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五王對調

高熲知道,這個時候必須爭取了。雖然皇太孫是太子之子,可這個太孫並不完全站在太子一邊的。因此,他也上陣了。

“陛下,臣以爲,當由太子掛帥,統帥三軍。”

“太子?”楊堅驚訝。

“陛下,此次臨陣換帥雖屬無奈,可也確實會對軍心造成不良影響。雖然皇太孫也足以擔任大帥,但臣以爲,若是由皇太子親自掛帥,則當更好。原本因換帥所動盪的軍心,將會因爲皇太孫親自統帥三軍而士氣高漲。”高熲直指皇太子掛帥的好處。

皇太子掛帥當然不錯,不過楊堅擔心的是楊勇敢不敢上陣。之前選帥的時候,楊勇就慫了。現在,他敢上嗎?

“爲國效力,這是太子的榮耀。”高熲道。

楊堅想了想,“召諸國王進宮入見。”

大隋有國王爵位的並不多,在世的僅有九位。楊堅曾封四位兄弟爲親王,滕整蔡衛四王,不過四王都已經過世,如今四王都是楊堅的侄子襲爵,並沒有什麼出色的人物。剩下六王,其中四個是楊堅的兒子,楊堅五子,一母同胞,長子爲太子,剩下四子爲王,秦晉蜀漢四王。此外,還有兩位皇孫封王,分別是如今已經成爲皇太孫的易風曾被封爲趙王,另一個則是晉王嫡長子原河南王楊昭如今爲韓王。

易風如今爲皇太孫,高於親王一等,因此如今大隋只有九位親王。

皇帝召見,一位皇太子一位皇太孫。加上九位親王很快趕來。

楊堅先是當着諸王和重臣們的面訓斥了楊廣識人不明的過失,然後直接宣佈讓楊廣暫時回府閉門思過同時也算是避嫌。在案件查清之前。楊廣要一直暫居京師晉王府邸內,不得與外交通。揚州總管之職依然由皇帝的從弟河間王楊弘代理。而北伐元帥之職,也就此換人。

楊廣聽着這個結果,面如死灰。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轉眼間就落得了如此結果。一個莫名其妙的刺案,結果卻讓他跌入深淵。他想要爭辨,可一見皇帝那副不耐煩的樣子,一時間所有的話語都堵在了喉嚨間說不出來了。

殿中的楊廣失意無比,可卻有人高興萬分。最高興的屬於楊勇,或者說最喜形於色的就是楊勇了。甚至沒有半點掩飾的打算,望向楊廣的目光充滿了得意和張狂,看的龍椅上的楊堅暗中直搖頭。真是爛泥扶不上牆,就憑他這份心志,他如何能將大隋王朝交給他來繼承。除了楊勇外,楊諒也很高興,楊秀嘴角也微有得色,倒是易風,雖然心裡也十分驚喜。可臉上卻是沒有表現出半點高興來。幾位皇子中,倒只有秦王楊俊沒有幸災樂禍的表情,反倒是微微皺眉。經歷過上次的中毒事件,本來就只安於享受的楊俊。對於這種權利之爭更淡了。

倒是韓王楊昭,聽到父親突然落到這結果,不由駭然。臉色蒼白,嘴巴抖動着想要爲父求情。可卻被楊廣用眼色狠狠的止住,只能無奈而又苦澀的站在那裡。

易風心裡對於楊廣眼下的處境倒是蠻高興的。他對於楊廣其實真沒什麼感情,心裡更多的是忌憚。特別是經歷了冊立太孫之後,他們兩人之間的關係更是急速的破裂。易風如今和楊廣還維持着那副微妙的合作關係,那也不過是他知道自己更不容於太子。不論是太子還是晉王,都是容不下他的。他只能玩着危險遊戲,在兩邊中尋找着平衡,利用他們爲自己尋求暫時的安全。因此對於這兩人之間的爭鬥,其實易風哪一邊也不支持,他更多的是想讓兩人多維持一些平衡,他們之間的這種對峙平衡,能讓易風有更多的時間發展壯大。他明白,真正能保護自己的也只有自己。不論太子還是晉王一旦兩邊決出最終勝負,下一個倒黴的就將是自己了。

最近楊廣的勢力擴張極速,對太子黨接連取得幾個關鍵性的勝利,平衡已經打破了。按這種局勢發展下去,北伐一結束,估計就是換儲之時,那個時候楊勇一倒,接着自己估計也就差不多了。

現在楊廣突然被翻盤,原本已經傾斜向楊廣的天平又開始重新向太子一面傾斜,雙方實力再次趨於平衡,這對易風來說自然也是最有利的局面。他真是怎麼也想不到,自己遇刺,居然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不過這個時候,還不是高興的時候。

易風出列,向楊堅道:“陛下,孫臣相信晉王,晉王絕不可能派人行刺孫臣。還請陛下也能夠相信晉王,還晉王清白。北伐之事,孫臣以爲依然由晉王統帥爲上。”

易風一番話,可謂有些石破天驚,誰都沒有想到這個時候他居然會向着楊廣說話。要知道,楊廣可是易風遇刺案最大的嫌疑,此外,一直以來朝野都有皇帝欲換儲的打算,新太子自然就要晉王楊廣。如今易風是皇太孫,這個第二儲君的地位是建立在皇太子的儲君地位上的,如果楊勇被廢,那他的太孫自然也就不保。不管怎麼說,皇太孫都應當跟太子站一邊,和晉王是對頭纔是。

楊堅意外的望着孫子,對這個孫子不由高看幾分。

“朕也相信晉王是清白的,現在讓他在京休養,也是對他的愛護,是暫時的避嫌而已。”楊堅對易風解釋了幾句,然後問:“如今北伐帥位空缺,你可有人選舉薦?”

易風回道:“北伐統帥之位,事關重大,此非孫臣可以干預之事,還請陛下與重臣們一起商議選擇。”

北伐元帥之位十分重要,如果可以,易風當然也是想要坐上去的。不過他有自知之明,能夠得到東路元帥的位置,他已經相當滿足了。貪多嚼不爛。冒然想要爭取北伐大帥之位,這幾乎沒有可能的。也許第一次選帥時。太子一黨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帥位的重要性,那麼現在。相信誰都不會輕視了。就跟他剛纔向楊堅爲楊廣說情一樣,易風對眼下的事情已經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這個突然颳起的風暴,太強烈了,楊廣都頂不住,他自然就更不行了。他很清楚的知道這次楊廣不死也得脫層皮,但楊廣也絕不會被這一棒子給徹底打趴下。因此他剛纔突然爲楊廣證明清白求情,其實只是在皇帝面前表個姿態而已。他說不說情,楊廣這關都不會這麼輕易的過去。但明知道說了沒用,反而還要說出來。自然是爲了在皇帝和楊廣的面前得一個好印象,畢竟他在皇帝心裡的印象很重要,而以後肯定還得繼續跟楊廣合作,這次事件後楊廣受到打擊,楊勇勢力擡頭,他也必須調整下和楊廣的關係,可不能任由楊廣眼下被幹倒。楊廣是他對付楊勇的最好利箭和盾牌,在他沒有足夠的實力前,這個盾牌可不能丟掉了。

至於替楊廣說話。會不會引得太子黨的敵視,他倒真沒太在乎,有得必有失嘛。再說了,爲楊廣說兩句好聽的話。太子高熲們也不可能就因此把他劃到楊廣一黨裡頭去。

“剛剛越國公舉薦你接任北伐元帥,你可願意?”楊堅又問。

“回陛下,孫臣自知資歷極淺。威望不足,實不敢貪功擔下此重任。將軍國大事視爲兒戲。”

“如果朕也打算讓你接任北伐帥位呢?”

“孫臣感激陛下之信任,然孫臣不敢接此重任。怕辜負陛下厚望,請陛下慎重考慮。”

楊堅欣慰的笑了笑,如果楊林真的二話不說就接下此重任,那楊堅肯定不會真的同意的。現在他這般慎重,反倒讓楊堅真的開始考慮讓楊林來掛這個帥了。不過照例,他還是往太子望去,問道:“太子可願擔此重任,掛帥北伐?”

楊勇心裡是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京城裡呆的舒服無比,諸多美人環繞,美酒佳餚,享受無比。爲什麼要吃這個苦跑到北方邊疆去打仗?可剛纔一進殿,柳述就已經趁他剛進來時,悄悄的跟他說了幾句話,讓他一會無論如何,也要爭取到這個北伐統帥之職。剛纔高熲又轉頭對着他連連示意,因此這會皇帝問了起來,他只得心不甘情不願的上前點頭應下。

楊堅微微意外,楊勇居然點頭同意?

這時高熲出列:“老臣願意隨太子出征,協助殿下統領大軍。”

楊堅皺眉沉思,許久不言,殿中一片安靜。

許久之後,楊堅終於開口。

“以太子楊勇爲北伐行軍元帥、尚書左僕射高熲爲北伐行軍長史,上柱國賀若弼爲中路行軍元帥、柱國韓僧壽爲中路副帥。尚書右僕射楊素爲西路行軍元帥,上柱國史萬歲爲西路行軍副帥。皇太孫楊林爲東路行軍元帥,兵部尚書蘇孝慈爲行軍長史,治書侍御史劉行本爲行軍司馬,清漳王楊雄爲東路副帥。其餘原任北伐諸路各將領職位不變。另由內史令柳述接替左僕射高熲爲北伐諸軍後勤輜重糧草總調度!”

北伐行營的上層架構幾乎完全改變,楊勇取代楊廣成爲北伐元帥。東西兩路元帥不變,依然是易風和楊素,但史萬歲從東路副帥調任爲西路楊素的副帥,東路另一副帥賀若弼則調到中路擔任行軍元帥之職,又調了太子一黨的大將,原上柱國韓擒虎的弟弟韓僧壽爲東路副帥。易風的兩位原副帥史萬歲和賀若弼調離東路,而將清漳王楊雄提升爲東路副帥。雖然其餘的將領說是不變,但最上層的主要將領卻換了一多半。原來是晉王黨全面統領北伐,僅有預備軍的東路是太子一黨。可現在,卻一朝變天,北伐軍最上層幾乎盡是太子一黨,雖然楊素依然是西路元帥,可副帥卻安插了國朝名將史萬歲,這可不是一個好相與的,擺明了就是去分楊素兵權的。

好在易風對於這些倒是並不太在意,本來他就沒想過自己能成爲北伐諸軍元帥,只要自己能保住東路元帥就好了。管他是不是預備部隊,重要的是擔任了東路元帥後,他對於幽州諸州府的控制能更加有利。

不過最後的結果還反而比原來更好了,史萬歲和賀若弼這兩個軍中威望極高的大將,不再擔任他的副帥,也算是給了他許多方便,要不然到時肯定還得有衝突。自己的東路幾乎沒有變化,反調走了兩尊大神,這算是個意外的好消息了。

至於太子掛帥,對於北伐戰事是否有影響,易風倒不覺得會有什麼影響。哪怕楊勇取代楊廣爲帥了,可楊勇根本就不是打仗的人,就算他掛帥,也僅僅是掛帥而已。這樣的人沒本事,但也不會胡亂瞎指揮。更何況還有高熲和賀若弼、韓僧壽這一文二武的大隋名將坐鎮,基本上不用太過擔心。掛名的元帥換了,可真正指揮作戰的大將依然是本朝名符其實的那些大將,最精銳的一批名將。

到在他最期待的,還是早點離開這京師。呆的越久,越讓他覺得這京師太過邪門,簡直就如龍潭虎穴,呆的越久,意外越多。剛經歷了一場刺殺,又剛目睹了太子黨神奇的逆風翻盤後,易風真的對京師很有些怕了,這鬼地方,誰知道哪天自己就陰溝裡翻船了。到現在,他還不知道究竟是哪個派刺客行刺了他。

特科等情報機構已經派出了大量在京畿的人員,可到現在,對於行刺他的幕後人物,依然是一無所知。

就當易風以後塵埃落定時,楊堅突然又開口了。

“晉王楊廣改授幷州總管、秦王楊俊改授揚州總管、蜀王楊秀改授秦州總管、漢王楊諒改授荊州總管、韓王楊昭改授益州總管。”

五王對調,大隋六大總管府五個大總管對調,唯有易風所轄幽州府沒有變動。當然,楊廣暫時不能到幷州就任,幷州總管一職由河間王楊弘檢校代理。

這個旨意一出,可謂是滿殿皆驚,在此之前,誰都沒有聽說過半點五鎮對調的消息。(未完待續。。)

第301章 欲擒故縱第136章第52章 月黑殺人夜第94章 二龍堂第250章 李靖騎兵第67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318章 八帥第424章 處處都有丈母孃第291章 嫡與庶第204章 安保條約第326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第360章 狼煙起第560章 人頭滾滾第404章 一 日 三驚第231章 豔福不淺第109章 楊廣秘令第345章 新婦第303章 漁翁得利第171章 皇長孫第283章 金屑酒第47章 猛虎、薔薇第367章 戰長街第534章 皇后第528章 鳥盡弓藏第506章 垂簾聽政第102章 隔山打牛第437章 南下第284章 同盟第149章 發媳婦第452章 處 女 戰第171章 皇長孫第50章 白馬銀槍易三郎第282章 謠言四起第113章 請君入甕第56章 我願意!第29章 茶與故事第326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第413章 女怕上錯牀,男怕跟錯人第362章 出軌第210章 蠻月第362章 出軌第278章 攤牌第124章 戰爭紅利第114章 殺伐果斷第86章 清河第101章 坑第440章 胡馬度陰山第247章 不怕賊偷第266章 保險第174章 小姨子第435章 高興的太早第403章 夷男第346章 借錢第494章 送女人第281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402章 耍猴第61章 單雄信第17章 燕雲十八騎第446章 小心高熲第139章第484章 首鼠兩端第253章 一戶養一兵第240章 胡女爲妾第491章 請降第108章 秘密武器第531章 其實我是拒絕的第479章 興兵討逆第515章 親征第249章 共贏互利第43章 貴妃夜夜嬌第483章 先打過去再說第180章 長寧公,長寧王?第141章 前所未有第576章 裁撤第213章 奪旗第135章 戰爭之王第245章 桂香院第329章 孤注一擲第334章 逆流第104章 狼騎第169章 不可阻擋第556章 前軍夜戰遼河西,已報生擒高句麗第465章 血戰烏沙堡第292章 荊州大總管第18章 就是現在第280章 雷霆雨露第461章 輾碎他們第362章 出軌第369章 嫌疑第166章 商報第457章 四面合圍第453章 意外抓到一條大魚第1章 毀人名節第97章 先下一城第25章 重口味的木蘭第149章 發媳婦第21章 亂臣賊子第520章 倒戈第450章 保存實力第146章 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