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客戶

李老爹疑道:“就這等簡單?阿興你莫不是在瞎說?”

李興不滿的看了李老爹一眼,回道:“阿爹你怎地不信我?這法子看似不起眼,我試過幾回了,真的管用咧!”

“阿爹!阿興!出來卸車嘍!”說話間,院裡傳來了李衝的喊聲。

兩人趕忙來到院中,只見家中的牛車已經停在東面的草棚下面,車上載着甘蔗堆得和小山一般,李衝已經扛着一捆甘蔗垛在了草棚下的木板上面。

“哥,米價又漲了無?”

“比上月要低一些,這回是惠州、潮州過來的米,比溫州、湖廣過來的一斤低了十文。”

“這回咱們把這批霜糖賣出後,趁着米價低多采買一些放着,要不等再漲起來就要多花許多銀錢!”李老爹將一捆甘蔗堆放到木板上後說道。

李興接口道:“阿爹,你去屋裡歇息便好,這等重活我和哥做就成!”

李老爹笑道:“別小瞧你爹我,這等算甚得重活?咱莊戶人家就是指着氣力養家咧!”

李衝擦了擦臉上的汗水,看向李興道:“阿興,適才我去採買時聽見鎮上到處都在傳一個消息,我買上甘蔗就趕緊回來,想和咱爹、還有你一起商議一下!”

“哥,甚事這般要緊?”李興撂下一捆甘蔗問道。

李老爹也湊了過來,疑惑的看着大兒子。

李家爺仨分工明確,寮裡榨蔗取汁、熬煮蔗汁、製成白糖、黃糖等勞作以李興和李老爹爲主。李衝頭腦精明,除了在寮裡打打下手外,平日間以採買各種物資、以及與前來購糖的商戶洽談價格爲主。

今日買米的時候,聽見也是幾個製糖的同行在小聲議論,他打聽一番後才知道,有個四海票號在鎮上開了起來,主要業務就是針對鎮上的製糖作坊放貸,月息一成。

李衝接觸人多,知道的也比一般人多一些。

他知道幾家放貸的大戶月息都在四成,四海票號的一成利息實在是太吸引人了。

他早就和老爹、弟弟商量過,想把自家作坊擴大規模,多買幾頭牛、僱傭十幾名農戶做工,爭取一年能產出上千石白糖黃糖,那一年就能掙到幾百兩銀子,用不了幾年,他們李家就能成爲當地的富戶了。

但若想把作坊擴建成李衝心目中的樣子,那可是要花費最少幾百兩銀子。

李衝打算買二十七頭犍牛、僱傭二十名左右的工人,這樣規模的工坊,一年產糖千石毫無問題。

但買地擴建工坊、買牛、採買甘蔗及米麪油菜等物資、給僱工日結工錢,這些林林總總,至少要五百兩銀子以上才能辦到。

他們家的糖寮開了數年,拋去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各項費用,到現在不過是積攢了六七十兩銀子,離着擴建所需資金還差的甚遠。

李老爹雖然也同意擴建,但他的意思是用家裡積存的銀子稍微擴大一下規模即可。積少成多,等積累數年後再擴大一些,這樣等過個十年二十年也就有個像樣的工坊了。

但李衝心氣很高,他揚言,要麼不建,要建就建大型工坊,小了沒甚意思。

李興也是贊同哥哥的想法,建大型工坊成了兄弟兩個的夢想。兩人也曾想過借錢擴建,但知道放貸利息如此之高後只能斷了這份念想。

今日聽到四海票號一事後,一直心心念念擴建工坊的李衝頓時來了興趣,採買完之後他趕緊採買甘蔗米麪後,趕着牛車回來與家人商議借貸之事。

聽完李衝的講述,李老爹尚在猶豫之中,李興則是滿臉興奮的大聲道:“還有這等好事!息錢比那些大戶低了如許多!阿爹,哥,這銀子咱們借了!等忙完製糖,咱們就擴建,不用兩個月就能建成!過不了幾年,咱家在鎮上就數得着的大戶了!”

李衝也是滿臉憧憬的開口道:“有阿爹和小弟這般技藝,要是建起大糖坊,不愁賣不出貨去!”

李老爹眼見兩個兒子情緒如此高漲,快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蔗糖銷路一直不愁,尤其是白糖和冰糖,價格年年上漲,擴建工坊後產量翻了好幾番,銀子就會如流水般淌進家裡,這確實是件大好事。

四海票號之所以選擇在均安鎮開辦放貸業務,也是經過商行多番考察過後才做出的決定。

四海商行在數月前漳州府設立了分行,掌櫃的也是原先晉商手下之人,名叫李明,曾是王登庫設在太原商行的總掌櫃,手下最多時有百十號人,後來一起被四海商行收了過去。

三十多歲的李明被抽調至漳州成立分行不久後,接到了總號的指示:要求他尋找當地特色產業集中之地開辦票號,扶持有意向的家庭作坊擴大規模,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

來到漳州已經數月的時間,在漳州錦衣衛千戶所的協助下,李明對當地的特色產業已經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並且對開辦票號一事也是所知甚深。

晉商在山陝兩省的大城也辦過票號放貸業務,與四海商行不同的是,晉商的票號放貸利息很高,並且需要田地作爲抵押。

對於總號要求放貸之事,李明自是非常贊同,因爲他知道這是來錢最快最易的生意;但對於商行放貸利息如此之低的要求,李明暗自腹誹不已。他可不知道這是朱由檢特意吩咐過的,商行掙錢是次要的,主要目的是扶持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均安鎮和相鄰的漳浦鎮都是製糖產業最爲發達的地方,漳州府六成以上的糖出自這兩個鎮上。在親自去到兩個鎮考察一番後,李明決定分別在均安和漳浦開辦票號,專門給想要擴大生產規模的糖坊提供資金上的支持。

均安鎮四海票號的掌櫃張全是總號從大同調派過來的,有着多年的票號放貸經驗。李衝、李興來到四海票號的鋪子時,他正在與一位想要借貸的商戶攀談。

這名商戶是來自蘇州府的一名汪姓行商,專門從事從興化縣販運霜糖、冰糖、紅糖、黑糖到杭州一帶銷售的生意。

張全笑眯眯的道:“汪員外,鄙號初創未久,故借貸一事須得有所抵押纔可。如適才員外所講以信用作保,鄙人卻是很難應承此事,畢竟兩千兩銀子不是小數;還望汪員外體諒一二!”

這名行商名叫汪境,年約四旬左右,從事販糖生意已有十載,可謂是經驗相當豐富。此次他來到均安鎮已經月餘,先前已經採買了一千石各色蔗糖,打發管家僱人運至泉州港後租了船隻發往了杭州,他自己則留下來等待杭州的傳回的消息,順便囤積產量極低的白糖和冰糖。

色白如雪的霜糖和大塊的冰糖在杭州府一帶銷路太好了,基本每次從興化縣帶回貨去,不用多少時日便會被當地的達官貴人、富商巨賈以高價搶購一空。

但這種白糖產量非常少,大約只佔蔗糖總量的一成左右。所以要想多采買白糖,就得在長時間住在鎮上,並且時常去各個寮、坊驗看,一旦有貨馬上用現銀收儲起來才行。

汪境上次用大筆現銀採購了千餘石蔗糖,遠遠超過了原先每次的數量。可最近他在均安鎮和漳浦鎮來回搜尋時,發覺白糖、冰糖累積產量又有不少,但苦於上次採買的蔗糖數量過多後,剩下的現銀已經不多,急切之下他四處打探借貸一事,正好遇到四海票號的開張,並且放貸利息極低,於是他便急衝衝找上門來,想要借貸兩千兩銀子收購霜糖。

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三十章 預謀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四百章 佈防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