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安排

自崇禎的新政在軍器監實施以來,工匠們迸發出巨大的生產熱情,所有工匠都玩命似的大幹,原先懶散消極的狀態一掃而空。

每天兩頓飽飯讓匠人們渾身充滿幹勁,計件制的施行讓平時磨洋工的匠人連上廁所都跑着去,生怕時間長了耽誤掙錢,原先不到下值就偷偷摸摸溜號的現象徹底消失。

因爲軍器監日夜有人值守,有的工匠甚至不願下值,巡守的吏員和士卒勸說幾次無效,只能強行將其拖出,然後關閉大門。被攆出去的工匠在門外翹着腳的大罵,嫌他們耽誤自己掙錢,門裡面的人也只能相對苦笑,奈何不得。

巨大的動力帶來的是產量的劇增,加上嚴格的管理措施,所有軍需物資產量翻了幾倍,質量更是跟以前有天壤之別。

崇禎正在武英殿偏殿內翻閱畢懋康的彙報材料,字裡行間滿是振奮之情,對崇禎創立的種種舉措讚不絕口。

崇禎最關注的火銃已經打造了百餘杆,並已全部交於勇衛營,由孫應元選拔精善火器之人,組成五百人的火銃隊,新舊火銃混雜使用,等新的火銃生產出來後再以新換舊。勇衛營驗收試射之後,杆杆都是精品,絕無爆膛的風險。

火藥配方自朱振卿與他們商議改良後,射程威力大大增加,原先的火藥因爲雜質太多,火銃五十步內才能射棉甲,三十步內才能射穿鐵甲。改良過後,五十步內就能射穿鎖甲,七十步就能射穿棉甲,射程足足增加了二十步,這就能讓火銃手有足夠的時間繼續發射或是安全撤離。

崇禎提出的震天雷的研製也已成功。陶土燒製,狀如小號的酒罈,裡面裝有鐵屑、碎石、瓷器碎片和火藥,重約三斤左右,引信經過試驗後,採用燃燒均勻的綿紙,從引燃到拋出落地爆炸大約十息時間,威力驚人,一丈範圍內殺傷效果明顯。

其實震天雷宋代就已經出現,不過當時火藥純度不高,所以殺傷力不大,只是聲響巨大,所以得名震天雷,如今只是改良了火藥配方,使其殺傷力更大而已。

王承恩拿着一個紅色木匣進入殿內,來到朱振卿身邊,將木匣呈上,崇禎見上面密封完好,示意王承恩打開,王承恩打開木匣後拿出裡面的信函呈到他的手中。

這時孫傳庭的密奏已經以六百里加急送達,密奏前半部是報捷,把剿滅悍匪整齊王一事做了簡單描述,其中提到有功人員名單,以備朝廷賞功。後半部分則是詳細訴說了到任陝西之後所作所爲,對百姓的困苦以及官紳的貪婪憤怒不已。信中還將他要設計拿衛所主官動刀的想法全盤托出,言明此舉可能導致天下大譁,畢竟衛所也是官紳中的一員,這樣做了之後恐怕會被千夫所指,爲朝臣所不容,將來恐怕不會善終,但爲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將不惜此命,以報答崇禎的知遇之恩。

看完孫傳庭的密奏之後,崇禎沉思起來。

後世對孫傳庭的評價很高,認爲如果崇禎用人不疑,堅持一直重用孫傳庭的話,明朝不至於滅亡。但崇禎久居深宮,對外情知之不深,容易被身邊大臣的言論做蠱惑,加上本人多疑善變,以致孫傳庭不被重用。甚至被楊嗣昌構陷入獄長達兩年之久,後因實在無人可用,才被從獄中放出帶兵剿賊,但爲時已晚,後來戰歿於渭南,崇禎認爲他是詐死,居然沒有追封贈蔭,這是多麼大悲劇,後人評價“傳庭死而明亡亦”。

思襯半天之後,崇禎提筆給孫傳庭寫了一封回信,信中對其到任月餘既遣將斬獲賊首予以充分肯定和褒揚,對於孫傳庭體恤民情的做法深表贊同,並表示會全力支持他在陝西的所作所爲,再次表達了對他的充分信任。

至於其對自己前途的悲觀看法,崇禎毫不客氣的進行了批評,說只要自己還是皇帝,大明還是朱家的天下,不管是閣臣還是其他重臣,沒有任何人的讒言會損害皇家對孫傳庭的信任。信的末尾他表示已經明瞭孫傳庭的計謀,會安排妥當人手前往協助,並希望孫傳庭在陝西不拘身份,大膽啓用人才。

寫罷回信,王承恩拿去用印後封蓋好,崇禎下旨:晉羅世芳爲遊擊將軍,賞銀五十兩;山陽縣令荀文禮剿賊有功,七品晉爲從六品,暫仍爲山陽縣令,待有空職後優先任用,典史牟大用奮勇殺敵而亡,追贈爲七品,賜銀一百兩,永業田二十畝;其餘有功將領各升一級,賞銀二十兩,士卒賞銀五兩,內閣擬旨後與朱振卿的密信一併以六百里加急送往西安。

王承恩領命去了內閣,崇禎吩咐傳駱養性覲見,半刻鐘後,駱養性匆匆而來。

駱養性施禮之後,崇禎笑吟吟的開口道:“駱養性,錦衣衛整頓的如何了?找你來是有事交付與你,朕要看看錦衣衛是不是外界所說,成了沒了爪牙的老虎了。”

駱養性躬身回稟道:“啓稟陛下,這幾個月來,臣遵從陛下旨意,大力整飭衛務,裁汰老弱,增補青壯精幹校尉,擴大暗探數目,以便掌握更多情治,以供陛下決策。五百緹騎也是每日操演,陛下從京營挑選的幾名教官甚是精銳,現在緹騎的戰力得到極大提升。陛下吩咐的蒐集張家口幾個富商的資料也基本完畢,後續如何行事,只待陛下一道旨意。陛下自內帑撥銀給錦衣衛發餉,衛中上下所有人等極其振奮,對陛下的忠心自不待言,照此形勢,錦衣衛振興可期!”

崇禎開口道:“你最近所爲,朕也略有耳聞,這幾個月你的確花了不少氣力,錦衣衛面貌已大爲改善,朕給你記下一功,但切記不可驕傲自滿,要將好的風氣保持下去。錦衣衛乃朕的耳目,也是朕的依仗之一,衛務萬不可懈怠。張家口之事只有朕與你,以及參與此事的有關人等所知,不得告於他人,現在還不到動手時候!”

崇禎端起茶喝了一口,放下茶杯繼續道:“你從衛中挑選五十人,朕派御前護衛程千里率隊,前往陝西孫傳庭處,到了那裡如何行事聽從他的安排即可。這五十人要精於近身搏殺,埋伏哨探之輩。朕會知會軍器監,這些人離京前可以去軍器監挑選一些趁手武器,有這些人協助,孫傳庭會更加自如一些,你回衛裡之後立刻操辦此事。另外就是,朕覺得錦衣衛在江南一帶的力量是不是脫離了你的掌控?你回去後與其他堂上官商議一番,錦衣衛南京千戶必須換人,從京師衛所挑選忠心且精幹之人赴任南京,朕要對江南一帶官紳的動向有所瞭解。江南乃大明財富重地,這幾年有失控之傾向,必須扭轉過來,蒐集各種情治是重要一環,你等必須重視起來,好了,回去執行吧!”

駱養性施禮後退出,崇禎吩咐小黃門前往皇莊傳旨給劉朝,從皇莊裡抽調幾名事務精熟的莊頭,帶領幾隻打井隊前往陝西巡撫處聽用。這幾個月生產的軍用棉衣一千件一併送往,到時會有官軍押運。

自從把誠意伯的十幾萬畝田地收歸皇家後,劉朝的工作壓力驟然增大。原先他與幾名莊頭管理着數千人,已經非常吃力,現在一下子又增加了數倍的人口田地,劉朝忙的連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沒了。

整日兩個田莊只見來回奔波,辛苦自不待言,但就是如此忙碌的狀態,讓劉朝覺得前所未有的充實。

他把在原先皇莊實施的措施也移植到裡一個莊子,種種舉措之下,兩個莊子的農戶有種翻天覆地的感受,生產積極性得到巨大提升。

農戶們不管男女老少,但凡能動的,都參與到各種生產活動中去。幾個月下來,原先經常吃不飽飯,滿臉菜色的農戶們氣色漸漸好了起來。家裡養的雞蛋鴨蛋都有人市價收購,免去了自己跑到京城售賣的辛苦,手裡也慢慢積攢了一些銀錢,不光飯能吃飽了,家中的飯桌上一月也能見到幾次葷腥。

有些婦人的頭上也多了件廉價的頭飾,更重要的是人的精氣神有了極大的變化,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滿足的神情,走路的姿態也不是原先那樣有氣無力,一臉愁苦的樣子。劉朝看到這一切,心裡有種巨大的成就感,所有見到他的農戶,都會恭敬的行禮,稱呼他劉公公。劉朝感覺的到,這都是農戶們發自內心的,並非畏懼他的權勢,而是感激他給農戶們帶來的巨大實惠。

崇禎自然知道新增加的田地太多,再加上被服軍糧生產等等,劉朝已經忙不過來,現下的體制也應改變了。所以又從宮裡派出數十名讀過書的太監前往皇莊,協助劉朝管理。

成立皇莊管理局,劉朝爲大使,正五品,左右副使各一人,從五品,劉朝地位儼然已同宮內的中等太監比肩了,心下自是得意異常,也對朱振卿的重用感激更甚,平日裡也更加賣力。

崇禎派到皇莊的小黃門傳達了旨意後,劉朝立刻着手安排,他分派最早跟隨他的兩名莊頭王二和趙武各帶兩隻打井隊前去陝西。這兩人已經對莊內事務熟練無比,劉朝知道這次皇爺調人前往陝西是次立功的機會,自然要給自己得用之人。棉衣已經生產了三千餘件,自是挑出一千件準備好,等朝廷派人押送,一併前往陝西。

西安左衛劉輔國的書房內,應邀前來的張潤達、孫作旺正與劉輔國秘密交談,書房周圍幾十步禁絕一切人員靠近。

書房內,坐在主位的劉輔國臉色陰沉的看着二人,開口道:“一月之期已經過半,二位有何打算?”

坐在下手客位的二人對視一眼後,孫作旺道:“說句實話,孫某自是心中不甘。但苦思數日也無對策,此次前來,也是想聽聽劉兄的想法,劉兄要是有好辦法,咱們會遵從,這件事上咱們三衛必須共進退,不然我等數代積累的家產將會損失極大!”

張潤達在一旁也是點頭表示贊同,劉輔國長嘆一口氣,說道:“某何嘗不想有個萬全之策啊!只可惜我們是衛所啊,文武官員幾乎沒人瞧得上咱們,朝廷裡自不必說,本地就算與我等有些私交的文官,在此事上也無可奈何,現在陝西誰還有他孫愣子官大?”

孫作旺也是滿臉懊惱之色,說道:“那些狗官,平時吃我等孝敬之時滿臉春風,一旦遇上大事,一個個閉門不見,就如從不認識我等一樣。小弟前幾日曾去拜訪過幾個省裡的文官,可一個都沒見上,連禮物都被扔了出來,真是讓人既氣憤又心寒啊!”

張潤達開口道:“小弟與宣府總兵算是有些淵源,前幾日曾派親信攜重金前往宣府,原指望一個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將能給孫愣子寫封信,看看能否從中緩頰一番。誰知其一聽說此事,禮都沒收,將我的人打發出來。還讓其帶話給我,說是孫傳庭在朝臣中久負盛名,此次得聖上重用到任陝西,這第一把火要是燒不起來,聖上的臉面往哪放?這次還是不要與其硬抗,待過幾年他走後,在慢慢設法將交還的田地索回便可。唉,小弟何嘗不知這樣最爲穩妥,可就是心裡咽不下這口氣啊,這不是明擺着吃柿子專揀軟的捏嗎?就欺負咱們衛所沒兵沒刀,如同一頭肥豬一般,毫無反抗之力。”

劉輔國沉着臉說道:“你們手下將官是何態度?這一刀下來,不光是咱們幾個,其他人也不好過!”

孫作旺開口道:“這還用問啊,誰甘心把吃到嘴裡的肉吐出來?弟兄們也都是恨得牙癢癢,只是想不出辦法應對啊!”

張潤達也表達了同樣之意,劉輔國咬牙切齒的道:“這是官逼民反啊!”

孫作旺也說道:“這狗官,真是要逼着大夥造反啊!”

張潤達一聽造反二字,心裡一驚,沒有隨口附和,閉口無言。

劉輔國看着二人神色,心中自然有數,他不動聲色的說道:“咱們也就是說說,真要造反可不敢,那可是誅族的大罪。不過,咱們也不能讓狗官輕輕易易的就把咱們的家產奪走,怎麼着也得給他添點亂子!”

孫作旺急忙道:“劉兄,有什麼好辦法?”

張潤達也是一臉期待的望着他,劉輔國沉吟一下開口道:“辦法倒是想到一個,可就不知二位是不是願意參加!”

孫作旺急道:“都什麼時候了,有辦法你就快說!只要能攪黃了此事,不管作甚,我孫某絕不含糊!”

張潤達思襯一下後也說道:“只要不是造反,我也願遵從劉兄!”

劉輔國本想把計劃和盤托出,但看到張潤達如此態度,自是不敢徹底表露自己的計策,他想了一想後說道:“爲兄是這麼想的:等一月之期快到之時,我們各自召集在此事中不甘者,人越多越好。當官這麼多年,誰還沒幾個信得過的人?三衛加在一起,我估摸着上千人是有的,甚至更多。到時衆人齊聚我左衛,我等上報巡撫,就說因爲田地一事有人不服,聚衆鬧事,眼看就要譁變,請巡撫大人親來壓陣並彈壓,他來了之後,哼哼!”

張潤達大驚,開口道:“劉兄,你莫不是要咱們殺官造反啊?那可是誅九族的死罪啊,我等皆是大明官員,無論如何不能做反賊啊!”

孫作旺輕蔑的看了他一眼,說道:“造反就造反,那些泥腿子啥都沒有不都造反了,現在還成了氣候,就算造反,咱們手裡有糧有錢,招兵買馬還不簡單?朝廷都欺到咱頭上了,這次要是應了他,以後還不定有啥招等着繼續坑害咱們呢!”

張潤達臉色蒼白,低頭不語。

劉輔國看了他一眼,開口道:“造反咱們是不會的,但殺官不一定就是造反!如果巡撫大人被憤怒的軍戶所害,與咱們有何關係?咱們又沒兵沒刀,保不住巡撫大人也不是咱們的過錯啊,你們說對不對?”

孫作旺楞了一下後明白過來,大喜道:“劉兄此計妙啊!巡撫大人死於亂民之手,過後咱們擊殺亂民,爲巡撫大人報仇,不僅無過,還有功啊!哈哈哈!到時死無對證,朝廷就算懷疑,也只能信我等之言啊!”

張潤達擡頭看向二人,開口道:“二位莫不是忘了巡撫的標營嗎?那可是連整齊王這等悍匪都斬殺的精銳之師啊!巡撫大人前來衛所,怎麼會不帶着標營護衛呢?”

孫作旺聞言,臉色頓時難看起來,上次巡撫衙門議事的時候,那十幾個標營護衛直入大堂,抽刀威嚇,那氣勢一看就是上過戰陣見過血的精悍之卒,巡撫出門肯定有標營隨行,到時別說亂民,就算正規官軍也不見得是對手。

劉輔國一看事已至此,只能把自己的計策和盤托出,不然二人就要動搖,於是開口道:“這點某已想到,到時我等糾集之人都要在我官署之前聚衆,等孫愣子到達後,看到人多後,定會將護衛在外圍散開,以便一旦出了亂子,好動手彈壓。我等事先議好,讓出一條路供他來到宅院門前,那時他身邊護衛肯定不多,等他到了官署門前,立即圍住他們,場上要亂起來,此時就算他讓手下彈壓,他的護衛也都是在外圍,這時我等以保護巡撫之名將其勸入官署之內,然後關閉大門,而官署之內則是早就埋伏好的親信家丁,一擁而上將其斬殺,這就叫請君入甕之計,二位覺得如何?”

孫作旺細細琢磨後,一拍大腿,衝着劉輔國舉起大拇指,高聲叫道:“劉兄大才啊!這一計真是高明啊,劉兄不去做個總兵真是屈才了!孫某佩服佩服!就依劉兄的計策!”

張潤達沉默一會後,開口道:“既然二位心意已決,某也無話可說,三衛實乃一體,某絕不會置身事外,定當以二位馬首是瞻!”

劉輔國一拍扶手,高聲道:“好!爽快!只要這次順利把孫愣子除掉,我等的家業就能保住,子孫後代也能繼續享用榮華富貴!”

孫作旺興奮異常,彷彿看到了孫傳庭人頭落地的場景,張潤達也是強自歡笑。

劉輔國欲要安排二人宴飲,張潤達以回衛所抓緊安排爲由辭別而去,孫作旺留了下來。

等送走張潤達回來後,孫作旺皺眉說道:“劉兄,某總覺得張潤達有異心,不可信任,萬一他出首告密,那可如何是好?”

劉輔國冷笑道:“某也看出來了,姓張的跟咱們不一條心。不過你放心,他這人向來膽小怕事,說是心善,其實就是懦弱,此等關乎我們三衛存亡的大事,他斷不敢出首,不然不僅是我們,就是他的手下親信也不會答應!他平日總是誰都不得罪,這等一下子得罪所有人的事他肯定不敢。我看啊,這次他最後肯定以身體不適爲名不參與,至於他手下之人是不是參與此事,他肯定不管不問。爲防萬一,某會安排親信家丁盯住他,只要咱們兄弟齊心,到時依計而行,定會砍了孫愣子的狗頭!”

孫作旺點頭贊同,二人盡興歡飲不提。

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十七章 樊城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四章 洪承疇第十七章 樊城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二章 駱養性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十五章 譁變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