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

按照八旗的規矩,出征歸來時,誰能將別人的屍體帶回來,這家人就要拿出相應的財物表示感謝。

在明軍的默許下,包衣們上前將陣亡清軍的屍體搬擡了回來。由於天氣炎熱,屍體無法保存,只能火化後將骨灰帶回去,至於無法辨別是誰的骨灰,這重要嗎?反正自己的親人確實死了。

阿濟格看着裝上馬車的數百個陶罐,心裡憤怒已極。

大清何時吃過如此大的虧?這些該死的明狗!八旗子弟死一個,我就要砍下一百個明軍的人頭來報仇!

自己回去後肯定會被老八嘲笑!說不定會以折損過重,有辱八旗威名爲由,削減自己名下的牛錄和財產!

自己若是說遇到的是明軍精銳,那更會引來其他旗主的不滿!

明軍還有精銳?明軍的精銳在大淩河一役中早就全部折損了!

自那以後,我大清對明軍從無敗績!

不行!不能就這樣算了!這夥明軍現下還未完全成熟,可精銳的雛形已現!等這隻明軍成長起來,我大清怕是沒法和明廷爭奪天下了!

城頭箭樓裡觀戰的世家僕從開始時被紅夷大炮的巨響嚇了一跳,到後來目睹火銃屠殺清軍弓手,直到擲彈手用震天雷轟殺清軍,這才終於明白真正的戰場是如何的慘烈和恐怖,一條條生命瞬間就被擊殺,一點不像話本里說的,談笑間,敵軍大敗,我軍大勝那樣的簡單,勝敗真是用屍體堆起來的。

清軍的號角再次吹響,耿仲明的漢軍旗分兵衝向明軍兩翼的拒馬陣。這次不同的是,清軍弓手跟進,遮護漢軍旗拆除拒馬障礙,耿格爾和丹巴的蒙古八旗則是在後面準備,一俟拒馬破除後立刻衝陣。

明軍火銃手在清軍清理屍體時已坐地歇息飲水進食,以便保存體力,酷熱造成的體力流失非常巨大,所以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養分。

漢軍旗分別從兩側快速接近剩餘的拒馬障礙。這次漢軍旗全部出動,兩邊各有兩千餘人,準備不計傷亡,一鼓作氣將拒馬損毀。

就在這時,城頭大炮打響。上次打響的是正對火銃方陣的四門大炮,兩門炮口指向拒馬前的大炮並未發射。眼見清軍大舉出動,孫應元也沒再保留。隨着他的一聲令下,巨響聲中,兩枚彈丸從炮口呼嘯而出,畫出一道軌跡後,分別砸向拒馬陣前。

彈丸落地跳躍兩次,分別帶走了十餘名清軍的生命,傷者更是多達數十人。依照這個時代的醫療條件,傷者幾乎等同於陣亡。

清軍知道大炮發射緩慢,依舊不管不顧的悶頭前衝。

拒馬陣後的明軍弓手早將十餘座“百虎齊奔”架好,隨着帶隊營官的命令,這十餘座古代火箭炮被同時點燃。隨着引信的急速燃燒,一陣厲嘯聲響徹天空,一千多隻長箭激射而出,在空中毫無目的的亂竄一氣後掉頭扎向地面的清軍人羣。

清軍根本沒想到在數百步外除了遭到大炮的打擊外,還能被弓箭覆蓋。一片哀嚎驚呼聲中,數百名清軍中箭,當場陣亡者足有上百人。

漢軍旗都是耿仲明和孔友德叛逃時帶過去的原明軍,雖然在清軍嚴厲的軍規下戰鬥力得到很大提升,但原先那種骨子裡怯懦的本性猶在。眼看着還未接陣便已減員一成多,頓時前衝的速度放緩,前排的士卒開始磨蹭起來。

一名漢軍旗統領穿過人羣,舉刀將前排踟躕不前的一名士卒劈倒在地,厲聲喝道:“畏縮不前者死!”。

一衆漢軍旗的士卒這才繼續蜂擁向前衝去。

漢軍旗也有不少銃手,但他們使用的都是老舊火銃,射程比勇衛營的新式火銃和火藥差之甚遠,更不及弓箭的射程。要是他們想列陣排射,怕是沒到射程內便被明軍弓手放翻,所以清軍派的是八旗內的弓箭手做掩護。

這些清軍弓手都是長弓重箭,箭法精準,射程較明軍稍遠。在搶先到達距明軍七十步時,清軍弓手停下,三百名弓手彎弓搭箭,嚮明軍射去。

明軍盾牌手舉着大盾遮蔽與陣前,但還是有數十名明軍中箭倒地,此時漢軍旗士卒已經進入到六十步之內。隨即明軍弓手迅速還擊,雙方長箭在空中你來我往,兩軍不斷有士卒倒下,清軍在盾牌的遮蔽下已開始動手破除障礙。

這次明軍擲彈手沒再向前。清軍的弓手太厲害了,百十名擲彈手要是去了陣前,怕是眨眼間便會全部傷亡。隨着中軍的旗號,長槍手開始向前移陣,準備與敵肉搏。

шшш⊕ ttκá n⊕ ¢O

剩餘的拒馬很快被清軍破除,雙方弓手也都力竭撤開,兩側的漢軍旗在付出了近千人傷亡的代價後,終於讓兩軍之間變成了一片坦途。

明軍的傷亡來自於清軍的弓手,雖然對漢軍旗殺傷巨大,但由於弓箭射程的問題,夠不到清軍弓手,只能被動挨打。最後造成了包括盾牌手在內,共計五百餘人的傷亡,傷亡率達兩成以上。幸虧弓手們防護嚴密,身着的棉甲內夾雜着許多鐵片,減輕了很大一部分傷害。除了頭部脖頸中箭直接陣亡的以外,其餘的傷勢並不很重,但已經失去了戰鬥力。

遠處的蒙古八旗已經上馬,漢軍旗的士卒從兩邊回撤,蒙古八旗開始驅馬碎步向前,兩邊各有近三千騎的兵力。

隨着戰馬的速度逐漸提起,城頭的大炮再次打響。

彈丸無視前面的一切物體,在密集衝鋒的大隊騎兵中犁出一道血溝。戰馬高速向前和落地後同樣急速前衝的彈丸之間產生的強大動能,帶走了足有數十名蒙古騎兵的生命,但卻無法阻止大隊騎兵奔騰的勢頭。

三千明軍長槍手組成前後五排的方陣,緊緊偎在一起,前排士卒將一丈多長的長槍槍尾斜插進地面,用腳踩牢,雙手攥住槍身斜指向前,第二排則將長槍架在前排士卒肩上,整個方陣如同刺蝟一般,讓人望而生畏。

在長槍方陣前面十餘步外,二十餘門短粗的虎蹲炮已放置完畢,兩隻虎腳被長長的鐵釘牢牢的釘在地上。每個炮膛中都塞入百餘枚鉛子和碎石塊混裝小彈丸,然後頂端頂端被一枚重達三十兩的大鉛子壓住,每門炮的後面各有兩名炮手持着火把蹲候着。

虎蹲炮射程只有三十餘步,每門炮發射的百餘枚散彈覆蓋範圍接近五丈,殺傷力十分巨大。

這種炮平日是用來步卒衝鋒的,因爲虎蹲炮一旦發射,可以說前方几十步內不會有活物存在,炮手在打完之後可以從容撤離。

但用來對陣騎兵的話,就算將前排騎兵橫掃,但後排的騎兵接踵而至,炮手根本無法撤離。用虎蹲炮對騎兵,只能是一次性的,炮手幾乎不可能存活。

可是如果沒有障礙物阻滯一下,高速衝來的騎兵在付出前排的傷亡後,很快就會將步卒陣型衝開,那樣的結局可想而知。

勇衛營炮手們明知是個死局,但仍然接令將火炮擺放在了陣前。

清軍已衝至百步之外,馬速已到巔峰,數息之後就會衝到陣前。

隨着一聲尖利的喇叭聲,炮手們紛紛點燃引信後快速向兩側跑去,緊接着一片轟然大響,硝煙四起,慢慢將戰場籠罩起來。

蒙古八旗前排數百騎在百餘步外就已彎弓搭箭,準備在數息之後將弓箭射出。他們對明軍擺放的虎蹲炮並不熟悉,就算知道也沒辦法避開,大隊騎兵的衝鋒狀態下,你想往哪躲?

兩千餘枚散彈成扇形向外噴射而出,方圓百餘丈內的清軍騎兵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四五百名清軍當場陣亡,不管是戰馬還是士卒身上佈滿無數個血洞,鮮血如泉水般噴出,乾燥的土地迅速將鮮血吸收,這片區域片刻間變得泥濘不堪。

隨着硝煙的瀰漫,地上戰馬和清軍的屍體成了新的路障,後續衝來的有很多被絆倒在地。蒙古人不愧是馬背上的民族,後面的騎兵反應迅速,紛紛縱馬跨過地上的阻礙,再也沒有被絆倒的。但這樣做的同時,馬速自然大大減緩,明軍炮手得以安然撤回。

阿濟格下達了撤兵的命令。不能打下去了,騎兵的優勢已經沒有了,難道硬往長槍上撞不成?只能先撤回來再說。

蒙古八旗本來意志力就比滿清八旗弱了很多,不然也不會被人數少的八旗征服。聽到撤兵的號角後,紛紛控馬在明軍陣前兜了個圈子往回跑來,路上又被大炮轟了一次,留下了十幾具屍體後狼狽而回。

正對火銃方陣的正白旗騎兵也翻身下馬,他們本來是想等蒙古八旗突破長槍方陣,壓迫長槍兵衝亂火銃方陣時再從正面突入,結果兩側都敗了下來。

清軍從居庸關趕到昌平,又經歷幾場戰鬥,在日頭的蒸烤下已是疲憊不堪。阿濟格見狀下令全軍飲水就食,然後會同阿巴泰等人商議對策。

阿巴泰搶先開口道:“不能再打了!還是我先前說的,咱們往東和譚太合兵,打破幾個縣城搶些物資後趕緊返回盛京!這昌平的明軍透着古怪!”

一直未說話的耿仲明拱手道:“王爺,貝勒爺說的有道理!標下總感覺明軍這次是有備而來,很像是專門等着咱們來打是的。趁着現在折損還不算太多,標下覺得還是先避開再說!”

耿格爾出言道:“郡王,咱們向東走吧,兒郎們死了就死了,等會去收回來燒了帶回家就成!再打下去怕是折損更多,就算滅了這隻明軍,俺們還能剩下多少人馬?要是別路明軍趕來,俺怕會走不了!”

丹巴也勸道:“郡王,俺們是來搶東西的,不是來拼命的!命要是沒了,東西有啥用?所幸這夥明軍沒有大隊騎兵,咱們要走他們也攔不住,還是撤吧!”

阿濟格陰着臉低頭不語。

他實在不甘心撤走。折損如此多的人馬,最後什麼都沒撈到,回盛京後自己會是個什麼下場?這個還熱乎乎的多羅武英郡王是沒了,旗主要不要道沒事,反正自己不也只能弟弟多鐸當,別人休想染指。但老八肯定會藉機拿走自己旗下的牛錄,這是八旗的規矩,每人會替自己說話。

但阿巴泰他們說的都很有道理,必須做出決斷了。

阿濟格恨恨的下令道:“讓包衣去收攏遺體,回來燒了裝好,咱們往東去和譚太合兵!我就不信這隻明軍敢跟着去!”

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