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

林榮的話雖然有蠱惑之意,但講的確實很實際,要是能把臺灣建成大明的糧倉,那將來吳羣和他的前途將是一片光明。

可若想經營好臺灣島,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將鄭家的影響力最大限度的削減掉,不能讓臺灣變成鄭家的番外之地。

“本將明瞭林知縣之意。島上的移民乃靖海伯未封爵之前所移,彼時朝廷尚未對臺灣據有真正掌控之力,所以便由得鄭家去了;可現時靖海伯已爲朝廷勳貴之家,況臺灣亦屬我大明所有,故此鄭家便再無掌控全島之權!林知縣初來臺灣,便是想接管島上治權卻亦是有心無力,好在本將來了,呵呵呵呵~”

既已瞭解了島上的狀況,林榮憂心之事對於手握重兵的吳羣來講,不過是吃飯喝水一般的小事。

鄭芝龍數年前從福建收攏失地農戶移民臺灣,一是出自善心,二是想將臺灣作爲鄭家的一條退路和據點,好生經營一番後,將來一旦有不測之事,鄭氏子孫後代能有個落腳之處。

但就算鄭氏富可敵國,數年下了不少本錢營造下來,也不過只開發了佔整個臺灣土地微不足道的一點點而已。

臺灣島對於鄭氏來說,面積太大了,雖然鄭氏不缺錢糧,但人口太少卻是最致命的問題。

故土難離是這個時代人們的共同認知。但凡能有一口飯吃,絕大多數的大明百姓是不願離開家鄉的,若想真正將臺灣打造成富饒豐美之土,沒有數百萬人幾十年的勞作時不可能實現的。

鄭芝龍在瞭解島上的狀況之後,對開發臺灣的興趣已經缺缺,現在只是將其作爲一個遠洋貿易的中轉站和落腳點而已。

尤其是在授封靖海伯之後,本來就不是雄才大略之人的鄭芝龍,在得知朝廷有意大規模開發臺灣後,內心已完全放棄了對臺灣的所有權。

自己既然已成了與國同休的勳貴之家,家資已過千萬,現在要做的就是如何抱緊皇帝的大腿,將靖海伯的爵位世世代代的傳下去就夠了。

“吳參將之意是。。。?”

“無非是立威而已!”

吳羣淡淡的回道。

既然有人不服王化,那就殺到他服。

林榮聞言大喜。

本來他生怕吳羣畏懼鄭家的名頭和勢力,不敢動用武力解決眼前的麻煩,沒想到吳羣態度竟是如此的堅決。

“可若是觸怒靖海伯該當如何?畢竟掌控島上之人亦是鄭氏委派之人,萬一事有不諧造成殺傷,靖海伯府怕是不會答應啊!”

林榮心裡還是有些擔憂。

鄭家在福建勢力太大了。惹惱了鄭家,鄭家倒是不敢把吳羣這樣的朝廷大將怎樣,可要收拾自己就跟捏死個螞蟻一樣簡單。

“林知縣,你有無想過?靖海伯若是不願朝廷沾手臺灣,那我等能上的島來?還會以鄭家船隻自北地運送災民前來?現下形勢已經明瞭,靖海伯已是以大明勳貴自居,根本不會去管島上這些瑣碎之事!”

吳羣一語驚醒夢中人,林榮瞬間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竅:鄭家已經放棄了臺灣,只要鄭家在島上的碼頭、糖寮、庫房無恙,剩餘之事鄭家根本不會管。

“還是吳將軍看的明白!本官實是想左了!”

林榮衝着吳羣拱手施禮道。

“本將自天津衛乘船來時,山西首批移民已至碼頭,幾日後便會抵達島上;林知縣還是先勘察好安置移民之空地再說!本將自會遣人聽從林知縣調派,此事可是現下的頭等大事,其他的皆不足道!”

數千移民馬上就要到達,這些人需要佔據大片的土地修建居所,所需的各種生活物資繁多。鄭家雖然已將大批的糧食藥材運到了島上,但巨量的物資分配、人員安置這些瑣碎之事,一個月之內也無法完成,別說一個林榮,再加十個個也忙不過來。

“林知縣,非是本將看你不起,不說以後的大量移民,單說即將到來的數千人口,依你一己之力想要妥當安置絕無可能;某麾下雖有兩千士卒,但只能幫着維持秩序,對於民政之事卻是有心無力。可現下移民馬上到達,再從大明境內徵召人手協助與你已是來不及,某都有些爲你發愁!”

吳羣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事已至此,本官唯有盡力而爲!本官於泉州戶房多年,日常與農戶多有交集,非是不通事物之人;吳將軍怕還是忘了一事,本官料定朝廷此次由山西移民而來,定會遣員隨船管束;不出意外的話,應是移民戶籍所在縣衙中人。有這些人手相助,再加上將軍鼎力支持,移民安置必會進展順利!”

林榮不願向福建官府求援。

對他來講,只有以一己之力將屬地經營妥當,獨享安置移民之功,將來在仕途上才能更進一步。

他猜測的一點也不錯。

爲了方便災民異地安插之事,內閣的確是行文山西巡撫衙門,要求移民匠戶所屬縣衙須得派員全程管束,並且要在臺灣待滿三年方可准許回返。

在各個屬地知縣大老爺許以月薪五兩、死了有三十兩燒埋銀、違者充軍的威逼利誘下,各縣挑選出來的衙役們,痛並快樂着的踏上了伴隨移民南下的行程。

權當自己帶薪充軍好了。原先又不是沒有兄弟出過公差,那些押解犯官家眷充軍夷州的差役一去一回一年多,病死在路上的也不在少數,最後官府也沒發下燒埋銀,不也就那樣了嗎?

就在吳羣所部紮好營帳的幾日後,運送山西匠戶及其家眷的船隊抵達了臺中縣碼頭。

前面幾艘靠岸的船隻搭好踏板後,林榮、吳羣、孫仁貴等人分別登上船,對甲板上的官差吩咐幾句後下了船。官差們按照指令,拿着名冊挨個點名,並大聲告誡一衆移民勿得高聲喧譁後,帶着自己縣的匠戶們依次下船,之後由官軍士卒引領,去往兩側空地集結等候。

這種做法讓整個流程更加高效有序,防止了混亂場景的發生。

林榮揹着手與吳羣並肩立在碼頭一側,看着一羣羣男女老少從自己面前經過,百姓們看向他的目光裡滿是敬畏之情,心中不由豪氣頓生:以後這些人都將是他的治下之民,他的仕途前景就寄託在這些人的身上。

“林知縣真是大才啊!此法與軍法頗有相通之處,本將本以爲數千毫無規矩之百姓齊至後,場面將會混亂無比,未曾想在林知縣指揮下竟是如此迅捷,本將着實佩服!”

林榮自持的一笑:“吳將軍過譽!此等皆小道爾!往後諸事艱難繁巨,此只是開端而已啊!”

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五章 皇莊1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二章 駱養性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