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

就在大明全國上下沉浸在新年的熱鬧氣氛之中時,東北的建州卻是一片厲兵秣馬的忙碌景象。

尚未解除封凍的道路上不時地有數量不一的八旗兵伍攜帶兵甲騎馬行進,成羣結隊衣衫襤褸的漢人包衣,或推車或挑擔,在八旗兵的監護下,冒着尚未消散的嚴寒從四面八方而來,將大批的糧草物資運往義州方向。

與外面猶自冰冷的氣溫相比,盛京崇政殿內卻是溫暖如春,皇太極召集了親王貝勒們正在商議出兵南下的事宜。

十二個時辰不間斷燃燒的火龍,讓整個皇宮的大部分殿內溫度維持着舒適感,使得居住在各殿的貴人們,在漫長而寒冷的冬季裡也感受不到一絲冰天雪地的味道。

“鄭親王,各旗兵馬集結到何種程度了?糧草物資可是準備妥當了?”

御座上的皇太極面色紅潤有光。

經過一個冬天的將養,他的身子已是恢復如初,並且數月未再發病。

“回皇上的話,現下各旗兵馬大部集結到位,漢軍旗除了守衛義州的人馬以外,其餘留在盛京的都已經向義州趕去。插漢部因着要趕着牛羊前來盛京,故此尚有幾千人未到。不過據探馬回稟,頂多再有五天便能趕過來。糧草物資先已是大部運往了義州,剩餘的只要大軍出征時隨軍就成!”

坐在階下下手左側第一位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神態恭謹的施禮回稟道。

自從他哥哥阿敏因忤逆皇太極被圈禁之後,濟爾哈朗對皇太極越發地尊重,說話行事處處以臣下自居,但凡是得了好東西,他都會在第一時間內送入宮中,以博得皇太極及其他貴人的歡心。

濟爾哈朗這些行舉沒有白費功夫,包括皇太極在內的宮中貴人都對他讚不絕口,皇太極也是投桃報李,將他的位子直接提到了親王首位,壓過了禮親王代善,成爲羣臣之首。

“好!鄭親王做的不壞!只要糧草物資備齊,這回大軍南下便無後顧之憂了!睿親王,兩白旗的朝鮮銃手是何情形?朕聽聞前端時日有人妄圖叛歸?莫不是兩白旗短了他們的糧餉所致?眼看大戰在即,怎地未戰先亂了軍心?兩白旗要是統帶不了,那就將這些銃手交給兩紅旗,以免上陣誤了大事!”

皇太極目視濟爾哈朗下手位的多爾袞語氣不善的發問道。

兩白旗在多爾袞和阿濟格的親率下,於去年集結重兵前往朝鮮打糧,在大敗朝鮮軍隊之後,逼迫朝鮮國王交出了十萬石糧食,最後還帶着五千名朝鮮銃手返回了盛京。

這批數量巨大的糧食大大緩解了建州缺糧地危機,也讓皇太極更加堅定了南下搶掠地決心。

必須趁着還有糧食的時候再去搶劫了,要不然等這些糧食消耗完畢,夏收還沒到來,整個建州就有陷入饑荒的危險。

已經開始的小冰河時期對東北也造成了不小地影響。

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建州所轄雨雪急劇減少,大批田地裡的莊稼因缺少灌溉而長勢不佳。

而出自荒山野嶺、思想和行爲極度野蠻落後的皇太極們對此卻是束手無策,根本拿不出相應的措施來應對這種情況的發生。

幸虧范文程、寧完我等這些漢人還知道一些常識,他們上書皇太極後得到許可後,率領包衣中的工匠四處打井修渠,這才稍微緩解了一下一些地方的旱情。

但由於大明兩年來持續的禁運,打井修渠所用的鐵料器件成了制約建州抗旱的主要因素,在消耗掉一定數量的鐵料之後,打井事項被迫中止。

剩餘的鐵料還要作爲軍資使用,要是全部農用,一旦發生戰事該當如何?

糧食減產就減產吧,到時候讓那些尼堪少吃點就成,餓死了是他們活該,到時候再去大明搶人就行。

但長久這麼下去可不是個事,皇太極在考慮再三之後,決定必須儘快派兵南下,尋求從大明那邊得到足夠的物資補給。

皇太極下了決心,這回不再是小打小鬧的搶劫了,而是要遣重兵大舉壓上,力爭把鬆錦等城池全部拿下,徹底將明軍壓回到山海關以內。

“八哥,銃手的事已經了結了,也算不得是何大事,斬了幾個領頭鬧事的之後也就無事了,軍心未見不穩,八哥寬心好了!這五千人可都是兩白旗打朝鮮帶來的,自是還由我兩白旗統帶着。有咱們八旗軍紀鎮着,上了陣誰敢不聽號令?”

多爾袞敷衍的衝着皇太極拱了拱手,輕描淡寫的回了幾句,並未將皇太極的威脅之意放在心上。

前着十幾天,由於兩白旗的一個牛錄章京醉酒之後鞭打了一個朝鮮銃手,結果引發了銃手的衆怒,那個牛錄章京和幾個八旗兵也被銃手們仗着人多圍毆了一頓,最後那個受傷牛錄章京手下的八旗兵要與銃手火拼,被聞訊而來的阿濟格制止。

最後的結果就是參與毆打的二十幾名銃手被斬首,牛錄章京和幾名手下則是被罰了一些銀錢了事。

阿濟格這種處置手段在其他族人看來實屬正常,但卻引起了朝鮮銃手們內心的強烈不滿,只是出於對八旗的懼怕,這幫朝鮮軍不敢發作而已。

“哼!兩白旗處置此事何其粗疏,就不怕使人心寒嗎?!明軍火器已非漢軍旗能敵,這些朝鮮銃手將是我八旗對付明軍之利器!要好好待他們,如此方能讓他們賣命!鄭親王,稍後你帶上三萬兩銀子去朝鮮軍營地,除卻撫卹一下死者之外,其餘的根據官職將銀子發放下去,就說是朕的犒賞!”

皇太極可不是阿濟格那種莽夫能比的,他自是知道軍心是如何凝聚的。

這次明擺着是阿濟格處置不公,如果不及時化解朝鮮軍隊心中的怨氣,真要上了戰場,難保不是一觸即潰的局面。

“臣遵命!”

不等多爾袞出言反駁,濟爾哈朗已經起身接旨。

多爾袞冷哼一聲沒再言語。

畢竟是面臨大戰,他雖然對皇太極收買人心的舉動有些惱怒,但還是忍了下去。

反正這羣銃手還在兩白旗的控制之下,將來打完了他也沒打算讓這些人回去,到時候直接歸到兩白旗名下,你老八再想對付咱們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此次攻伐明國之戰關乎我大清氣運,是爲我大清立國以來最爲關鍵之一戰,軍令一下,須得全軍用命,不得有絲毫違逆!若有不聽令者皆斬!此戰功成之後,我大清不但實力劇增,且隨時可進逼明國京畿一帶,逼迫明國皇帝將重兵集於山海關一線。到時明國西北防線將會如同篩子一般,處處皆是漏洞。而我大清兵馬可趁虛直入邊牆,攻略明國宣大、延綏等邊鎮,拔其城鎮、擄其人口錢糧,或許不過十年,我大清便可借路西北之地,直驅明國京師,大明之花花江山說不定就是我大清的了!”

此時此刻,御座上的皇太極神采飛揚,彷彿現在就坐在紫禁城裡那張真正的龍牀上一般。

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九十章 平息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九十章 平息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四百章 佈防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