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陳素的老家沒有飛機,連八十年代就許諾的火車到現在也還沒有通。儘管顧家堅持一定要用車送他們,但王峻還是婉言地謝絕了,王峻也想體會一下陳素平常回鄉的方式,在拜別了舅父舅母表弟後就直接打的去了汽車站,打上了車票正趕上時間不用等就發車了,萬幸!下一班可是要多等上四個小時的。很意外,車上乘客也不多,也是,現在纔是五一黃金週假期的第二天而已,回家的早就回去了,出來玩的正在興頭上,到了五號六號後就是交通高峰了。

讓陳素靠着窗坐,車開出站區在高架上下盤旋往市區外駛去,陳素暈車暈得嚴重,今天就沒有敢吃東西,王峻看着臉色蒼白的陳素也無能爲力,其實,在去年的非典爆發時,他們住的地方是重災區,陳素不用上班,王峻就帶着陳素兜風在百年難見空曠少人的郊區路上教陳素開車玩,非典浪潮一過,在平常人滿爲患而在那當口還沒有恢復元氣靜悄悄的駕校混了一期沒有花多餘的費用拿到了駕駛證,之後的陳素就很少暈車了。

看着陳素難看的臉色,王峻有着心疼。在準備來上海前整整一個月中,陳素是抱着多麼大的希望和激情,陳素是多麼希望王峻能和母親孃家那邊有更好的和解。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深,爲了這次上海之旅,陳素還特地在網上覆習研究了上海的旅遊最佳路線,但是在第一天都成了空,就是陳素一直嚮往的大上海也成爲了情緒低迷的犧牲品。

王峻沒有希望感也就沒有多少失望,但是王峻還是很喜歡陳素爲了他在失望中沉浸。

就是偏見吧!儘管北京有每年席捲了半個中國的沙塵暴讓陳素年年深深抱怨,還有着並不比上海更好的交通讓陳素寧可走上兩小時的路上下班也不想開車,還有那同樣沉浸在物慾中的一切的燈紅酒綠,但那些,他們可以忽略不見,因爲那是他們的生存的世界,但是上海是承載着心靈的世界,那讓他們承載了太多的希望和願望,美好的、不可褻du的親情的願望在片刻消失殆盡,剩下的就是心靈上的灰色被這所城市承載!

王峻拿了剝好的桔子給陳素含着。上了高速路,車子開得就快多了,大巴上的電視錄像換到第三部港臺江湖槍戰老片時,車子下了高速公路進入普通四車道的老國道。

路況並不好,一路行來,幾乎每過個百十米就有修路補路的陷坑,路邊的白楊綠化帶後就是綠茵的農田,水溝水渠處處可見,靠着水溝水渠而建的瓦房和未經多少裝飾的簡易水泥小樓點綴在綠色中,看着窗外記憶中不能忘卻的畫面,陳素精神上振作了一點點,“快到了吧?”

對陳素的提問,王峻莫名,他可從來沒有來過,這不是陳素的家鄉麼?

看看雖然熟悉的畫面,陳素也不太清楚現在到哪兒了。以前他考上大專是往北方走也是由北方回的,現在卻是從南方回家鄉的,陳素就不清楚路線了,沿途的路牌上鄉鎮的名字陳素也不太熟悉。陳素解釋,他在縣裡唸了七年書之外也就直接去了北京上大專了,連他們的市裡也不曾去過,不由的,陳素又有點嚮往了,早就聽說市裡是有動物園的。

看着這樣的陳素,王峻笑了,是呀,這個人剛從書中走出來還沒來得及看穿城市的市儈的把戲就被他給逮住了,一晃都過了這麼多年了。

在他們談話當口開始有乘客提前報了要下車的地名。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地名,陳素道:“我們也在那裡下車吧,那是鄉道路的四岔口,我們只要到那裡轉鄉鎮公交就可以直接到家了!”陳素笑着:“我們縣裡鄉鄉村村都通了水泥路了,鄉鄉鎮鎮也都通上了鄉鎮公交,又便宜又方便,北京郊區有不少地方還不如我們這兒呢。”

“還是先直接到你們縣裡吧!”王峻道:“現在也才四點鐘,天還早,我想先看看你讀了六年書的二中是什麼樣的。”

看着王峻,陳素很不好意思,“是七年,我高三複讀了一年,後來又在你那復讀了一年,一共讀了三次高三。”

看陳素,王峻從來就沒有認爲陳素是聰明百巧的人,但是不代表陳素笨,現在陳素絕大多數的不喑世故也是王峻後天慣出來的,再何況,陳素那清水衙門又基本上是象牙塔型的單位,陳素這副樣子也是王峻喜而樂見的,沒有必要非要對人世浸透,陳素做人方面作的很不錯,不是聰明的人就能做到陳素這樣爲人的,“我知道,我想看。”

沒有爭執,他們跟着車子到了縣裡順着最後一批下車的旅客下了車,一下車就圍上一羣踏三輪車的盯着明顯外地客的他們問坐不坐車?這是所有小城市共同的場景,陳素熟悉這樣的氣氛,擺擺手表示拒絕,和王峻出了包圍圈,暈車的陳素想吹吹風,“從車站往東走不過十分鐘就到了。”看看四周,有四年沒有回來的陳素驚訝地發現記憶中的車站四周全變了,真的全都變了!

王峻看四周,是很普通的縣城,但是道路比老國道要寬要好,道路規劃和北方城市井字型相仿,站在出了車站的四岔口邊,四條道路以十字型延伸切割地很直,可能是在北方長大的關係吧,王峻對這種大路朝天的感覺很好。

和陳素慢慢往前走,這是普通的縣城,卻是陳素曾經最爲嚮往的地方,一路上都是三層四層的樓房,只要沿街都是一樣的門市,房子都還很新,看得出是這三五年全國大建設浪潮中的產物,有着一目瞭然看不到陳舊的舊。小城的人很悠閒,行人不緊不慢的走動着,車輛也不多,有公交有出租車也有腳踏三輪車,看上去坐三輪車的人最多。

雖然是五一節的法定假期內,但是高中部還在上課。站在緊關的電子自動門外,陳素很感慨:“換了大門了,我們在這兒讀書時還是鐵皮門呢,以前學校旁邊是紅磚砌的圍牆,現在都建了樓房了,下面都成門市了。教學樓都是新蓋的,我們那時候也就是兩棟三層教學樓,現在全都變了,條件真的太好了。”

站在門外,一眼看盡裡面的格局,看着陳素萬分感慨的所說的條件太好了的他所讀了七年書的地方,那是容納着四棟五層樓的學校,狹小的兩百米跑道小操場有兩個籃球場,這就是陳家對三個兒子曾經寄託了所有希望的學校了。

不是鄙視,不是傲慢,王峻久久地看着狹小且整齊的這個學校,現在他好像能夠了解陳素爲什麼只資助那些考不上由國家資助投資的好大學而只能考在普通技術型的專業學校的農家子了。看着它,靜默的王峻可能能夠明白,像陳素他們這樣得不到最好教育的人要脫離貧困真的只能靠自己的努力!陳素是怎樣好不容易走出這個縣城抱着對未來怎樣的希翼來到北京的,又是怎樣的緣分讓他們相遇的?王峻轉目看着盯着自己嶄新的母校興奮的陳素,十億的蒼生,只有這個人才是他的,這是個天賜給他的家人。

沒有想進去的意思,站在電子門久了,學校的門衛開始留意他們了。

“全變了!”離開了校門口,陳素依舊感慨不已,是呀!快十年了嘛,從這兒畢業快十年了。

轉開身和王峻往前走,是習慣吧,王峻順手召了一輛出租車,王峻拉開車門示意陳素上車,王峻向司機報了要去的地名,對王峻報出來的街道和地名讓陳素很意外和詫異,那都是縣裡的一個地名,這樣的地名在縣裡住了七年的陳素是知道的,但是爲什麼王峻會知道?

出租車不到十分鐘就到了目的地,那是有着一排排門市的新商業街區。靠窗口坐的陳素詫異地看到了姆媽!

五月天下午的陽光還沒有退出天空,黃金週的消費熱浪也延續到縣城,陳素看到斜對面的姆媽,在一間亮堂的服裝門市的門口跟人侃價,拖着人家說得眉飛色舞的,身上還穿着的是王峻給她買的那件這兩年最流行的精緻手繡唐裝。姆媽今天到縣裡買東西?那,王峻是怎麼知道姆媽在這兒的?

陳媽媽瞄到對角街區邊下車的王峻和陳素,面對陳素的吃驚,陳媽媽更顯吃驚。

“陳素?!王峻?!”陳媽媽失聲叫出聲來詫異和隨之而來的驚喜之色盡在臉上溢開,讓王峻瞧了由衷寬慰。

陳素過去,僅僅分別幾個月,姆媽那臉上的皺紋也彷彿揚開了似的,精神格外的好。撇開侃價的好奇的婦女,陳媽媽招着手叫他們過來,順着陳媽媽的召喚聲,門市裡衝出衣着整潔鮮豔的陳潔一臉驚喜地看着他們。

看陳素兩手空空,王峻手上也是沒有行李,陳媽媽大悟拍大腿:“你們一定去上海給王峻的媽媽掃墓的吧,看我這記性,有沒有好好地磕頭?”

“城裡掃墓不磕頭。”陳素笑。

“什麼話,當然要磕頭了,”陳媽媽瞪陳素:“要兒女幹什麼用的?當然要磕頭了!吃過了嗎?”

陳素看着這間服裝門市,母親怎麼會在這兒?看上去不是來這兒買衣服的。

一下子,陳媽媽的臉上透着不好意思,伸手拉了陳素一下到一邊兒,低聲告訴陳素這房子是王峻給他們買的。

其實他們那次在北京的一週中王峻已經派人到他們縣裡給二老在縣裡買房子,這個價錢便宜得……不太說得過去,可能是非典才過,房產的低迷也波及到了普通縣城,王峻怕麻煩讓人是按照五年內裝修好的二手房來買的,本意是讓二老一回家鄉就搬到縣裡住下,看陳素一直很關心陳潔,王峻也爲陳潔考慮了,沒有料到這樣的二手房的價錢比預計的又低了兩成,王峻也真的沒有花多少錢,什麼都佈置好了也不過就花了陳素收的一年的房租的數目。

陳素看着王峻有着感激。陳素沒有想過除了自己工資之外給予父母其它物質的東西,他連這樣的想法都沒有意識到,只想着好好做事給父母爭光了。

“來!來認識一下,這是我乾兒子王峻,這是陳凱二哥陳素,這是老三媳婦”陳媽媽招呼門市裡的整理服裝的一個年輕媳婦。

“王大哥,二哥。”陳凱媳婦也不認生,大大方方看着不太熟悉的二哥和這位從城市來的很氣派的大哥。

看着街上的顧客也少了,陳媽媽關上店門讓陳凱媳婦打電話去讓陳凱回來吃團圓飯,陳媽媽一看王峻雙手空空回頭吩咐三媳:“你順便到那老街的什麼男性專賣店挑最貴的換洗衣服買,你王大哥很挑剔的,給你二哥就買普通的就行了。”

陳素聽了忍不住笑出來了,王峻沒有聽懂但是好像也能明白陳媽媽的意思也輕輕笑了笑。

新家就在一邊不遠的住宅小區裡,走上五分鐘就到了,陳潔急急忙忙去就近的飯店準備些酒菜去了。

“陳凱家以前都住在門市裡,現在是和我們住在一起,陳凱的生意還好,多做幾年一定有大錢掙,現在縣裡舊房全部拆了蓋了一片片的全新的小區,現在和大城市的集中住宅區是一樣的,又幹淨又方便。”陳媽媽一邊走一邊介紹家裡的情況。

縣城再大對於在大城市生活的人而言也是袖珍的,一會兒就到了,在小區的車庫區就看見圍着圍裙升煤爐的陳爸爸,那三個月前的濃濃的皺紋清減了很多。

愣愣地看着王峻和陳素有着不可置信,陳媽媽跟老伴講:“他們不是早說五一節去上海給王峻的媽媽掃墓的麼!”陳爸爸這才從詫異中清醒,忙說:“去上海看王峻的媽媽呀,好好燒紙錢了嗎?磕頭了吧?”

陳媽媽拉過一邊的小孫女擦鼻涕,新家就在一樓,是爲了兩老將來着想,一樓還有一個院子可以曬曬東西,適合農家人的生活習慣。陳爸爸舉着粘着煤灰的手跟着進屋洗手,還不習慣全部用煤氣,那是要花不少錢的。

陳潔從飯店端回來豐盛的飯菜,大家坐下來,抿着酒的陳爸爸眼巴巴看着王峻,王峻有眼色地舉杯,陳爸爸樂呵呵地碰杯一口乾上。對孩子們的歸來,不善言辭的陳爸爸透着由衷的歡喜,

陳素就吃了在煤爐上燉的淡爽的的雞蛋羹也就飽了,他的飯量一向不大。在縣裡上幼兒園大班的侄女靠着奶奶悄悄的看着不太熟悉的二叔,被二叔的眼光掃到了,她有些不好意思鑽回奶奶的懷裡。

接到電話通知,知道二哥回來了,陳凱關上店面也匆匆趕回來了,他們兄弟也有好幾年不見了。

陳素看進門的陳凱,陳凱的變化也不算大,少了年輕時的浮躁,透着精神上的滿足感,看來生意是很順利。

看着好幾年不見的二哥,陳凱卻覺得太陌生太不熟悉了,面前這位懦雅潔淨中透着無形威嚴的男子是他那個沉默寡言無聲無息的二哥?

今年初,姆媽、陳潔和大嫂發生了衝突,讓父親犯病擡去了市裡看病的事情傳到他耳裡,陳凱找陳浩大吵了一頓,那次大哥幾乎和大嫂決裂離婚,最後兩兄弟把全市區的大大小小就那麼七八家醫院都翻了遍,也沒有父母和陳潔的影子,就在他們急得要報警時,聽說父母和陳潔回來了,陳凱和陳浩立即趕了回鄉,當時衝回家的他們兄弟看着父母和陳潔全身嶄新就發木,第一感覺就是父母中彩票了?而接着擺在陳家父母面前的房子和門市過戶文件更是證實了他們的想法!

當時還真的鬧起來了,如果父母真的中了彩票那也不至於讓陳潔一個人占上一半吧!媳婦着惱也是正常,最後還是開了家庭會議,母親拿出來二哥的照片,指着照片上二哥身後大門上的大字:“陳素在給國家看大門,他吃的國家的飯,國家給的工資很高,是他心疼你們的妹妹,這是他給陳潔辦的嫁妝,你們不用眼紅,你們讀過書又識字,可陳潔沒有學歷沒有工作,這是她二哥送給她的嫁妝。”媳婦們很不好意思,城市人工資是很高的,何況是給國家單位工作呢。

雖然有所懷疑,陳凱也沒有再提了,反正這確實是二哥買了孝敬父母的,他也就不多嘴了。母親私下裡把多年積攢的錢給陳凱用來開店,裡面有二哥陳素這幾年寄回來的錢還有母親積攢下來將來給陳潔辦嫁妝的錢,現在陳潔什麼都有了,這錢還是要幫幫兒子,拿着舊的起毛邊的存摺,陳凱流淚了,“姆媽,這錢,我一定還給您!”

“當然要還了!”陳媽媽給老三一個白眼,“按利息還。”陳凱是感激母親的,也謝謝二哥的支持。

陳浩爲了媳婦爲了把陳爸爸‘氣病’了的事情那時還在冷戰中,精明的陳媽媽這次站在大兒媳一邊把陳浩好好教訓了一通,陳媽媽有自己的想法,雖然大兒媳有着女人都有的毛病,但是她對陳浩是一心一意的,只要她一心是爲了陳浩着想,把陳浩的小家庭弄得有聲有色,陳媽媽不會不滿意這個兒媳。

婆母站在自己這一邊讓陳浩媳婦很感激,而且現在公婆一下子成了城裡人,她哪兒再敢給臉色,現在兒子也在縣裡上學,就放在爺爺奶奶那,他們夫妻在鎮上是有工作的,每週才能到縣裡住上兩天,這次五一節鎮政府組織集體旅遊,大媳婦一心是想把這個名額讓給二老去的,但是陳媽媽哪兒捨得大假期的生意,所以陳浩一家去旅遊了這回就見不到了。

陳媽媽介紹了陳凱給在北京認的乾兒子王峻認識。應該是陳媽媽經常提到王峻的事情,陳凱也很自然地叫了聲王大哥。

媽媽告訴陳素,現在陳爸爸基本上就是帶兩個孫子孫女上學下學,一視同仁關照孫輩,陳媽媽不是能坐得住的人,有了現成的鋪面,開了服裝店,趁着有氣力再幹幾年,進貨是老三媳婦去南方進貨的,“陳凱媳婦很孝順也很能幹!”姆媽悄悄跟陳素說:“陳凱沒有挑錯人!”

看着母親的滿足和全家的和融,陳素也很高興。

天不早了,看王峻一個人坐着沒有人和他說話,就是陳家最外向的陳凱也沒有辦法在王峻面前侃侃而談,拘束的人反而是陳凱,陳素提出到縣裡那個有名的靠河建的酒店住宿。

“到了家裡了,哪兒能出去住什麼酒店?”陳媽媽下命令“陳潔家離這兒不遠,一會兒我們去看看,還要看看陳潔那口子,陳凱媳婦,你把你們房間收拾乾乾淨淨的給陳素王峻住,你們這幾天住陳潔那兒。”

“媽,還是二哥住陳潔那吧,陳潔那不是更清爽嗎?”陳凱媳婦建議。

“兒子們回家是一定要住爸爸媽媽家的,哪兒能住妹妹家?”陳媽媽嘟囔,陳凱媳婦笑了,連連說是,應着一定收拾乾乾淨淨的,一切都會換上新的,看也看得出來婆母這位乾兒子很講究的。

陳潔有些不好意思和陳素在後面走着細細地跟二哥說着話,上次回來後聽從了二哥的話和大哥談了談,對那個人作了進一步的瞭解,那人的父母都是老知識分子,工作多少是靠了父母餘蔭,爲人老實厚道,以前的妻子自持強幹和朋友丈夫相比就惱他的個性不外向,還經常大吵大鬧讓老人們都承受不了才離的婚,他們沒有孩子,那人也不是在縣裡找不到媳婦,而是一心要找一個性格和順的女子,在工作上,陳浩和他接觸過,是個適合陳潔的好人才介紹給陳潔的。

兩個人當時都是從媒人那聽說的,一開始都很不情不願的接觸,陳潔嫌他二婚年紀又大自己十歲,他也嫌陳潔是鄉下沒有文化的女人,但是一接觸兩個人就分不開了。

“真正什麼鍋配什麼蓋,”陳媽媽在旁邊插話,也顯得對這個準女婿很滿意:“人是本分的人,跟陳潔很配,將來陳潔不會受罪!”

陳媽媽告訴陳素,本來那家也是反對這門親事的,說是門不當戶不對的,但是見了陳潔一面,對陳潔嫺靜老人們看在眼中也就不反對了,這邊才點頭沒出兩天就傳出陳潔自己還有房有門市更是滿意得不得了,本來還想反正有緣五一節就結婚算了,但倒是男方的老人建議他們再接觸幾個月,到年底沒有變化再結婚,陳媽媽聽了這話更是覺得這男方家是有知識有見識的,陳媽媽倒是一心一意認準這門親事了。

陳媽媽看陳素,陳素望着母親,母親低低講,陳潔的店鋪租出去了,陳潔還是不適合作生意,現在還是幫孃家做事。陳媽媽對王峻爲陳潔的一生鋪下的道路很感激!陳潔沒有文化也沒有能力和魄力,這一直也是她很擔心的事情,而現在陳潔就是收房租也能生活,她是感激王峻的,也對陳素感到不好意思。

陳素笑笑,現在的他和王峻不分彼此了,回頭和無聲走在他身後的王峻對視一笑,陳素也是感激王峻的,王峻對別人的淡漠,陳素是知道的,陳素謝謝王峻從他的角度關心他的家人!現在也是他們共同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