎十年秋日抵達京郊休息月餘之後,部分秦軍便奉命分批開赴關外,越過寧遠城後進駐了幾座堡城之中。

崔行雲和手下的五十餘名夜不收隸屬於參將雷聲轄下,他們這一部共計三千餘人駐紮在了松山西南方向的得勝堡。

“把總,恁說,這建奴真是有傳言中那般厲害?俺們可是跟西北馬賊、土匪、流賊都交過手,那些馬賊可都是扎手的緊,最後還不是給俺們給宰了個乾淨?建奴能比馬賊還強?比高闖王那些番兵還強?”

高進雖是長了一副嚇人的模樣,可天生就跟婦人一般的話癆,他和崔行雲在一起的時候,崔行雲只需出個耳朵就成,剩下的話題高進自己就包辦了。

因着前後都是在自家地盤上的關係,精神放鬆的高進話匣子一下子又打開了。

“敵襲!”

已經養成了一邊聽他嘮叨一邊觀察四周的崔行雲突然低喝一聲,身體同時迅速向旁一閃,隨後矮身鑽進馬腹下。

“嗖”地一聲輕嘯過後,一隻三棱重箭插在了剛纔他身體所在位置的地面上,長長的箭桿還在輕輕抖動中。

十餘年的夜不收生涯,使得崔行雲耳目靈敏度遠勝常人,身體的急速反應也幾乎成了下意識的動作。

剛纔那一聲輕微的弓弦響動聲被他那敏銳的聽覺捕捉到了,身體立即作出了相應的躲避動作。

而他後面有些大意的高進卻沒那麼好的運氣,聽到崔行雲的示警聲後他下意識地身子一歪,一隻閃電般飛來的長箭透過他身上的棉甲深深地紮在了他的肩頭,一股巨大的衝擊力將他的身子帶倒在地。

高進倒地之後忍着劇痛順勢一個側滾藏在一棵大樹後面,他迅速翻身爬起後背靠着大樹坐下,幾聲慘呼和戰馬的悲鳴聲傳來,然後是重物倒地壓斷幼樹發出的聲響,他能聽得出悲鳴聲是自己的戰馬發出來的。

高進一隻手摁在受傷的肩頭,口中大喘幾下後讓心緒放平,然後由樹後稍微露頭看向長箭射來的方向。

崔行雲躲過第一隻箭之後,順手將短弩從戰馬的兜囊中摸出,然後迅速從馬腹下躲到了一棵樹後。

跟在他和高進後面的兩名夜不收沒來得及躲開重箭的突襲,一個被射中脖頸仰面倒地,手捂住傷處掙扎幾下後便悄然無聲,大股地鮮血順着被長箭撕開的口子汩汩而出,很快便將一小塊地面染紅。

另一名夜不收被重箭命中胸口處,一聲金屬之間碰撞地悶響過後也是被衝擊力帶到在地,但他隨即翻身藏到了樹後。

關鍵時候,護心的銅鏡救了他一命。

崔行雲身子緊貼着樹幹探頭向側前方看去。

數十步外,七八道身影正藉着樹木的掩護迅速向他們逼近。

這些人身上的盔甲樣式與大明官軍極其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帽盔頂部的盔尖細長,如同豎着一根長長的鐵條一般,上面飄揚的白纓顯得很是孤單。

“是建奴!用銃!”

雖然秦軍並未與建奴碰過面,但出現在這裡襲擊官軍的只有建奴。

尤其是那一張張醜陋且冷漠的面孔上散發出的嗜殺的神情,與傳說中的建奴形象別無二致。

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十六章 平叛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四章 洪承疇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十七章 樊城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二十九章 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