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

令朱由檢和其他人沒想到的是,說話的又是禮部尚書張國維。

這廝剛被首輔打了臉,怎地又蹦了出來?難道嫌自己死的慢不成?

“有事奏來!”

在羣臣幸災樂禍的眼神中,朱由檢面無表情的開口道,語氣中沒有摻雜任何感情色彩。

“啓奏聖上,已薨衍聖公長子孔興燮連番上書禮部,分說請求下代衍聖公襲封之事,其請封之表臣也已呈於御前一月有餘;衍聖公之位乃我名教之標杆,其長期空缺之下恐引發士林紛議,致使天下讀書人心生惶恐。此事關乎天下教化之興衰、士林人心之向背,實是幾位緊要之事,還請聖上早日下旨賜其襲封,以安天下士人之心!”

距孔衍植被錦衣衛溺斃已經過去數月有餘,其長子孔興燮在兩個月前便上表朝廷,請求冊封襲爵一事能儘快辦妥。

而禮部早就將孔興燮的請封錶轉呈進宮,但到現在也沒有得到宮內的任何迴應。

孔興燮卻誤以爲是自己沒有打點到位的原因,在託請了數位名家大儒致信數位朝堂重臣後,又遣了親信進京,以重禮請託張國維等人面聖時提及此事,以求儘快襲封衍聖公之位。

張國維在接受了孔家送來的兩千兩銀子以及幾樣古董字畫之後,遂以禮部的名義繞過通政司,直接給皇帝上了部本,將衍聖公爵位的重要性,以及孔興燮襲封的合法性羅列其中,請求皇帝儘快賜封,以免引發士林清議的不滿。

沒想到部本進宮之後依舊是沒有任何迴音。

受人之託,忠人之事。

雖然張國維自知自己的前程不妙,但爲了在士林中贏得一片好評之聲,以便給自己的後代留下一些人脈,這纔在連續被溫體仁擺了兩道之後,硬着頭皮站出來再次提及此事。

“據朕所知,孔家借衍聖公之名,於鄉里多行種種不法之事。近兩百年來,其通過巧取豪奪、強行逼迫等手段,於天災人禍之時強買百姓良田歸爲己有,期間更是有傷人害命之嫌。據查,衍聖公府名下田地有數千頃之多,且俱爲水澆良田,大部分原爲當地農戶所有。而其爲孔府強買之後,產出之糧亦均被其囤積居奇,於糧荒之際高價售賣謀取不義之利!此等行爲於聖人利義之喻完全相悖,此等行徑已背離聖人初衷,其以何德承繼爵位?朕以爲,孔家北宗於名教大義之上缺失嚴重,與孔家南宗耕讀傳世相比,其應當悔過自省方可言其餘!此事不必再提!朕自有決斷!”

朱由檢冷着臉將張國維的奏請駁了回去、

孔興燮遣人入京送禮的詳情錦衣衛早就呈報宮內,朱由檢並沒放在心上,誰收了禮都沒用,一些提及此事的題本都被他扔到了一旁。

他就等着有人站出來公開給孔家說話時,把孔家的醜事宣揚出來,向世人揭穿孔府北宗貪婪無恥的真面目,以此來打擊那些僞儒家、真小人的醜惡嘴臉。

一旦孔家的醜事曝光,那肯定會在士林中引發對孔家的爭議和批判,也會使世人對儒家經義如何作爲個人修身標準重新定義。

而最後自己再以朝廷的名義重新制定儒家標準,在大明推行新儒家學說,把仁義禮智信作爲最基礎的儒學理義,以約束更多人的言行。

朱由檢相信,自己今日這番言論很快就會被傳揚開去,到時候錦衣衛再借機暗中推波助瀾,拿出一些真憑實據用以輔證之後,這足以讓天下有頭腦的人去用疑慮的眼光看待孔家,那麼孔家所釋義的儒家學說也將會成爲士林中議論的話題。

只要有了懷疑就好,朱由檢並沒打算徹底否定儒家,只是想去其糟泊、留其精華而已。但這將會是一件曠日持久的大事,朱由檢也沒有太多精力參與其中,到時候就交給老溫處理吧,相信他會樂於替自己背黑鍋的。

張國維臉色訕訕的坐了下來,一股濃濃地挫敗感從他的心頭升起。

孔家不管做了什麼都與他無關,他只是想利用這個機會撈取一些私利,而皇帝對他的不耐讓他感到絕望。看來自己在京師的日子可以倒數了,可令張國維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無論自己怎樣努力,皇帝就是看不上他,這到底是何原因呢?

“報~~~啓稟皇爺!關外緊急軍情送達!”

就在這時,殿外的一名小太監捧着一個紅漆木匣奔入殿內後大聲跪稟道。

王承恩趕忙小跑着過去接過了木匣,小太監躬身退到殿外。

“溫卿、楊卿、孫卿、陳卿留下,其餘諸卿且回本部處置公務去吧!”

隨着朱由檢的一聲令下,除了被點名留下的幾人以外,包括駱養性在內的內廷、外廷諸人施禮後退出了殿內。

王承恩在驗看過木匣封口未動後,將封口處的蜜蠟用火折融開,打開木匣將裡面的奏報拿出遞到了朱由檢手中。

洪承疇的奏報內容不多,朱由檢接過信箋看了一眼後先是微微一怔,繼而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不一會功夫,殿內的幾人便將奏報傳看一遍,王承恩收回後放在了御案上。

“諸位卿家議一議吧,此事雖說不知原委到底爲何,但對朝廷來說確是有益無害。那麼此間有無以供利用之處呢?衆位卿家不妨詳加考量!大伴,去吩咐一聲,朕今日午間留幾位卿家用食!”

朱由檢笑吟吟地說了幾句後轉頭對王承恩道,王承恩趕忙點頭應下,之後去後殿門口喚過一個小太監囑咐了幾句,小太監隨即飛奔而去。

見衆臣都在蹙眉思考當中,殿內一名小太監輕手輕腳的給幾位大佬續上茶水。

朱由檢並未催促衆人,而是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活動活動腿腳。

不知不覺已經是未時末了,坐了這麼久確實有些乏累的感覺。

穿越過來幾年,一直忙於各種事物,缺少了足夠的運動量,以致精力有時感覺不繼,看來以後要多活動活動了。

朱由檢這番伸胳膊蜷腿的舉動剛好被回來的王承恩看了個正着,王承恩趕忙小跑到他的近前壓低聲音問道:“皇爺,您是不是累了?這事一時半會怕是幾位大學士也想不出好法子來,要不您去後宮歇會兒,老奴陪着幾位學士在這靜思,待御膳備好,您和幾位學士用過膳食再商議此事可好?”

“大伴有心了,朕只是無事起來鬆緩鬆緩,眼下用膳還早,且稍待吧!對了,大伴,家人可曾安置妥當了?”

朱由檢笑着低聲問道。

早在前年的時候,他就讓王承恩從自家侄兒中過嗣一個,給他承繼香火的同時也能讓他的名字重回族譜之上。

要知道王承恩雖然位高權重,但畢竟是沒了子孫根的閹人,因爲自家絕後的原因,不管你多大官都要被從族譜上除名的,將來死後也不能葬入祖墳,因爲那樣會讓先人蒙受羞辱的,這件事已經成了王承恩長久以來的的一塊心病。

“回皇爺的話,老奴的侄兒前幾日已是入京,現已搬進了老奴於東城給他置辦的宅子裡;等瞅個良辰吉日,老奴就辦個磕頭宴,從此之後老奴也是有自家孩兒之人了!”

此刻的王承恩容光煥發,平時佝僂的身子也挺直了起來,語氣裡是滿滿的自豪與欣慰。

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九章 皇莊5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三十章 預謀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十五章 譁變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二百章 客戶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