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

要說太祖朱元璋這人吧,的確是雄才大略,幾百年一出的人才。一個乞丐,社會的最底層,最後成爲開國皇帝,這得需要多麼高深的智謀和多麼逆天的運氣啊。

要擱現代社會,這簡直就是勵志的典型人物啊,得有多少心靈雞湯出自他老人家的竈上啊?估計他老人家常年得備有二十幾口砂鍋,鍋裡都是肥肥的老母雞,但都是僱的廚師熬湯,然後以他老人家的名義對外銷售。至於雞湯裡是不是有廚師私自添加各種作料,那就不知道了,想知道的大可以以身試毒。

但太祖也留下了許多讓後代無力承受的負擔,宗藩制度便是典型的一例。

太祖你也生殖能力也太強了吧?崇禎腹誹道。

當初被太祖封王的二十三個兒子,兩百多年繁殖下來,保守估計,十萬人是有了,這口大黑鍋,現在輪到崇禎背了。

這二十三位前輩,包括崇禎的祖宗,他們世襲親王也就算了,可那些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算怎麼回事?太祖你幹嘛不連親王府看大門的也給封個世襲?

再來看看俸祿。

親王歲祿一萬石,郡王兩千石,鎮國將軍一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奉國將軍六百石,鎮國中尉四百石,輔國中尉三百石,奉國中尉二百石!

在宗藩繁殖到兩萬餘人的嘉靖晚期時,宗藩們的開支就佔到整個國庫收入的近四成,那現在十萬人呢?

總有宗藩想害朕!崇禎鬱悶的想到。

說到這裡還要感謝心狠手辣,精於陰謀詭計的世宗嘉靖皇帝。

正是因爲嘉靖年間兩次宗藩鬧祿米一事,把嘉靖徹底激怒,但當時的次輔徐階添油加醋的蠱惑下,發佈了令宗藩們如喪考妣的推恩令。

一是諸宗喻禮犯法必得親王填壓之,如有不遵約束者輕則戒飭重則參究;二是宗室冒禁出城事機可慮,宜時時查治,以杜釁端。;三是革爵花生庶人封號不登玉牒名姓不入版圖,漫難稽考真贗莫分,宜令長史司分列支派明立;四是冊令有司便於鈐束一閒宅之,設制仿高牆,若復恣其出入何以示法,宜令本府選委中官旗校嚴加防範;五是祿糧積欠數多,乞將本省應角□羊銀量留處補;六是關支之際,止令長史領銀送府自行分給,不得縱諸宗出入府縣凌逼有司。

世宗皇帝還規定,王庶子也可以獲得王爵。但宗祿分層次:六十歲以上者全額發給,之後每小十歲便減兩成,直至四成,以讓年邁者有所養,年輕力壯者自食其力,置於其中者,則兩者結合。這樣宗藩們接受起來便不那麼困難了。

這種種舉措極大的限制了吃皇糧的宗藩人數,基本解決了宗室的俸祿問題。

可這些旁枝末節都解決了,最關鍵的二十三個親王世襲的問題並未觸及。

你說世宗你老人家既然大發神威,發揮臭不要臉的戰鬥作風,把宗藩們收拾的服服貼貼了,幹嘛不趁機把世襲這條給解決掉?

現在如洛陽的福王、開封的周王、武昌的楚王、西安的秦王、成都的蜀王、太原的代王等等親王,哪一個不是據有數十萬畝不納稅賦的良田,數十間的商鋪,家中金銀堆積如山?

要不是自己穿越過來,這些財物將來都成了闖賊、獻賊之物了。

一想到這些親王家中的巨量財富,崇禎不由得心癢難搔,恨不得親自化妝成流賊去洗劫一番,順便了解了這羣蠹蟲,以後也就沒人世襲了,那些田產商鋪便都成了四海商社的資產。

崇禎仔細想過之後,又覺得這些宗藩親王挺可憐的。

成祖自藩王起家,奪了自家侄子的產業後,爲防止後輩中再有人效仿他,從而制訂了一系列的藩禁政策,對藩王們從軍事、政治上進行了最大限度的制約。

最重要的一條便是規定宗藩“不得擅役一軍一民”。

這釜底抽薪用的好。你不是覺得自己有本事嗎?不是對現任皇帝不滿意嗎?不是想起兵造反嗎?好,你的兵全部沒收了,你去起兵吧。

什麼?還不服?還想着和其他藩王聯合起來共同造反?那好,咱繼續:二王不得相見,不得入朝,不得自由出行,不得交結官宦,不得自置王府官員。

上述這幾條,只要違反一條,等着削藩吧。你兒子還想繼承爵位?想都別想!

這哪裡是太祖說的親親之恩啊,這簡直就是在養豬啊。經過兩百多年的飼養,恭喜成祖,肥豬幾十頭養成,不過,還沒出欄,就被隔壁李二張三偷去宰掉吃肉了。

如此嚴密的藩禁政策,造成了宗藩們強烈的牴觸情緒,同時也對朝廷抱有憤怒的心情。

“故宗室之人,大略皆幸災樂禍;國家稍有變故,無不懷“時日盍喪,予及汝偕亡”之願矣”

你不是把俺們當豬養嗎?俺們弄個紙人,寫上名字天天用針扎,詛咒你和俺們一起完蛋。

這種看發喪的不嫌殯大的心態,導致當流賊大軍壓境時,地方府庫空空若洗,軍隊急需兵餉之時,無論地方官吏何等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藩王們就是不肯捐資助餉。地方守軍看到宗藩府庫的金錢財物堆積如山,卻叫自己餓着獨自去守城,自然憤憤不平。

“王府金錢百萬,饜樑肉,而令吾輩枵腹死賊手?”軍隊譁變也就在所難免了。有錢的地方藩王尚且如此,下層的宗室窮困潦倒,就更不能指望他們爲國分憂了。

朱重八封建宗藩,以期朱氏子孫同仇敵愾,共保大明長治久安。誰知道他那個黑又胖的老四,卻把他的宗藩政策改的面目全非,老朱估計很想從墳裡爬出來,把朱老四的胖臉再加肥一圈。

畢竟都是親戚,有血緣關係,眼看着諸位親戚就跟無期徒刑一樣,一輩子困在那個小小的籠中,那樣太不人道。對於後世穿越而來,崇尚自由的崇禎來講,的確於心不忍。

更何況那些下層的宗室們,不得從政、不得從民四業的限制下,日子過得悽慘無比,比普通百姓都不如。

總得讓人有點人權吧?又不是過分的權利,只是基本的生存權。

看來廢除藩禁政策勢在必行了。允許下層宗室具有普通百姓的權利,這算是自己穿越而來對朱重八的一種尊敬吧,他老人家難道想讓自己的子孫後代過得豬狗不如嗎?

至於二王不相見,不得自由出行這兩條也得廢掉。

難道周王見福王就是想要謀反?這純屬無稽之談。

拿什麼反?用鍵盤嗎?對了,那時候沒鍵盤。用嘴炮嗎?

限制出行更沒必要。藩王們就算出行頂多也就搞個近郊遊,尤其現在境內動盪之時,誰敢走遠了?找死嗎?帶着王妃太監宮女出遠門,二十個山賊就能把他們團滅。人家雖然被你當豬養,但不代表人家智商就和豬一樣。

不得掌兵其實就是不讓王府有自己的軍隊,這條保留,爲了預防大家將來鬧翻,軍隊你就別要了。等大明境內流賊覆滅,不用軍隊保護你,沒人想殺你,你的命沒有自己想的那麼貴重。

不準從政要改。允許你家裡人從政,但不是想當什麼官就向皇帝討要。

家裡老大繼承爵位,老二老三想弄個知府噹噹。好,沒問題,自己去考吧。從縣試開始,等會試中了進士,別說知府,巡撫也能讓你當。

什麼?考不上?對不起,那你家老二老三可能智商有問題,那要是去治理一方,還不是給咱老朱家丟人嗎?

王府屬官嗎,還是由組織上給你安排吧。

不是不放心你,這是充分體現了朝廷對你的關懷和照顧,也是怕你不經世事,不懂江湖險惡,萬一你自己挑了一個蠱惑你私藏甲兵,謀大逆的長史咋辦?

屬官的工資當然是朝廷給了,你一個王爺,掙錢不易,還有那麼多女人要養,朝廷雖然困難,但這點錢還是拿的出的。

不得結交官宦,這條無所謂,你儘管結交就是了。到時府縣都有錦衣衛的存在,只要哪個巡撫、知府敢和你走的太近,對不起,錦衣衛會查查這個巡撫是不是存在貪污受賄的情況的。

人家都當了官了,還是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會試中殺出來的,那都是人精啊。書中啥典故沒有?人家放着皇帝和朝廷的大腿不去抱,難道找你這根一指粗的楊樹苗去摟?你這是在侮辱我們讀書人的智商!

當然了,幹什麼都要有代價的。

想要自由?好,拿東西來換吧。

洛陽周邊的良田你家佔了三十萬畝?有點多吧?王爺你家一共百十口人,一年幾十萬石的糧食吃的了嗎?還不如拿出一些來讓給那些窮困潦倒的親戚,好歹讓他們活的有點尊嚴,別給咱老朱家丟人不是嗎?

還有繁華地段商鋪數十間?那一年得掙多少錢啊?比皇帝掙得還多。

幾十萬畝良田,留下兩萬畝足夠了。數十間商鋪嗎,留下一半吧,以後的慢慢再說。

福王叔,您同意換嗎?

不同意?想要皇帝白給?

好,您繼續無期徒刑吧。

敢罵我?最好別罵,不然說不定哪天您就飲酒過度猝死在牀上。您不會喝酒?不會喝酒難道還不會猝死嗎?還不會躲貓貓死在廁所嗎?

不管結果怎樣,總得試試吧,這二十幾位宗藩,總有願意拿錢財換自由的吧?

周王在開封頗有賢名,歷史上曾經慷慨解囊,拿出家財獎賞守城的士卒,和其他的守財奴完全不同。

以後自己的兒子都不封去外地,就在京城蓋房子住就好,崇禎想到。

那就派人試探下這位便宜堂哥吧,讓開封知府抽空去王府坐坐,探探口風。

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十七章 樊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一百章 心安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九十章 平息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