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

關外並不寬闊的官道還算平整,能容四騎並行。官道兩旁是大片大片開墾出來的田地,極目遠望,西邊隱約可見綿延起伏的山脈。

田地中有不少穿着短打的農戶在忙碌着。時節已至芒種,田地裡長勢良好的的小麥已經泛黃,看樣子再過十日左右便可以收割了。每隔十里左右,道路兩邊都會有一座約有一兩百戶人家的小村落,居住着東遼東逃難過來的漢人以及一些軍戶。

在渡過女兒河等數條寬窄、深淺不一的河流之後,浩浩蕩蕩的馬隊與未時左右抵達了遼西重鎮、同時也是太子少傅、大都督、掛前鋒將軍印、錦州總兵祖大壽的老家-----寧遠。

寧遠城城牆高三丈二尺,城雉再高六尺,城牆牆址寬三丈,是袁崇煥於天啓三年帶人修築而成。在當年滿朝文武聞奴酋而喪膽、視關外之地爲畏途之際,袁蠻子還是顯示出了過人的膽氣的。

天啓六年正月,努爾哈赤率十餘萬人馬進攻寧遠城,袁崇煥則帶領不到一萬人守城,雙方實力懸殊無比。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聞名於世的寧遠大捷誕生了。

據袁崇煥上的報捷奏本中提到,奴酋努爾哈赤便是在寧遠城下被城頭的紅夷大炮發炮擊中,導致建虜不得不全軍退卻,老酋則在數月後因傷重不治而亡。

但這次所謂的大捷之後,戰場上僅得建虜屍體兩百餘具而已。而且建虜隨後趁渤海結冰之際,徒步跨海直擊覺華島,屠戮島上軍民共計一萬五千餘人,焚燬大小船隻兩千餘艘,奪取糧草物資無數,可見這場所謂的大捷的實際戰果,遠沒有文臣們筆下那樣的熠熠生輝。

更令人生疑的是,野豬皮自寧遠率軍退回到盛京後,還曾率軍征討過蒙古喀爾喀部,其死亡時間則在所謂的寧遠中炮八個月後。

按照當時的醫療條件和水平,別說中炮,就是被銃彈擊中,幾日之內也會因傷口感染而死,所以說,努爾哈赤究竟因何而亡,怕是很難說清。

“下官寧遠分守道李致遠參見督師!”

“卑職寧遠分守參將賀歉參見洪督師!”

“卑職寧遠遊擊李祿參見督師!”

提前接到通報的寧遠分守道和兩名守將於南門外迎接洪承疇的到來。

“諸位請起!李分守身爲朝廷命官遠來遼西,着實不易啊!本官今晚在此歇息一晚,明日還要前往錦州;二位將軍即刻着手下搬騰軍營、籌措糧草,以供大軍安歇!”

洪承疇翻身下馬接受了幾人的參見後淡淡的吩咐道。他一眼就看出李致遠在寧遠的地位遠不如這兩名武將,所以特意勉勵了一句,對賀歉、李祿卻並無多言。

剿賊十年,指揮過無數驕兵悍將的洪承疇並未將遼西將門高看一眼,尤其是對在寧錦多如牛毛的參將遊擊這種級別的將領。

“這官兒好大的威風!暫且容你耍橫!來到咱這遼西,有你難堪之時!”

年近四旬的賀歉對洪承疇的官威十分不滿,雖然聽說過這位新任督師的大名,但賀歉心中並未有多大的尊重感。

在寧錦從軍多年的賀歉,見識過諸如孫承宗、王在晉、王化貞、袁崇煥、熊廷弼、高第等等衆多朝廷重臣,親歷過這些文臣的成與敗後,心中對朝廷和文臣的畏懼感早就消失殆盡。在他的眼中,無論是多大的官兒來到寧錦,最後結局都是灰溜溜的回返京城,寧錦之地從來就是他們這些手握兵權的將官們的地盤。

賀歉起身後撣了撣身上的塵土,衝着下馬後站在不遠處的吳三桂嚷嚷道:“二小子!還不過來給你賀叔、李叔見禮啊?聽說你小子出息了!都混上副總兵了!俺們這幫老骨頭可是比不得嘍!吳總兵可還安生?”

“侄兒見過賀叔、李叔!父親大人身體還算康健!家父曾有言,回到寧錦後見到諸位叔伯亦要代他問好!小侄手下於此地甚是熟稔,就不勞煩叔父遣人帶路了,我等還是速陪洪督師入城觀瞻纔好!”

吳三桂自是知道這些叔伯的德性,陪着笑臉跟賀、李二人見禮之後,連忙提醒二人不要失禮,趕緊陪着洪承疇進城歇息纔好。

“咱們都是粗人,吳家二小子是俺們看着長大的;這幾年不見,未曾想到這故人之子混的如此出息,高興之下難免有失禮之處,還請督師海涵!”

察覺到洪承疇心下似有不快之意,李祿趕忙開口解釋道。

李祿和李重進屬於一個類型的,出身低微,但戰績不凡,屬於遼西將門中比較能打的。但因爲不在裙帶之列,故而一直未曾得受高勳,三十多歲才混到遊擊的職位。眼看着二十出頭的吳三桂已經官至副總兵,心下自是不爽,但這種事在遼西屬於慣例,他也無可奈何。

分守道李致遠對賀歉的無理舉動亦是不滿。但他任職寧遠三年以來,處處受制於這些跋扈的兵頭,名義上是掌管寧遠的民政與財政大權,但實際上寧遠多年來未向朝廷繳納一分稅賦,所以他的話語權約等於無。

“督師遠道而來甚是辛苦,時辰已是不早,還請督師入城歇息,下官已備好酒宴爲督師洗塵!督師請!”

李致遠拱手施禮後,肅手請洪承疇入城。

洪承疇對遼西將門的跋扈無禮早有預判,眼見李致遠已行至頭前帶路,遂不露聲色的打馬進了南門。沈世玉輕磕馬腹緊隨其後,數十名親兵分列兩旁護衛洪、沈二人。

吳三桂吩咐手下將官帶隊前往兵營後,與賀歉、李祿帶着各自的親兵跟在後面。

一行人從長長的南門洞內進入守城的第二道門戶---甕城,穿過四方形的甕城後方才進入了寧遠城內。

寧遠城有四座城門:東爲春和、南爲延輝、西爲永寧、北爲威遠,連接東西門、南北門各有一條主街,交叉的地方是寧遠城的中心位置,建有一座鐘鼓樓。此樓平日報時,戰時爲瞭望樓、訊號樓和指揮中心。

寬闊的石板路兩側佈滿各種商鋪,看上去頗爲繁華,路上的行人商賈見到一衆騎兵後趕忙躲到路邊。

順着寬闊的街道前行不遠,一座高大的三柱四間五樓式石制牌坊矗立在街道中心位置。

wWW¸ тt kдn¸ C 〇

洪承疇驅馬來至牌坊近前下馬後擡頭看去,只見最上層的橫匾上刻有“忠貞膽智”四個大字,往下一層的橫匾上則刻着“四世元戎少傅”六個大字,最下層刻着幾行小字:“誥贈曾祖榮祿大夫,提督遼東左都督少傅,原住遼陽協守副總兵打都督僉事祖承訓;欽差經理遼東掛徵遼前鋒將軍印總兵官、大都督少傅祖大壽”。

這是崇禎四年由皇帝下旨建造、時任遼東督師的孫承宗親筆題寫、給祖大壽旌功的牌坊。

“祖少傅久鎮遼西,聚兵于堅城,阻遏建虜南下,實是對社稷有功啊;值此我皇明局勢日益見好之際,本官由衷期盼能與祖少傅合舟共濟、再建新功!長伯,本官也期望能在你之祖籍見到如此壯闊之牌坊啊,你可用心好生去做!”

洪承疇手捋鬍鬚輕嘆道,對來至身側的吳三桂感嘆道。

他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分化祖、吳兩家的機會。這與大氣不大氣無關,而是爲了更好的拉攏吳家,以對抗在遼西根深葉茂的祖家。

大明立石牌坊是件極爲隆重、極不容易的事,特別是以道德高尚、軍功政績卓著而立石坊者,須經當地官府查覈事實後逐級呈報,最後由皇帝審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贈方能建造。

經朱由檢御批、福建巡撫衙門正在洪承疇的老家英都鎮上給他建造牌坊,以表彰其十年來爲大明立下的功勳,孫傳庭、盧象升的老家同樣也在建造鐫刻其祖上姓名的旌功牌坊。

“卑職謹遵督師教誨,定爲聖上盡心用命!至於建功與否則不敢去想!”

吳三桂態度恭謹的抱拳施禮道。

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章 心安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二章 駱養性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八章 皇莊4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