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

雖然已進入暑季,但義州和錦州之間寬滿的原野處於大小淩河之間,水汽豐富、無遮無擋,白天有點炎熱,早晚卻還是比較涼爽宜人的。

距離義州不到四十里的地方,當日下午未時率先抵達的輜重營,已在靠近大淩河西岸的原野上紮下了巨大的營盤,勇衛營和錦州騎兵共兩萬餘人進駐營柵內。大營在四面設置了十六個營門,每處營門皆有一隊士卒值哨,營內也有武裝甲士來回巡邏,以防止建虜趁夜偷襲或者士卒有異常之舉。

酉時左右,天色還未黑透,處於明軍營內中心位置的洪承疇的大帳內卻已燈火通明,一場戰前會商部署正在進行。數根兒臂粗的牛油蠟燭放置在帳內的各個角落,將帳內諸人的面部映照的纖毫畢現。

帳內的主位上,身穿大紅官服的洪承疇與一身山文甲的祖大壽並排而坐,遼東巡撫方一藻、監軍張鬥兩人分別在兩側下首位落座,沈世玉則立於洪承疇身側。

勇衛營與錦州軍的主要將領分列於方一藻與張斗的下方。按照以往慣例,戰事中武將沒有座位。

“祖總兵,汝可將今日探馬所探知之敵情簡略講來!之後議一議明日攻取義州相關事宜,諸將有何建言儘管分說,若於戰事有益之處,本官自會納之,以作取勝之後上奏朝廷之憑,以利朝廷日後敘功升賞!”

清咳一聲之後,洪承疇肅聲開口道。

“啓稟督師,今日我軍夜不收小隊與敵騎遭遇大戰一場,陣斬建奴一百餘,我軍傷亡五十餘騎,後建奴大隊增援而至,我軍退回本陣,建奴首級來不及斬獲!據夜不收哨管陳亮報知,建奴後續增援馬隊爲五百騎上下,而廣寧方向我軍哨探回報,建奴並未有增援跡象。現在看來,建奴馬隊應以出城襲擾我軍爲主,若事有不諧也可退向北面,義州城北門外既是大淩河,河上有石橋一座,可供城內外交往,建奴亦可由此門退往北面。卑職以爲,奪下義州不難,但全殲建奴兵馬不太好辦!究竟如何,還請督師決斷!”

祖大樂出列抱拳回稟道。

上午那場小規模戰鬥中,明明是明軍折損遠過於建奴,到了祖大樂的口中卻成了明軍大獲全勝。

“唔,我軍首戰便有此大勝,實是可喜可賀之事,明日可曉諭全軍,以此激勵全軍士氣!哨管陳某升千總職位!其餘參戰將士策勳三轉、官升一級!賞功銀每人十兩!陣亡將士名冊錄于軍紀官處,待戰後一併上報朝廷!至於如何聚殲建奴,本官自有安排!”

洪承疇聞言後立即宣佈了對此戰人員的升賞結果。祖大樂得意的瞟了對面的茅元儀等勇衛營諸將一眼,施禮後退回本列。

對於來到錦州的勇衛營,遼西上下的內心充滿了敵視和不安。

祖大壽、方一藻、沈世玉等人都是不動聲色,張鬥、茅元儀等人眼中卻滿是不屑與懷疑。

洪承疇當然清楚祖大樂是誇大戰果,好從朝廷那裡得來更多賞賜與燒埋銀。依照他所說的的戰果來看,建奴實在是不堪一擊啊,那你錦州軍爲何窩在城內不敢野戰?還不早就把建奴給殺光了。

但大戰在即,不僅沒必要去揭穿這種把戲,相反還要爲其背書並大力宣揚,所謂氣可鼓不可泄便是這個道理。

短暫的沉寂之後,見帳內其他人等並無獻計的慾望,洪承疇目視一旁的祖大壽一眼,見其一副泥胎木塑般的模樣,於是便接着開口道:“既然諸位並無他想,那本官便宣佈軍令:明日辰時全軍用食,辰時一刻全軍拔營向義州行進,馬隊護衛兩側及後隊,防範敵騎突襲;全軍於午時末進抵義州,部署完畢後即刻攻城,申時末須拿下義州!凡有抗令不遵、畏敵不前、臨陣脫逃者皆斬!”

帳內諸將轟然稱喏後施禮離帳回營準備,祖大壽、方一藻與洪承疇見禮後回了各自的營帳。

此時的義州城內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雖然被明軍馬隊驅趕遮蔽,無法得知明軍馬隊後面有多少步卒,但多年的戰陣經驗告訴了湯古岱,這次明軍突然反常的主動進攻定有所恃,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一場惡仗。

考慮良久後,湯古岱下令打開一座倉房,將裡面的兵刃器械分發給數千包衣,然後將這些漢人男女五百人分爲一組,各由一隊八旗步卒監視帶隊,一旦明軍攻城,這些包衣全部要上城頭作戰。

湯古岱已經做好了死守待援的準備,在沒有得到盛京明確的指令下,他只能這樣做。不是他想這樣,而是被逼無奈之下才做出的決斷。

守城與攻城並不是八旗兵的強項,但義州卻不得不守。城內的十餘座倉房盛放着幾年來通過各種渠道積攢的糧草物資,這批物資事關重大、不容有失。雖然湯古岱也做好了燒燬這批物資的準備,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能這樣做。

湯古岱知道,義州的得失關係到明年八旗準備對錦州採取的攻勢,也關係到建州對大明的整體戰略。一旦有失,不光自己會受到嚴厲的懲處,也會讓兩白旗跟着遭殃,幾個主子以後在八王議事中的話語權會大大削弱,甚至兩白旗的牛錄也會被皇太極藉機剝奪,族人的利益也會受到極大的傷害。

多弼、巴揚阿率領的五百騎兵沒有回城參與防守。湯古岱命令二人帶隊於明軍大隊外圍遊弋,發揮騎兵的機動性,騷擾牽制攻城的明軍,延緩明軍攻勢,以便盛京的命令或援軍早日抵達義州。

湯古岱預計明軍步卒不會少於一萬之數,南門將會是明軍的主攻方向,爲此他將三百八旗步卒放在了南門,東西兩門各自放置一百。另外將一千名包衣男丁配置在了南門的城頭,協助八旗步卒守城。

剩餘的五百騎兵暫時歇息,等明軍蟻附攻城時南門將會被打開,這五百馬隊的突擊將會給城牆下的明軍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對明軍戰力和戰術已是熟悉無比的湯古岱內心充滿了自信。

寧錦明軍唯一能與八旗相抗衡的便是騎兵,而明軍步卒無論從軍心士氣還是兵刃器械,在八旗精兵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這次若不是有數千馬隊壓陣,湯古岱相信,不管明軍步卒來一萬還是兩萬,自己早就帶着一千馬隊把對方擊潰了。

手持火銃的明軍在與八旗兵對陣時,往往不等對方衝到射程之內,便在膽怯緊張等負面情緒的驅使下打響手中的火器,然後轉身便逃,其結果當然是被屠殺殆盡。

“這些貪生怕死的尼堪,哪來的膽氣敢來挑戰!今日定教這羣該死的奴才來得回不得!”

湯古岱暗想道。

就在勇衛營大軍從錦州向義州進發的當日,在洪承疇的特意安排下,寧遠總兵吳三桂帶着從祖大壽處借來的一千馬隊,會同兩千名勇衛營士卒,由錦州城向東,穿過廢棄的大淩河堡,緊貼着大淩河東岸一路向北而去,目標直指義州與廣寧、盛京聯繫的北門石橋。

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四章 洪承疇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七十章 商路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十五章 譁變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