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

“我青海土默特部顧實汗仰慕大明皇帝天威,願率本部十五萬餘人口、數百萬頭牛羊牲畜歸附大明;還望大明皇帝陛下賜我土默特部一片可供生養之草場,使我部族上下得以安生!顧實汗願捨去大汗之位,接受大明皇帝陛下賞賜之官職,並誓言永生永世忠於大明皇帝,絕不生反叛之心!”

土默特部的使者卜赤耳雙手捧着一面看上去頗有年頭、如嬰兒手掌般大小的金牌躬身向着主位上的孫傳庭施禮。

在孫傳庭身旁站立的謝仁星上前接過金牌,反身交到孫傳庭的手中。

這面金牌是純金製成,正面刻有:憑此牌可於大同榷場交易大明嘉靖二十八年戶部奉敕造的字樣,反面並無文字花紋。

孫傳庭打量一眼後隨手放到桌案上。

這種金牌是當年朝廷發放給從西域來到大明的胡商准予入境交易的憑證,至於如何到了土默特部手中,背後肯定滿是血腥。

“貴使請坐,還不知貴使尊姓大名,於土默特部身處何職?未想到貴使漢話如此流利,呵呵呵!”

孫傳庭笑着問道。

蒙古人就是腦子簡單,對於各種禮節根本就不懂。

這名使者的隨從被謝仁星安排到府衙附近的客棧歇息,然後他帶着卜赤耳入衙拜見孫傳庭。沒想到剛一見面,卜赤耳就吐露吐露說了一大堆,連自家情況也未做介紹。

“這位巡撫大官,我乃西拉特。卜赤耳,乃土默特部八臺吉中的一員,漢話是我族內大明人教會的,此人是一名讀書人,在我土默特部很受族人尊敬!”

二堂內的諸人皆是短暫沉默,曹文昭則是心頭隱有怒氣。

不用說,這名教會卜赤耳漢話的讀書人,定是不知何時從大明境內被韃子擄掠去的。

“貴使既是奉你部首領所遣前來洽議歸附一事,那爲何只帶此面金牌前來,而未見首領書文?這讓本官如何相信你部歸附之誠意?”

孫傳庭面色沉肅的開口道。

“書文?我部遷往青海已有百十年,與大明禮節已是生疏,我奉汗命來到大明,將當年與大明交往之信物拿來,這般的話,大明皇帝和你這巡撫大官就該相信我汗之誠心啊!”

卜赤耳一臉的茫然。

歸附大明是不得已之舉,因爲土默特上下十幾萬人口已經處於斷糧的危險境地。乾旱不僅是在大明北地發生,甚至已經蔓延到了青海一帶。

蒙古人種下的青稞大麥因爲無法得到灌溉,自去年便收成大幅減少,靠着往年的餘糧勉強捱過。實指望今年能有個好收成,沒想到崇禎九年滴雨未下,莊稼基本絕收,全族十幾萬人眼看就要斷糧。

在得到曹變蛟放歸的部落牧民的稟報後,顧實汗與八個臺吉商議過後,決定舉族向東遷移歸附大明,從富饒的大明得到糧食物資,以保證土默特青海部的血脈延續。

“也罷,貴使既是不明此間道理,那本官就照直說吧!你部既是西遷已久,爲何今日想到要歸附我皇明?是何原由所致?”

孫傳庭也無心計較這些繁文縟節,和這些未開化的野人有啥好較真的?把這十幾萬蒙古人收過來纔是天大的事,功勞堪比開疆拓土。

“這位巡撫大官,我們蒙古人不說謊話,我們土默特部快沒糧食吃了,若是隻吃肉食會死人的!還請巡撫大官下令,送我土默特部一些糧食,好教我的族人能從西邊趕到大明境內!若是巡撫大官能救我族人之命,我們蒙古人會世代不忘你的大恩,世代聽從你的號令!”

待謝仁星將卜赤耳帶回客棧歇息後,謝延年開口道:“中丞,此事該當如何處置?是否上奏聖上與朝廷?”

孫傳庭搖頭道:“在未見到這十幾萬蒙古人之前,還是不要上奏,若是鬧出烏龍之事,你我將會成爲大明之笑柄!還是待確認無誤後再行上奏爲好!”

謝延年等人都是點頭表示贊同,凡事總要往壞處打算才行。要是一旦上奏之後,中間出現重大變故,蒙古人不來了,那在場的幾人不僅成爲衆臣嘲諷的對象,而且以後的前程就別想了。

“中丞,此次蒙古部落歸附一事應是十拿九穩,現下當務之急便是要堅定其心,不使其中間動搖!下官覺着我方應示之以誠,先行調撥少量糧食物資運往其部,既不使其足以渡過危局,又能使其東遷之意更堅,如此一來大事可期!”

方文提議道。

能參與到十幾萬人之多的蒙古部落歸附之事中,最後若能成功的話,在場諸人都會從中獲取巨大的政治利益,爲自己以後的仕途增添一枚份量極重的砝碼;此刻最需要的便是羣策羣力,各人都要建言獻策、拾遺補缺,全力促成此事。

“壽存、修志,你二人會同戶房吏目,計算十餘萬人由青海東遷平涼所需時日以及所耗最低口糧後,由官倉撥出糧食交由左都督,由其安排人手運送之土默特部,令其將婦孺作爲前部遷來大明!曹督,你部定要遣重兵做好防範,本官亦會調派賀人龍部、羅世芳部精騎暗中相隨,若發覺事有不諧即刻全力將其擊潰!”

十幾萬人、幾百萬頭大小牲畜的遷移可不是一件簡單之事。青海至臨洮、平涼路途遙遠,大明這邊組織糧食物資運送過去就要花費大量時間;之後土默特人還要拆卸帳篷,收攏牛羊,通知四散分佈的各部牧民,這些也需要耗費很多時日。最樂觀的估計,土默特人遷到大明也要到明年四月以後了。

現在已近十一月,天寒地凍之際,土默特人不僅只需要糧食,茶葉、鹽、藥材也是缺口巨大,甚至郎中也要大明這邊派遣過去,爲的是防止大規模疫情的發生。

幸運的是持續乾旱下,入冬以來老天一直未曾降下大雪,道路沒有封閉,這是對長途遷徙最爲有利的條件。

婦孺作爲前部先行東遷,這也是題中應有之意。既然你要歸附,那就要把人質送來,要不怎麼顯示你歸附的誠意?若是你們藉口歸附,入境後大肆搶掠一把再跑了怎麼辦?十幾萬人的大部落,會騎馬作戰的戰士怎麼也得有一兩萬,這樣強大的武力,大明肯定嚴密防範。

曹文昭施禮接令後,孫傳庭繼續道:“修志,此次你押運糧食物資親自跑一趟,本官遣謝仲文與你同去;你等此去一是堅定其首領之心,二是觀察其中是否有詐!一旦發覺事不可爲即刻尋機脫身!糧食物資再多亦是死物,不及我大明一個人才的性命重要!”

方文激動的起身施禮後大聲道:“但請中丞安心!下官定會竭盡全力助此大事辦成!不教中丞失望!”

方文心中清楚,孫傳庭這是給自己一個立功的機會,將來此事成功後,自己的名字必會直達聖聽,前途可謂是無限光明。

“好!那本官就在平涼府靜候佳音!”

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九十章 平息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一百章 心安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