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逆風翻盤

必須得先緩一緩,最終的這一步,得由皇帝自己踏出去。如果皇帝還不想踏這一步,而他們逼的緊了,那最後可能就會得到相反的結果。

心思已定,高熲終於睜眼,然後出聲。

“陛下,老臣以爲此案還有諸多疑點,實不宜立即下結論。”

楊堅聞言微微驚訝,他擡頭望着高熲,又喊出了已經好幾年沒有提過的稱呼,“孤獨公以爲當如何處置?”

高熲心中微微得意,他果然猜對了皇帝的心思,皇帝並沒有要打倒楊廣的意思。

組織了下思路,高熲道:“臣以爲,眼下暫時不宜先下結論,還是當多給刑部、大理寺、御史臺三衙時間審理追查此案。一個虞孝仁也只是說明晉王有嫌疑而已,並不能就認定晉王有罪,還應當搜尋更多的證據才能下結論。不過,出於對晉王的保護,臣以爲晉王眼下還是應當避嫌,在沒有進一步的調查結果證明晉王與刺案無關之前,晉王當先暫時留在京中。”

“這樣麼?”楊堅認真思慮起這個處置方法來。這算是一個權宜的辦法,給了楊堅一些緩衝的時間,讓他可以更加仔細的思慮,不至於匆忙間做出結果。楊堅越是細想,越加覺得這個處置辦法不錯,這並非是最終處置結果,而只是一個臨時的權宜之策罷了。不管將來調查出來的結果究竟如何,有這段時間楊堅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來考慮全盤了。

楊素聽了高熲的話後,臉色卻變的非常難看起來。乍一聽高熲這個計劃似乎對楊廣有利,可實則不然。表面上。暫時不對直接給楊廣定罪,楊廣暫時只是刺案的嫌疑人而已。一旦將來調查清楚了,自然會給他說法。可楊素知道。這不過是表面而已,高熲不愧是執掌朝堂十幾年的宰相,一出手就直接把楊廣往死裡整。表面楊廣的結果不錯,實際上呢?現在朝廷查出來的結果,也不過是虞孝仁是真正的涉案人員而已,晉王雖然很有嫌疑,可卻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而現在高潁一句話,暫時不定楊廣的罪,卻等於讓楊廣一直揹着這個嫌疑。更加要命的是。高熲還藉着這個機會,要讓楊廣避嫌。

所謂避嫌,聽起來好聽,但實際上卻要等於要軟禁楊廣,剝奪他手上的實職權力。

尤其是這個避嫌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限定,而是說要等查明刺案與楊廣無關之後。

至於這個案子什麼時候才能查出結果來,現在誰能肯定?光是看現在已經浮出水面的這些刺客和虞孝仁,都能讓所有的人頭痛不已,這絕不是個好查的案子。而案子一天查不出結果。那麼楊廣就一天有嫌疑,他也就一天得呆在京師的王府裡,雖然表面上沒定罪,可這比定罪的結果還不如。真當現在就認定楊廣是刺案幕後者。說不定皇帝還不會如此處置。

狠準穩!

高熲出手,果然不凡,他根本沒有想着要馬上給楊廣定罪。但他提出的建議,卻讓楊廣等於是獲罪了。

一個揹着刺殺皇太孫嫌疑的親王。一個只能呆在京師王府中避嫌的親王,不能回到揚州藩鎮總管府去。在這避嫌期間自然也不適合再擔任北伐統帥一職。而楊廣從此頭上頂着這麼一個屎盆子,他的威信他的聲望,都將無法避免的大受打擊。

楊素汗溼衣背,這個高熲真的狠。可他卻還沒有辦法反駁,總不能說晉王沒罪吧,紅口白牙空口無憑,這樣說有什麼意義?

楊堅倒是有些意動,覺得這個辦法不錯。

楊廣這邊暫時冷處理,先放到一邊,不管楊廣到底是不是真兇,都可以讓他有時間做全面的考慮安排。如果他還想要堅持廢勇立廣,那他需要時間來給楊堅洗去這個嫌疑。如果他要就此處罪楊廣,那他也需要時間來提前安排好後續事宜。不論是楊勇還是楊廣,他們都不只是普通的皇子,他們是朝中重要勢力的代表,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準備妥當之後,才能動任何一人,要不然,就有可能帶來極大的動盪。

讓楊廣暫時呆在京師,正好合適。這個時候,楊堅也不放心放楊廣回揚州了,更不放心這個時候讓他繼續統帥北伐幾十萬大軍。

“北方戰事即將開始,此時豈能臨陣換帥?”楊素還在做最後的努力。要是高熲的建議得到皇帝的同意,那晉王這次真的就不死也要脫層皮了。尤其是這北伐戰事,晉王一黨費了多少心血才達到如今的局面,要是因眼前事被高潁一句話而否決,這個打擊就太大了。

高熲面對楊素的焦急,充滿了冷漠和不屑,“這是對晉王的保護,也是對陛下的負責。如今晉王身負刺殺太孫嫌疑,這個時候還如何統帥幾十萬北伐大軍?在這樣的情況下,幾十萬將士百餘總管將領們如何能相信晉王?更別說,東路元帥可是皇太孫殿下,這仗還沒開打,大元帥和東路元帥之間就已經如此關係,你能放心?此戰關係國朝命運,舉國上下都在祈禱勝利,我們不敢有任何的大意。萬一到時出現點差池,越公可想過後果,誰能承擔那樣的後果,誰又承擔的起這樣的後果?”

楊素默然。

出了眼下這檔子事,皇帝肯定對晉王也有了不同的看法,這個時候皇帝會輕易的再將整個北伐戰事的指揮權交給晉王?會把幾十萬人馬交給晉王統領?若太孫真是晉王派人行刺的,那皇帝把舉國之兵都交給晉王后,誰能保證晉王到時不會弄出更大的事情來。

不需要什麼確鑿的證據,只要一點猜疑,皇帝就絕不會在這個時候再讓晉王統兵北伐。

“晉王多年來一直出鎮在外,爲國操勞,這次就讓他在京好好休養一陣子吧,至於北伐戰事,另選統帥。”楊堅思慮了一會,最終還是無法讓楊廣繼續統領北伐大軍。

臨陣換帥,雖是兵家大忌,可總好過幾十萬人馬失控的好。

“何人可爲帥?”楊堅問。

楊廣其實是個很合適的大軍統帥,這樣規模的戰事,按照南北朝以來的慣例,肯定得派宗室掛帥的,甚至有時需要皇帝統軍親征,不到萬不得已,決不可能讓外臣統兵。楊堅向來對臣下防範極嚴,絕不會放鬆這點原則。不過他對於御駕親征的興趣不大,他的長處不在統兵打仗上,況且是這般規模的大戰,哪怕只是掛名,他也不想。一來他對軍事並不熟,二來他年紀也大了,再則他身爲皇帝更需要坐鎮中樞,總攬全局。

“臣請陛下御駕親征,統領三軍,北滅突厥!”楊素奏道。讓皇帝出征,總好過讓其它親王出征,尤其不能讓太子藉此機會統兵北伐。

不過他的提議直接被楊堅否了,楊堅不是那種好大喜功的人。

楊素搶在高熲出聲之前再次奏道:“臣以爲可由皇太孫掛帥,指揮北伐。”

楊堅有些意外楊素竟然舉薦楊林爲帥,不過略一思索,他也覺得這倒也是一個不錯的提議。楊林先前被任爲東路元帥,對於北伐的前期準備參與極多,這個時候讓他掛帥,也能迅速的接管北伐大軍。而且楊林是皇太孫,在朝中其地位也極高,統御指揮衆將當然沒有問題。不過楊林爲帥也有些不足之處,首先就是他太年輕,資歷不足。這畢竟是幾十萬人的大戰,楊堅也不敢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易風身上。

果然,柳述很快得到高熲的示意,立即出列反對。

理由就如楊堅所想的一樣,皇太孫太過年輕,根本沒有資歷,恐諸將不服。

“當年衛王統兵北伐之時,也不過和皇太孫如今年紀相當,可兩次統兵北伐都取得極佳戰績。再說了,皇太孫爲帥,也只是掛帥,並不需要真正的親自決策指揮。只需要皇太孫掛名爲帥,陛下完全可以擇幾經驗豐富穩重的大將爲太孫輔導。”楊素反駁。大規模的戰事,確實慣例宗親掛帥,可這也僅僅是爲了避免讓外姓臣子爲帥,同時也是一種對統兵將領的一種監督罷了。多數情況下,這些大帥也確實僅僅是掛帥而已。就如隋朝的多次大戰,平陳之役,楊廣掛帥,可實際上平陳大軍的真正指揮者是長史高熲,其中行軍元帥楊俊指揮一路平陳軍,但真正的指揮者是他妻子的伯父。以及去年楊諒東征,同樣是高熲掛帥,還有衛王楊爽的幾次掛帥北伐,一樣並非真正的統帥。每次這些親王們掛帥,實際上朝廷都派出了重要的文臣或者武將,由他們出任副職,實際指揮調動軍隊。這些掛着大帥名頭的親王們,更多的只是掌握着帥印,在需要的時候按印發令而已。因此楊素推薦太孫爲帥,其實資歷什麼的並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是皇太孫,有這個就足夠了。

楊堅有些猶豫不決。(未完待續。。)

第276章 螳臂擋車第331章 棄卒保車第190章 一路向北第244章 劍拔弩張第408章 以牙還牙第69章 義薄雲天竇建德第470章 我褲子都脫了,你就跟我說這個?第369章 嫌疑第149章 發媳婦第105章 奪兵權第72章 十三結義第52章 月黑殺人夜第512章 荊門第16章 記憶恢復第385章 戰鬥間歇第257章 遊俠第278章 攤牌第564章 滅國第150章 謝文東第106章 八驃騎第201章 高熲第393章 雪夜一第419章 將功贖罪第215章 騎三營第199章 關門打狗第444章 高熲的算計第197章 鐵馬金戈第189章 裝甲兵第195章 雄中雄第158章 勃勃野心第550章 戰爭紅利第430章 扶不起的阿斗第288章 成器第555章 想象很美好第104章 狼騎第274章 白龍魚服第409章 反擊第75章 算我一份第137章第225章 錢能通神第307章 高處不勝寒第25章 重口味的木蘭第332章 盡入彀中第121章 臣服第428章 不差錢第1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42章 鳳求凰第370章 當時就懵逼了的楊廣第297章 紅拂相約第339章 抓姦抓雙第40章 財色兼收第524章 朕不後悔第240章 胡女爲妾第336章 要大幹一場第80章 牛角掛書第214章 完美第150章 謝文東第149章 發媳婦第428章 不差錢第389章 喂不飽第14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177章 效命第548章 全面戰爭第562章 開拓者第531章 其實我是拒絕的第371章 發難第485章 兵過雁門第377章 宮廷政變第495章 被惹怒了第346章 借錢第115章 破陣第286章 先發制人第53章 父子相見第54章 條件第197章 鐵馬金戈第152章 退避三舍第245章 桂香院第541章 分封草原第37章 季瑤第443章 擁兵不前第263章 可願與某賭上一局第90章 季瑤、霍氏第181章 撤軍第447章 易風的十三封求援信第362章 出軌第322章 弔喪第507章 名將對決第58章 蕭美孃的警告第341章 反詩第281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63章 白馬坡第59章 徵遼亦偶然第188章 戰車第189章 裝甲兵第36章 高陳聯姻第283章 金屑酒第487章 陰謀 陽謀第183章 大賀咄羅第95章 先下手爲強第347章 典籤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