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

“靖海伯請起吧!還請伯爺安排人手,將皇爺御筆親書之牌匾懸掛於府邸大門上!”

前來福建宣旨的李玉書強打精神輕聲道。

連續坐了十幾天的船纔到達泉州,中間雖未遇到大風大浪,但幾乎所有人員都暈船了,那種感覺着實讓人難受,開始幾日李玉書一行人都是狂吐不止,後面才慢慢適應下來。

鄭芝龍恭恭敬敬的再次北向磕頭後起身,彎腰雙手小心翼翼的接過李玉書遞過來的鐵券和聖旨。

“請天使回稟聖上,臣會盡快收拾行裝,早日搬去京城於聖上膝下盡忠!”

鄭芝龍拱手施禮道。

這句話就是試探之意,皇帝看在鄭家掌控海上的緣故給他封爵,那肯定就想讓他全家弄到京城做人質,若真有此意,鄭芝龍就要另做打算了。

“皇爺並無要靖海伯前往京城之說,只說靖海伯威震南洋,若遇外夷犯我大明海疆,定要教它有來無回纔好!”

李玉書回禮道。

鄭芝龍心下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是對皇帝的寬宏大度心生感激;若雙方互換位置,他相信自己做不到這樣子。

“老四,你親自將鐵券供奉與敦仁閣中,吩咐下去,往後任何人不得靠近此閣!老三,你招呼人手懸掛御賜匾額!不,你親自上去懸掛!”

鄭芝龍神情嚴肅的吩咐道。

鄭芝鳳接過鐵券和聖旨後向李玉書以及福建巡撫鄒維璉點頭示意,捧着鐵券向一側的敦仁閣行去。

鄭芝豹則是轉身向門外行去,幾名鄭府家人擡着金光閃閃的匾額緊隨其後。

“當心一些!別污了聖物!”

鄭芝龍不放心的喊道。

自己竟然擁有了傳說中的丹書鐵券,並且成了與國同休的勳貴,打今日起,鄭家便是有身份的人了!

鄭芝龍心癢難搔,一直望着鄭芝鳳的背影,恨不得將鐵券夜夜摟在懷中方纔安心。

“恭喜靖海伯!從今往後鄭氏已邁入大明頂尖勳貴之列!這等恩榮實是令老夫豔羨不已啊!呵呵呵!”

鄒維璉朝着鄭芝龍拱手賀道。

天子真是大方啊,大明已經有多少年未曾封爵了?此次授封的還是這等草莽之人,人比人真是氣死人啊。

“謝過中丞之賀!鄭某深感天恩!天使、中丞快請入內喝茶!”

紅光滿面的鄭芝龍大笑着向鄒維璉拱手還禮,然後肅手請李玉書等人入孝思堂歇息。

隨同李玉書前來宣旨的太監、錦衣校尉自有鄭七招呼。

幾人進入堂中分賓主落座,鄭府婢女奉上熱茶糕點,鄭芝龍笑道:“天使此次乘船可否習慣?本伯適才見天使氣色差了些許,故而猜測或許是走海路所致!”

李玉書端起茶杯啜飲一口,熱茶下肚之後方覺胸口的煩悶稍減,他放下茶杯拱手笑道:“有勞伯爺掛心,北人多不耐海路,這十幾日來把咱家折騰的夠嗆,開始數日茶飯直是難以下嚥,最後竟把膽汁都吐了出來!呵呵呵!”

“那便請天使多留些時日,待把身體將養好之後再行返京可好?”

鄭芝龍熱情的招呼道。

“恭敬不如從命!不光是咱家,那些太監、校尉大都如此,確實得留在福建恢復些許時日再行返京!怕是要給伯爺添麻煩了!”

“咦!天使着實見外!本伯巴不得天使多留些時日纔好!靖海伯府雖逼仄狹小,但還能容得下天使一行暫歇!本伯就不說客氣話了,京師諸位盡皆留在伯府便可!正好容本伯盡一下地主之誼!”

鄭芝龍年輕時便與各色人等打交道,極善於拉攏人心,幾句話說的李玉書心裡熱乎乎的。

寒暄一番後,李玉書推說身體不適,鄭芝龍遂趕緊命人帶着李玉書前往客房歇息,一再叮囑下人,一定要照顧好天使,並親自將李玉書送到大堂的門口處。

待鄭芝龍回到座位上後,鄒維璉拱手道:“鄭伯爺對此次聖上欲移民一事有何見教?此事事關重大,望伯爺與老夫不負聖望,同心協力將此事辦好!”

“鄒中丞放心,本伯既受皇恩,定會全力完成聖上之託!只是移民之事中間有些計較,還需中丞與本伯好生計議一番纔好!”

鄭芝龍回禮道。

他當然知道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的道理了,既然皇帝給了偌大的榮耀,那背後的責任也不是一般的沉重。

鄒維璉點頭道:“老夫明白伯爺之慮,內閣諸位許是將此事想的過於簡單了,豈不知大規模移民臺灣,中間尚需大量繁瑣之事要處置,談何容易啊!”

鄒維璉沒直接說皇帝想的太簡單,而是把鍋甩給了內閣。你們既是在皇帝身邊,怎麼不對皇帝的意思提出意見和建議呢?

“中丞不愧是國之干城!適才之言雖未言明,但本伯已知中丞之意!只是本伯初封之時,便要上本言及此間之難,怕是會使得聖上心生不滿啊!”

鄭芝龍數年之間已從福建向臺灣移民兩千餘人,深知此事的艱難之處。他理解皇帝的焦慮,但同時也知道皇帝有些想當然了。

如果按照皇帝的意圖,鄭家就算捨棄海貿的利益,一次性投入大批的船隻人手,每次能將運數萬災民運到臺灣,可這數萬人落地之後住在哪裡?糧食如何解決?與原住民發生衝突誰來保護?發生大規模的疫病如何醫治?種地的耕牛怎麼解決?況且荷蘭人也已在臺灣建城住兵,雖然暫時未與移民發生衝突,但如果大明移民數量猛增,雙方之間的戰爭是早晚的事。

此類瑣碎之事太多了,並且每一件都非常重要,這些事情都需要時間和相關人手來完成,所以大規模移民臺灣根本是不現實的。

但他有苦難言,總不能剛接了爵位,立刻就上本訴苦喊冤吧?那樣做他自己都覺着不地道,雖然理由很正當。

鄒維璉在福建巡撫之位已經五年,對鄭芝龍往臺灣移民之事自是知曉,並且他非常贊同鄭家的這一舉動。

在多山少田的福建,由於土地兼併、賦稅佃租日重的原因,很多農戶已經面臨着食不果腹的境況,這些人就是正是移民的主力。

能讓百姓有一口吃的,移就移吧;雖然離開了祖輩生活的土地,但至少能有一個可以活下去的地方可以落腳,這難道不是好事嗎?

“這樣吧,現下伯爺與老夫需做兩手準備:老夫會遣福州衛五百人先行渡海到臺灣,然後僱傭各種匠人去修建村社房屋,郎中也由官府徵召僱請;伯爺只需將糧食之難解決便可!老夫會與伯爺聯名上本聖上,將此間難處詳細言明,並建言移民數量需循序漸進,相信聖上自會體諒我等之難處!”

福建有水師的存在,只是船隻數量少,而且久疏戰陣,被鄭家龐大的船隊壓的死死的。

鄭芝龍讚道:“老中丞實乃謀國之材!糧食之事好說,只是本伯尚有一慮要與老中丞計議!”

鄒維璉道:“伯爺擔憂的可是島上的荷蘭人一事?”

鄭芝龍點頭道:“正是!現下臺灣島上南有荷蘭人修築的熱蘭遮城,北則有佛郎機人佔據;據聞荷蘭人正在用武力迫使島上土著歸降,本伯觀其行事之風,似有全面據有臺灣之勢!中丞所遣之官軍若是與任何一方遭遇,恐非其對手。到時一旦官軍敗北,你我怕是要擔負天大之罪名啊!”

鄭芝龍知道荷蘭人與佛郎機人船隊的厲害,但鄭家船隻數量巨多,荷蘭和佛郎機人對鄭家也是畏懼不已,雙方暫時還是和平相處。

但臺灣島上不管是荷蘭人還是佛郎機人,雖然人數不多,但其火器卻甚是犀利,就憑着福州衛那些官軍,雙方一旦交手,官軍肯定會一敗塗地。

鄭家武力雖強,但都是慣於在海上跳幫作戰的手下,對於路上作戰的陣型配合、分進合擊等等戰術缺乏操演,打起來怕也不是人家的對手。

所以爲了防範雖是出現的危險,移民必須有強有力的武力保護才行。

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二章 駱養性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