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

進城之後,李邦華婉拒了請他入駐忻城伯府的趙之龍,而是將欽差行轅設在了一家名爲東籬閣的客棧中,這也是歷年來的欽差慣住之地,兩百名京營馬隊護衛則是進駐了左近的南京中衛的營房。

李立將兩百人分作四組,每組五十名全副武裝的士卒,在隊正的帶領下輪流守護着客棧。

在沐浴歇息過後,酉時左右,請李邦華前往太白樓赴宴的轎子來到客棧門外,值哨的伍長入內稟報後,出來告知前來迎接的南京鴻臚寺少卿秦紹文:制憲身體不適無法赴宴,謝過忻城伯以及南京諸同僚的一番盛情。

秦紹文聞聽之後並未多言,轉身上了轎子揚長而去。

今天下午發生在碼頭上的那一幕早就在南京城內傳開了,幾乎所有南京城中的官紳都對李邦華的行舉頗爲不滿,他呵斥呂維祺的那套言辭已經被認爲有指桑罵槐之意,這擺明了是要與整個南直隸官紳們爲敵。

南京城內位於西側的一處四進宅院的後花園裡,呂維祺、徐文淵、南京禮部右侍郎錢士升、南京戶部浙江清吏司郎中郎世珍等四人正在園中最高處的涼亭中品茶議事。

“介孺兄,李夢暗此次來勢洶洶,無視官場之規,公然於衆目睽睽之下對朝廷二品大員出口無理之言,此舉無異於視我江南上下如無物矣!介孺兄身爲南直隸百官之首卻受此之辱,實是令我等心下不平矣!無論介孺兄如何回擊,我等必與介孺兄同仇敵愾!共討之!”

年約四旬左右、白麪長髯、一臉正氣的徐文淵慨然發聲道。

自從徐啓明、焦雲峰等人先後被錦衣衛抓獲、發生在揚州等四府、尚未來得及向周邊府縣蔓延的罷市行動失敗之後,徐文淵便有了一種大事不妙的感覺。

這種自萬曆年間以來屢試不爽的法子這次居然徹底失靈。印象中身處宮中,如同眼盲耳聾的朱家皇帝突然變得耳聰目明起來,並且根本不顧可能引發的江南民亂,悍然採用武力手段,極其迅速地終結了此次事端。辦差的廠衛仿若早就等在那裡,眼看着他們一步步進入網中之後才把繩頭繫住,然後嬉笑之間便落得大注的財富。

這一切顛覆常規的做法讓徐文淵感到寒徹入骨,徐啓明等人落入了那幫手段狠辣的錦衣衛手中,自己這次怕是很難從中脫身了。

絕大部分被打發到南京的高官們大都很難再回到京師朝堂這個權利中心了,他們的政敵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而這些政敵正是目前在朝堂中的大佬們,有鑑於此,徐文淵就算想託人在皇帝面前爲其開脫罪責也根本找不到人。

在與呂維祺、錢士升等好友故舊商議了數次之後,所有人都對此事束手無策,只能寄希望於錦衣衛不會大行牽連之策了。

而心知自己已經陷入絕境的徐文淵頭一回有了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無時無刻不在擔心錦衣緹騎上門來拿他入獄。

就這樣在提心吊膽中過了十餘日之後,想象中的緹騎並未出現在南京城內,徐文淵提着的心也稍微放下了一點。

就在此時,皇帝的欽差卻突然來到了南京,這讓徐文淵剛剛有些放鬆的神經重又緊張起來。

在接到了呂維祺約他過府敘話的邀請後,徐文淵當即趕到了呂維祺的府中。

呂維祺與錢士升萬曆四十四年同科中試,雖然錢士升比他大五六歲,但兩人性格類似,都屬於率直敢言之人,也由此而結爲了好友。

錢士升爲人熱情好客、仗義疏財,在天啓年間曾花費重金營救被閹黨逮治的東林黨骨幹成員魏大中、萬璟等人,此舉爲其在東林黨中贏得了良好的聲譽,被江南之地的東林黨人所推崇。

他在崇禎六年時被朱由檢拜爲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參與機務要事,但其於任職期間,卻處處以東林黨人的利益爲先,蠱惑朱由檢下旨停止官辦冶煉、停止派遣官員赴江南督收積欠的賦稅,對於有人提出的於江南開徵商稅的提議更是極力反對,甚至打算將提議之人逮治下獄,最終被逐漸醒悟過來的朱由檢所厭惡,並於次年被打發到了南京。

“明德之言甚是在理。先有江南四府官紳因正當訴求一事被廠衛逮治入獄,今又有介孺賢弟被辱在後,此二事已表明,今上誤信朝堂奸佞之讒言,有欲對我南直隸下重手之嫌。若我等缺乏相應對策,必被其尋機各個擊破。爲今之計唯有我等攜手對外,方有可能使今上收回亂命,不至使繁華之地落與別有用心之人掌控之中,以令我江南士紳百姓安居樂業,無苛捐雜稅之苦!”

“抑之兄、明德賢弟,二位之慮維祺豈能不知?但此次李夢暗挾勢而至,更兼有蘇揚等四府犯事官紳之證,其志在必得之態已現。吾等雖有抗亂政之心,但實無拒其之力呀!此事端的棘手!”

從碼頭回府至今,呂維祺都在苦苦思索如何讓李邦華鎩羽而歸之計,但考慮了多時卻仍不得其解,無奈之下,這才找來這三個平素關係最近之人商議對策。

李邦華帶來的兩百馬隊給衆人帶來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別說現在,當初嘉靖年間倭亂時,一隻不足百人的倭寇登陸後橫掃江浙沿海十餘府縣,最後直接打到南京城下。那時候尚未徹底糜爛的江南衛所兵聚兵圍剿,都被這小股倭寇一一殺敗,更別說現在徹底平民化的尚存的衛所兵了。毫不客氣的說,這隻京營馬隊橫掃江南沒有任何問題。

不管是呂維祺還是其餘的三人,其龐大的家族利益都在南直隸之地,不論是家族生意還是門生故舊的官銜職位,基本都集中在了江南最繁華的地方,他們之間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係。一旦其中一人出事,其他勢力就會想方設法把出事之人所佔據的資源搶過來,這也算是江南官場中的潛規則。雖然雙方並不會真正撕破臉面,但事敗一方從各方面逐漸被邊緣化已是不可避免的。

正因如此,對於他們這個團體來講,就算徐啓明、焦雲峰等人出了事,但身爲上層掌控權力之人卻不能被牽連進去,必須想盡辦法將危機化解掉,保住直接參與其中的徐文淵等人。

“下官以爲呂部堂所言極有道理,以當下之情形來看,唯有尋求外力方能破此難解之局,否則單以我等治理恐難京師相抗。諸位部堂似是忽略一事,這李夢暗之外,尚有更爲難纏之對手並未現身,若是其突然出手,結局怕是更加難以把控了!”

一直插不上話的郎世珍趁着幾人沉默之際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他是錢士升開蒙恩師之子,隨着錢士升在仕途上步步高昇之後,在舉業上頗有天分的郎永珍也順利中試,在京師戶部觀政一年後被錢士升動用關係留在了部中,但成也蕭何敗蕭何,郎永珍後來也受了錢士升牽連,與其先後被打發到了南京。

“哦?子羣有何高見?快快講來!何爲外力?”

錢士升急忙開口催促道。

郎世珍的話讓幾個人的心內更感沉重,尤其是徐文淵,心內壓力陡增。

郎世珍所言的難纏對手當然就是廠衛,對李邦華這樣的文人,他們還有些把握和策略,但這些方法對上錦衣衛一點用都沒有。

錦衣衛一旦出現就是來拿人的,根本不和你講道理,拿了就走,然後視情節再決定是否抄家。

“下官以爲,可否由呂部堂之外的兩處借力消解此劫?只要拿出足夠之利,此兩處未必不肯出力幫忙,若論與京師交集之密,其當是遠勝於我等吧?諸位部堂若有此心,當儘早行事纔好!”

郎永珍口中的外力便是南直隸地區的另外兩個巨頭:守備太監和守備勳貴,而想說動他們出面與朝廷緩頰,那各家就必須拿出十足的誠意才行。

經過一番秘議過後,錢士升連夜拜訪了張彝憲和趙之龍的府邸,具體談了什麼不得而知。

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四百章 佈防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十五章 譁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七章 皇莊3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