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外患稍平

簡介:汾北諸城戰事多,黃河岸邊白骨累

--------------------------------

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周陳國公宇文純及大將田弘連克齊國宜陽等九城。

不久宇文護趕來前線,坐鎮潼關,遣自己的親信,中外府參軍郭榮於汾州觀城勢,以御齊軍後援。

經過觀察,郭榮認爲汾州與姚襄鎮相去懸遠,且兩城相對孤迥,難以相救,請於州鎮間更築其他城池,以便相互控攝。

宇文護認爲有理,便派他在姚襄城南、定陽城西修築城池。

時斛律光被宇文憲所阻,兩軍對持,不能趕來增援。

鄴城收到消息後,段韶主動請纓。

高緯遂令段韶與蘭陵王高長恭帶兵前往支援斛律光破敵。

宇文憲收到消息,命身在姚襄城中的劉雄與宇文盛於齊長城以西,連營防禦。

段韶與長恭引兵而至,圍攻姚襄、汾州二城。

汾州被圍已久,糧道斷絕,如今又臨敵軍後援,汾州刺史楊敷只能據城守之並且繼續向宇文護和宇文憲求助。

爲了守住汾州,宇文憲又遣宇文盛再去突入汾州送糧。

但齊軍包圍甚嚴,宇文盛無法進入,只得趁着齊軍攻勢漸弱時,且戰且退,回防姚襄,再派人去修建大寧城以作接應。

此時郭榮已在姚襄城南更起城鎮,東接定陽,又作深塹,斷絕了齊軍的道路。

宇文憲聽說新城竣工,遣將軍韓歡和劉雄去增援郭榮,可惜韓歡中了段韶設下的埋伏,劉雄也身負重傷,最後只得率領着二十餘人,據塹力戰。

宇文憲爲此趕來親自督戰。

他一身黑甲,揮舞着手中的長劍,帶兵衝向了齊軍,奮力斬殺着周圍的齊兵。

齊軍因爲他的驍勇,一時有些退卻。

正在此時,宇文憲突然覺得眼前銀光一閃,他迅速仰面躲過,再擡頭時正發現一身白甲的鬼面將軍停在離自己不遠的位置,而他手中的長戟又迅速地向他襲來。

他擡劍擋下,嘴角不自覺地勾起,心中只覺得熱血沸騰。

是他?!

他用力振開長恭的戟。

長恭借力收回了攻勢,穩住身形,隱藏在面具下的臉上也洋溢出難得一見的興奮和喜悅。

邙山之戰就想和他好好打一場,可惜勝負未分,今日倒想和他分出個勝負來!

正思索間,宇文憲的長劍已經直刺過來,長恭用戟抵住,又轉動手腕,將戟向他的左肩插去。

宇文憲抓住馬鞍,一個閃身,在馬背上翻了一圈,又借力跳起向他砍去。

一黑一白兩個身影大戰十幾個回合卻未分出勝負。

劍戟碰撞的“呯啪”之聲,讓兩人絲毫不敢懈怠。

夕陽的餘暉打在臉上,打在鬼面上,兩人的額頭都滲出了汗珠,只是遠遠望去,白甲的鬼面遮掩住面容,顯得更爲瀟灑一些。

宇文憲左手抹了一把額頭的汗,正要再次衝向長恭,兩軍的營帳中突然傳來鳴金的聲音。

宇文憲有些遺憾,但是心知自己剛剛落了下風,若是再戰十幾個回合,自己必敗。

他是領軍者,不可戀戰。

他有些不甘地握緊了劍,下令收兵。

長恭騎在馬上,看着他離去的背影,心中很佩服這位與自己幾乎同齡的將軍,而且他們似乎有着很多的相似之處…

不過他再厲害,自己也要守住自己國家的土地,不讓他繼續前進!

夕陽的光輝漸漸消失,夜幕也即將降臨,長恭不再觀望,也下令收了兵…

*******************************************

夜晚,齊軍營帳中,幾個蒙面的黑衣人跪在段韶與長恭身前。

段韶吩咐了幾句,揮手示意他們按照剛纔所說的去做。

不消片刻,營帳中只剩下兩人。

長恭看着離去的幾人,不由地想到剛剛的事情。

宇文憲不是因身爲周國皇帝的弟弟才徒有虛名的將軍,雖然他不及孝先兄,卻也讓白天那場仗變得有些吃力。所以與其和他正面衝突,不如想個法子避開他,以計取之,減少傷亡。

商討之後,他們決定秘密調來幾個壯士,讓他們從北面突襲姚襄城。

等他們混入城中,再派另一些人偷偷渡過黃河,與姚襄城內聯絡,好裡應外合。

“咳咳…”段韶的咳嗽聲打斷了長恭的回憶,他忙上前扶住他。

“孝先兄?”

段韶擡手示意他無妨,但是又禁不住咳嗽了幾聲:“真是老了,這身體不中用了。這事別說出去。”

長恭皺了皺眉,但還是點頭恭敬道:“我明白您的意思,您也要注意纔是…”

“放心吧,這一生戎馬的,這點兒小病算不了什麼。等打完這仗,休息休息便好。”段韶隨口敷衍着,又道,“召集一些精銳的士兵,我們去選些人,分批渡河。”

長恭頷首應下,出了營帳。

不久,黃河之上,幾艘小舟開始啓動,藉着夜色掩映度過了黃河。

往返幾次,已有近千人到達河的另一岸。

巡邏的周國士兵聽到躁動,這才發現了異樣,但是爲時已晚,他們還不及通報,突襲的士兵便在城中斬殺了看守城門的士兵,引大軍入了城。

周軍慌忙地應對着突然出現的齊兵,很快便大敗,其儀同若干顯寶等人皆被虜獲。

宇文憲聽說姚襄失守,心裡憋屈,但還是冷靜地下令人馬後撤觀望,不可冒進。

齊軍乘勝出擊,準備攻下郭榮在姚襄城南、定陽城西修築的城池。

段韶見到宇文護令人在汾水之上建起的浮橋,很快便想到了對策。他迅速下令齊軍士兵從上游藉着水流放出大筏,擊垮浮橋。

宇文護見狀,忙令郭榮督戰水軍,找些熟識水性之人,引取其筏,力抗齊兵。

齊軍營帳之中,段韶和長恭等人立於地圖前,面上稍顯嚴肅,郭榮所建的新城雖然不是什麼重要的城池,卻沒想到如此難攻…

段韶看着下面爭相請命的諸將靜默良久,見長恭一直沒有說話,問道:“你怎麼看?”

長恭想了想,道:“水戰非我軍強項,卻是郭榮之長,這麼打下去對我們不利,很難奪下城池。”

段韶嘴角含笑地點了點頭:“我也這麼覺得。”

“不知孝先兄可是有了對策?”長恭問道。

段韶指着地圖:“郭榮新建的此城,一面臨河,三面險地,不易進攻。即使攻了下來,也只不過是一座城池而已。倒不如再作一城堵住它的歸路,轉攻服秦,奪下服秦後,再齊心協力進擊定陽。我認爲這纔是現在最好的選擇。”

長恭聽後深以爲然。

諸將士也面面相覷地討論起來,認爲這個主意好。

於是齊軍放棄了郭榮所建的新城,轉戰服秦。

一切如預想的一樣順利,服秦城很快便是齊國的囊中之物。

段韶不敢多加停留,奪下城池後又迅速下令前往定陽。

定陽城主開府儀同楊範聽聞齊軍的到來,固守不下,高掛免戰牌。

見此景象,段韶決定先拿下汾州,以此震懾定陽城主。

齊國的士兵們在汾州城外架起雲梯,挖掘起地道,晝夜不停地攻城。

汾州刺史楊敷親自披甲執銳,與士兵們共同捍衛。他拒守汾州已有累旬,發出去的求助不知道有多少,但卻等不到救兵。

如今城下五萬齊兵,越攻越急,而城中兵將已不滿二千,戰死者已十有四、五,加之糧儲又盡,公私窮蹙。

汾州城外,宇文護早已派宇文憲來營救。但面對段韶和齊國的五萬大軍,宇文憲遠遠觀望幾日,卻未有行動。他現在兵少將少,外圍的齊軍太多,很難突入不說,很可能一不小心救不了汾州反而賠上更多人的命……

www¸ Tтká n¸ c ○

楊敷等不來救兵,心知汾州必陷,於是召來全城的將士,給他們倒上酒。舉着酒碗,愴然淚下:“我與你們都在邊鎮,很想同你們一起齊心協力破敵,保全我們的城池,但強寇四面圍攻日久,我們的糧食已經用盡,救援也被斷絕,死守窮城非丈夫也!現在我們仍有數百人,不如突圍出戰,一決死生,以此得到一條生路或許還有希望。我寧可在朝廷受罪,也不能死在賊寇手裡。我意已決,不知諸君意下如何?”

衆將士聞言皆涕泣如雨,稱願意追隨。

於是楊敷率領軍士於夜間突出汾州城的包圍,一路箭雨,殺退不少齊軍。

但齊軍勢大,他們的箭矢很快便用盡,只得拔出兵器,繼續斬殺周圍的齊人,希望能殺出一條路來。

段韶聞言,親帶精騎前來,不一會兒便將突圍的人幾乎砍殺殆盡。

楊敷等人被齊軍團團圍住,他警惕地看着周圍,最後對上段韶的眼睛,仰天大笑。

段韶看着眼前瘋狂的人,淡然道:“你是我朝前宰相楊愔的侄子,我敬重你的忠烈,速速下馬,束手就擒,我定向我朝陛下保全你做官。”

楊敷擦去嘴角的血,高舉起手裡的兵器:“天要亡我!我寧可戰死也不屈於你等賊寇之下!”

話畢便帶着剩餘的將士衝了上去。

“孝先兄,此人交給我吧。”長恭一張鬼面騎馬立在段韶旁邊,請命道。

段韶點了點頭。

長恭策馬一躍上前,幾個回合便將楊敷打於馬下。

段韶騎馬跟了過去,看着倒在地上的楊敷,對長恭道:“別殺他,帶回去。”

長恭應下,吩咐士兵將他綁了。

楊敷看着眼前用長戟指着自己的鬼面將軍,憤恨地捶打了下地面…

奪下了汾州,段韶回攻定陽。

兩軍相持已有月餘,雖然齊軍奪下了定陽的外城,但是楊範依舊居於內城,嚴令士兵們不可迎敵。

齊軍無從突破,而段韶的身體情況也越來越差…

他強撐着自己的身子,帶長恭登山觀望城池良久,決定要加緊攻勢,速戰速決,防止周國的援兵前來。

於是,他下令齊軍屠殺定陽外城,將斬獲的百姓首級送進內城,以逼楊範應戰。

命令剛下不久,段韶便再也支撐不住,病倒在軍中。

長恭心急如焚,和諸多將領一起在帳中問着軍醫段韶的情況,得來的只是軍醫們的搖頭嘆息。

“長恭…”段韶艱難地睜開了眼。

長恭聞聲忙來到榻邊,聲音有些喜悅卻難掩擔憂:“孝先兄,你醒了?”

“你替我領軍!”段韶簡單地說出了這幾個字,又吃力地掏出兵符交給他。

“這…”

“如今軍中唯有你可以替我繼續領兵,我軍士兵尚不知曉我病倒,周軍也不知道我的病情,一定要嚴守此事,否則戰局恐會有變!”

長恭緊緊握住它遞來的兵符,堅定道:“您放心,我會奪下定陽!您好好休息,等我的好消息!”

周圍的將領們也忙道:“我等定隨蘭陵王奪下定陽!”

段韶表情有些痛苦,擡手示意長恭低下頭。

長恭忙附耳過去。

段韶聲音沙啞:“如今子城未克,可用此法攻之。這座城池的三面有深深的溪谷,並無可走之路,只有東南一處有路。賊寇若是突圍,必走那裡。應當挑選精銳的士兵守住那條路,這樣一定能擒住他們。”

“您放心,我親自帶兵前去!”長恭在他身邊說着,又握住他的手。

段韶似乎安了心,緩緩閉上眼睛。

長恭站起身,吩咐尉相願儘快將段韶秘密地送回鄴城救治。

安排好一切,他領着千餘人前往東南澗口設伏。

到了深夜,楊範果如段韶所料,想要從東南的小路逃跑,卻沒想到鬼面的將軍突然殺出。

月光下,恐怖的面具反射出淡淡的銀光,讓楊範等人心生畏懼。

長恭揮舞着長戟,趁着衆人愣神之際迅速將他們拿下。

*******************************************

宇文護收到汾州、定陽先後失守的消息,差點氣暈過去,忙遣宇文憲帶領諸將退守,並令他來潼關商討對策。

擺脫了宇文憲大軍的束縛,斛律光領着五萬齊軍匯聚在宜陽城下。

城下,暗紅的戰甲連成一片。斛律光搭弓射箭。隨着箭衝上城樓,他高喊着下令士兵們奪回宜陽!

周軍見狀,開門迎敵。兩軍在城下大戰幾日,但宜陽卻依舊沒有被齊軍奪下。

從夏末到初秋,已可以感覺到絲絲的涼意。秋風吹在臉上,如刀割一般。

幾日的大戰令周齊兩軍都傷亡慘重。

斛律光見到齊國兵士漸漸開始厭戰,雖然不甘心,卻還是決定放棄宜陽。

爲了緩解士兵們失落的士氣,他領兵轉攻拿下了周國的建安等四城,捕捉俘虜一千多人。

押解着俘虜,他領兵返回鄴城。

鄴城的銅雀臺上,高緯邊欣賞着歌舞,邊聽聞斛律光回來的消息。

想到前線捷報連連,他終於舒了口氣,忙傳來百戲班子慶祝。

正看到興頭上,穆提婆上前道:“陛下,既然已經打完仗,應該讓斛律大將軍儘快遣散軍隊,不應讓軍隊一同入城呀!”

高緯聞言臉色微變。

高阿那肱見狀,也湊過來說:“大將軍是您的岳丈,又手握重兵,深得人心,若是帶着士兵們一起入城,大將軍也許沒什麼,但是下等的士兵不懂規矩,若是衝撞了您,豈不是罪過?”

高緯緊了緊拳頭,語氣帶上些剛纔沒有的厭惡:“和大人,您怎麼看?”

和士開將視線從歌舞上收回,勾了勾脣,對高緯抱拳道:“陛下是天子,豈是誰都能見的?但斛律將軍此次功高,您應儘快讓他單獨進宮見駕受封纔是。”

高緯表示贊同:“和大人所言有理,那就幫朕擬旨,讓人傳令給斛律將軍,令他遣散軍隊速速回京受封!”

“是!”和士開應道。

斛律光領着大軍向鄴城前進,很快便碰上鄴城來得傳令兵。

他擡手令隊伍停下。

來人上前將皇帝的旨意宣完。

斛律光不禁眉頭緊鎖。

此次征戰,軍士中很多人都有功勞,如今沒有得到朝廷的慰勞和恩澤,就要遣散,實在不妥。

思索再三,他沒有理會這道旨意,而是寫了表章派人秘密送往鄴城呈遞給高緯,同時令軍隊繼續向鄴城前進。

高緯收到表章,又聽說軍隊還在前進,心中不快,又遣人去下令軍隊停留,不得前進。

此時,斛律光已經行至紫陌,收到敕書,他只好下令將士先行安營紮寨,等待朝廷封賞。

高緯得知軍隊仍未遣散,心裡厭惡更甚,還沒來由地一陣恐懼,只好像祖珽問言。

祖珽聞後,不自覺地勾起了脣,獻言道:“陛下莫慌。臣以爲此事可以派人去宣讀詔書並且給將士發些賞賜,再令斛律將軍遣散軍隊,速速入朝覲見。您已經犒勞三軍,大將軍若是再不遣散,便是抗旨了。”

高緯覺得有理,遂讓祖珽幫他去處理這些,又讓人隨便找些美酒和器物一併運去,好打發走那些士兵…

等到諸人退下,他才驚覺自己的裡衣有些溼。

他一直忌諱他這個岳丈。因爲在他面前,總覺得他這個皇帝很渺小…

他的皇后,斛律光的女兒,和她父親一樣是個嚴肅的人。

雖然他們剛剛成親的時候,他對她有感情,但是時間越久越覺得她實在難討自己的喜歡,所以有了其他妃子後,他也就對這個皇后沒了興趣…

可話說回來,他的這個岳丈畢竟是幾朝老臣,自己也需要他來守護疆土。所以他不敢對他的女兒不好,更是對他尊敬有加。

這次,他既然又立了軍功,不如就先拜他爲左丞相,別封清河郡公,也體現出自己對他的看重。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是汾北的戰況彙報,終於讓兩大小將軍大戰了~~黑白武士即視感或者是光與暗的對手關係是不是扯了些?

關於他們的兵器,我知道上部用的好像不是這個,全當他們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了。憲哥哥沒準下次繼續換,劍好像亮點不大,還是戟感覺酷,可是被長恭佔了。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鐗、錘、撾、钂、棍、槊、棒、拐、流星裡選的話,沒準憲哥哥用钂會很酷O(∩_∩)O~

第92章 過眼雲煙第129章 心起漣漪第42章 日理萬機第84章 深入虎穴第16章 水不解花第82章 執我金戈第6章 聖意難爲第85章 幽囚受辱第49章 此起彼伏第54章 吐膽傾心第34章 重歸深宮第26章 外患稍平第14章 優遊卒歲第127章 默默相守第128章 緣來緣去第12章 長安相思第125章 安德遺信第18章 伴君左右第44章 自斷手臂第127章 默默相守第56章 熒惑之災第83章 圍戰洛陽第75章 煮豆燃萁第112章 重返長安第84章 深入虎穴第129章 心起漣漪第68章 守孝之期第32章 再生間隙第22章 晴天霹靂第12章 長安相思第121章 回首斷腸第24章 柏谷之戰第82章 執我金戈第126章 尋女終南第18章 伴君左右第3章 戰事再起第88章 失而復得第51章 見君思齊第43章 進言求雨第73章 京中生變第75章 煮豆燃萁第4章 再赴疆場第121章 回首斷腸第83章 圍戰洛陽第124章 掩人耳目第66章 耕食蠶衣第26章 外患稍平第1章 愛恨交織第70章 蠢蠢欲動第66章 耕食蠶衣第35章 以爲後圖第29章 琴瑟失調第20章 邊城衝突第5章 登城勸敵第75章 煮豆燃萁第26章 外患稍平第51章 見君思齊第74章 積怨深駐第29章 琴瑟失調第110章 守衛信都第58章 美人如斯第81章 未雨綢繆第69章 人情莫測第98章 平陽會戰第35章 以爲後圖第80章 歸山野居第10章 和親遠嫁第104章 唾手得鄴第44章 自斷手臂第95章 驅兵平陽第93章 望子成龍第63章 遠來尋妻第109章 情根深種第11章 各懷心事第116章 龍門驚夢第69章 人情莫測第70章 蠢蠢欲動第44章 自斷手臂第38章 去而復返第31章 夢幻泡影第75章 煮豆燃萁第62章 回鄉奔喪第44章 自斷手臂第19章 踏雪尋梅第4章 再赴疆場第75章 煮豆燃萁第123章 離鸞別鳳第96章 亂局叢生第90章 漸入佳境第46章 束手無策第69章 人情莫測第111章 道阻且長第52章 驚險狩獵第85章 幽囚受辱第109章 情根深種第14章 優遊卒歲第15章 明槍暗箭第39章 誅殺晉公第34章 重歸深宮第53章 斗粟尺布