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

“事情的經過就是如此了,此次親軍北鎮撫司鎮撫使親至南京,這可是比李夢暗更難打發的主兒!咱家與忻城伯爲了給你等騰挪出足夠的時間想出對策,放下身段委曲求全、百般懇請之下,李若鏈方纔答應暫不動手拿人。現下可是刀架在你等的脖頸之上了,再無妥當之策,以親軍洶洶之意來看,此事怕是斷難善了!咱家與忻城伯身份超然,此事絕無可能牽連到我二人身上,之所以出面斡旋,還不是看在與你等共事多年的份上。咱家可說好了,之前不管欠了誰的情分,這回可是一筆勾銷了!”

鎮守太監署衙二堂內,張彝憲與趙之龍並排坐於主位上,南京的部司近二十名高官們分別坐於下手兩側的座位上。衆人臉上的神情也是不盡相同,有的一臉輕鬆自得的神色,但大部分人都是一副心事很重的樣子。

張彝憲最後幾句話的意思呂維祺等人自然明白,在場衆人也紛紛對張彝憲和趙之龍施禮以示謝意。雖說平時沒少背後罵這兩人,但畢竟現在還得依仗人家不是?

“以張公公之意,接下來我等該如何去做纔好?株連栽贓向爲廠衛慣用伎倆,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若依那名錦衣堂上官之意,大肆株連之下,在座諸人怕是都難倖免!我輩讀聖賢書、效力於君王前,置個人私利於不顧,將畢生所學盡奉於大明,但卻突遭此無妄之災。難道所謂聖仁君就是這般作爲?既是聖君在位,卻爲何縱容鷹犬肆意行兇?此等惡政惡行還有天理嗎?大明善待士紳、不與民爭利之祖制就此消亡不成?難道今上欲留千古罵名於青史之上不成?”

呂維祺起身拱手之後慷慨激昂的發了一大通牢騷,目標直指遠在京師的朱由檢。

他已經看出來了,說是錦衣衛堂上官擅作主張想要株連,可若是沒有皇帝的默許,你一個皇帝的奴婢敢私自做主嗎?

所謂的廠衛自作主張,不過是爲了不給皇帝留下惡名而已。

“下官附議本兵之說!歷朝歷代之帝王中,唯有亡國之君才行此惡政!與民爭利之行實乃亡國之基也!”

“魏逆之禍殷鑑不遠!其借用廠衛爲害天下之舉已遭世人唾罵,今上欲重蹈其覆轍乎?”

“孟子有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前宋與士大夫共天下而文風昌盛,今上爲何反其道而行之?其最終之意欲如何!?”

呂維祺的牢騷引起了在座大多數人的共鳴,不少人紛紛起身加入到了指斥昏君的行動中。

“放肆!好大的膽子!竟敢對皇爺口出不遜!你等平日作何勾當自家心中沒數不成?!誰要再對皇爺有一句不滿之言,這事兒咱家不管了!”

張彝憲一拍座椅扶手,大聲呵斥道。

他畢竟是皇帝的家奴,雖然因爲利益現在暫時站在了南京這邊,但看到這幫混賬行子直接針對皇爺而來,他還是忍不住發了脾氣。

趙之龍也是眉頭一皺,一臉不悅的神情:“諸位食君之祿,怎能惡語相加於我皇?此等言行像是讀聖賢書之人嗎?還請各位自重!若是再有不堪之語,本伯即刻回府!”

看到兩名巨頭的態度後,衆人的激憤情緒方纔被強自壓住,呂維祺沉着臉坐了下來,心裡對張、趙二人的厭惡感更甚。

徐文淵臉上強帶笑容拱手開口道:“張公公、忻城伯恕罪,大家激於義憤之下方纔口不擇言,實則心中對今上還是忠心一片。當前之事究竟如何處置,還需兩位居中調和,以免跳梁欺壓到我南京頭上作威作福,那樣亦會於二位之名聲損害甚巨。而依張公公適才所講,似是尚有聖意還未抵此,現下尚不知聖上到底何意,下官以爲,在此之前維持現狀以待聖決爲最佳,而期間尚需請二位與欽差多多交通,以免有意外生髮!”

張彝憲聞言冷哼一聲,他雖然知道徐文淵有挑撥之意,但對於李若鏈今日的行爲還是記恨在心了。

就在他剛要出言之時,一名署衙的護兵百戶匆匆而入後單膝行軍禮大聲稟報:“稟張公公,卑職接手下回報,吏部考功司員外郎陳某、主事孫某已被錦衣衛由署衙中拿獲帶離!卑職特此稟報!”

張彝憲和趙之龍在從李邦華處回來之後,也分別安排了手下在各要害部位盯梢,以便隨時得知錦衣衛有無異動之舉,沒想到的是二人剛從李邦華處得到了不會輕動的保障,轉過頭來錦衣衛便開始下手拿人了。

“退下吧!且去好生盯着,一旦有事速速報來!”

那名百戶施禮後轉身而去,而他帶回來的消息卻讓南京諸人相顧失色。

徐文淵面色蒼白,後背上的汗水順着脊背流了下來。

考功司員外郎陳慶山平日也是與他過從甚密的手下,而錦衣衛先後將與他有關聯的人全部抓走,這是不是預示着很快就要輪到他了?

呂維祺起身拱手道:“張公公、忻城伯,現下聖旨未到南京,廠衛如此肆意妄爲,難道其兇戾之舉天下已無人能治否?!李夢暗身爲柏臺長官,身負監察百官之職,怎容廠衛於其面前越權拿人?此舉有違朝廷之規也!”

南京諸人對李邦華的到來其實並無多大畏懼,雖然李邦華手握糾劾百官的大權,並且此次以頂着欽差的頭銜到南京,但大家畢竟都是朝廷中人,做事都有一定之規,你要彈劾誰都要按照程序來。只要衆人齊心協力,拿出慣用的拖延推諉的水磨工夫來,保準讓你半年之內一無所獲。

可廠衛就不一樣了,這夥人辦事毫無規矩可講,辦差根本不給你任何緩頰請託的機會,都是直接登門拿人就走,這種行事手段和作風讓人根本無計可施。

現在眼看着錦衣衛開始動手了,如果再不想辦法,誰知道下一個被抓的會不會是自己?情急之下呂維祺想出了這麼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現在的情形非常不妙,如果株連下去,在座諸人屁股底下都不乾淨,很有可能最後被一網打盡,無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謀求由朝廷方面來處置此事,那樣就會有大把的時間和空間來做文章了。

南京吏部尚書餘有爲開口道:“本兵之建言甚合規矩,朝臣自該按朝規處置,豈能假手於他人!本官以爲,我等應一同前往李夢暗處討要說法,絕不能容廠衛橫行不法!還請張公公、忻城伯二位爲首,帶我等一同前去欽差行轅當面陳情!”

南京諸人聞言也都紛紛出聲附和,有心急的已經站起身來,堂內衆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了主位上的兩個大佬身上。

張彝憲與趙之龍對視一眼,沉吟一會後開口道:“呂部堂之言雖是有理,但此事怕是唯有如此簡單,這麼多人貿然前去,吃了閉門羹也屬尋常,那樣豈不是丟了南京的面子?這樣吧,咱家遣人去李夢暗處知會一聲,看看他願不願意與你等會面,若他應允那便最好不過,若是不允,那咱家與忻城伯少不得要再跑一趟!唉,爲了你等這檔子爛事,咱二人可是操碎了心吶!事後你等可是不能忘了咱二人的功勞才成!”

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七章 皇莊3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五十章 殘暴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四章 洪承疇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