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

天津衛碼頭前寬闊的場地上,身穿大紅官袍,白麪長髯、儀表堂堂的兵部尚書楊嗣昌,奉朱由檢之命正在爲即將登船的官軍壯行;兩千名山東官軍排成數個齊整的方陣昂首肅立,吳羣和幾名千總跪在地上聽候兵部尚書的訓話。

“本官奉諭旨特來爲爾等赴臺灣壯行!此番南去,爾等所遇之敵將是由萬里之外遠來,侵佔我皇明國土之番外強梁!其欲以臺灣島爲着落,進一步覬覦我皇明國土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今聖上既遣數千猛士征討此跳梁,爾等俱要奮勇爭先,勿使其匹甲得還!以慰聖上遠望之心!酒來!”

隨着楊嗣昌威嚴洪亮的聲音,幾名兵部雜役端着鋪墊着紅布的托盤疾步走來,每個托盤上都有一個裝着半碗米酒的粗陶大碗。

向北而跪的吳羣和幾名千總紛紛從托盤上拿起酒碗,咕嘟嘟一飲而盡後將酒碗摔在地上,幾聲清脆的響聲過後,酒碗碎裂一地。

此舉蘊含寧爲玉碎不爲瓦全之意,這是兵部官員事前特意叮囑過吳羣等人的。

“卑下等定不負聖望!寧舍此無用之軀亦要將紅夷誅滅!以揚我皇明之威!”

吳羣向北重重磕頭後昂首大聲喊道。

這也是兵部官員生怕這幫粗漢說出“啥子狗屁紅夷,俺上去就是一刀一個!”之類的粗魯之言,惹得素重禮儀的楊嗣昌不高興,這才專門教吳羣如何迴應的。

“起身!登船!”

楊嗣昌滿意的微微點頭後下令道。

“恭送本兵回返!”

吳羣等人起身後,抱拳躬身行禮,楊嗣昌轉過身來,邁着官步走向不遠處的馬車。現場除了數名負責協調的兵部低級官員外,其他的跟隨楊嗣昌前來的官吏隨員紛紛離去,吳羣等人待楊嗣昌的馬車啓動後方才直起身來。

數艘五百料的大船停靠在碼頭邊上,長長的跳板已經搭好,官軍的火器、兵刃、棉甲,以及一百匹戰馬都已於昨日裝載上船,今日只要輕裝登船便可。

“各千總以下,每兩隊乘一條船!登船!”

吳羣大聲下令道,幾名千總各回本隊開始指揮士卒列隊來至踏板前。

鄭家這次運糧過來的大船有二十幾艘,每艘可載四百餘人;但考慮到要給官軍士卒提供足夠寬敞的空間,兵部官員特地安排了十餘艘船隻用來運送官軍,至於剩下的十幾艘船能否裝的了數千名隨後趕來的山西百姓,兵部官員就不管了。

不論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大海,還是數十丈長、十餘丈高的巨船,對於所有山東官軍士卒來說,心裡既感震驚的同時,又有些對未知的恐懼。

鄭家船隊的水手們站在碼頭上的踏板兩側,以防有人墜入海中。

一個個虎背熊腰的山東大漢畏畏縮縮的踩上兩尺寬的踏板,然後在心驚膽戰中一步一挪的往船上行進;踏板隨着船身的搖晃輕輕顫動着,正在上面挪動的士卒們神情緊張,身子不由自主的縮了起來。

“勿看腳下!擡頭看前!輕踏疾行!”

一名兵部官員眼見士卒登船速度過緩,急於回京的他不由得大聲喊道。

對於第一次踩着踏板登船的人來說,走的越慢越容易心慌害怕。

兵部由於要安排這次遠征的相關事宜,所以提前數日便派員來與鄭家船隊接洽,留下來的這幾名官員上船下船已經多次,所以已經有了經驗。

從辰時一直到了午時,三個時辰過去之後,兩千名官軍才全部登船完畢,兵部的幾名官員看着水手們收起踏板後方才鬆了一口氣,幾人轉身有說有笑的離開碼頭回返京師而去。

吳羣雙手搭在船舷上,眺望着無邊無際的大海,千總陳大栓和孫仁貴一左一右立在他的身旁。

“將軍,陝西河南還有俺們山東旱的那般厲害,這邊卻是恁多的水,你說朝廷咋就不想法子修成水渠,將這海水引過去澆地呢?”

隨着船身的起伏晃動,趴在船舷上的陳大栓望着遼闊無邊的大海感嘆道。

“你這夯貨!海水是鹹水,澆地能把莊稼齁死!他孃的!老子平常叫你認字讀書你可不聽!居然連海水是鹹的都不懂的!以後別說跟老子認識!老子丟不起那個人!”

吳羣胸腹之間一陣煩悶,沒好氣的罵道。

陳大栓作戰勇猛,人也忠厚聽話,就是對讀書認字厭煩無比。

朱由檢曾下旨讓全軍擇機展開掃盲運動,黃得功便從單縣重金僱請了幾名老童生來至軍中,每隔三日教把總以上的將領認字,大部分將官都按時去黃得功的大帳中學習,可就這個陳大栓,參加過一次學習之後,每次都以各種藉口逃避上課,黃得功一氣之下打了他十軍棍。

可這貨還是死性不改,說是一看見字馬上就會頭暈眼花、心驚肉跳,可能是犯了忌諱,怕認字之後有啥報應等等,無奈之下,黃得功只能由着他去了。

“嘿嘿!那真是可惜了啊!這般多的水卻是不能澆地!老孫你說是不是啊?”

陳大栓沒臉沒皮的賤笑道。

沒等孫仁貴回話,吳羣脖子一伸、嘴一張,剛剛吃下的飯食噴到了海水中。

吳參將暈船了。

“將軍!你這是咋了!郎中呢?快來人吶!老孫!快點把將軍擡進去!”

隨着陳大栓的大呼小叫,孫仁貴急忙和他一起就要把吳羣架進船艙裡,還沒等二人動手,吳羣又是一陣狂吐,身子也變得綿軟無力起來。

與吳羣適才相似的情景在十餘艘船上接連不斷的重複着,兩千士卒中大部分都暈船了,污穢之物吐得到處都是。鄭家船隊的水手們皺着眉頭,口中一邊嘟囔着別人不懂的福建話,一邊用唧筒從海中抽上水來沖洗甲板等處。

陳大栓這夯貨是少數沒暈船的人之一,在吳羣虛弱的叮囑下,正在船上跑前跑後的到處查看士卒的情況。

在看到水手們使用唧筒抽水後,這貨頓時找到了新玩意兒,從一名水手手中奪過一副唧筒便開始玩耍起來,一邊抽水一邊樂得哈哈大笑,鄭家的水手對這樣的粗人都是哭笑不得。

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六十章 追擊2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十章 商路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十五章 譁變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六章 皇莊2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四章 洪承疇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